关东军,真的是被苏军“歼灭”的吗

09-2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关东军,真的是被苏军“歼灭”的吗

图:苏军占领哈尔滨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二战中的苏军战绩彪炳:欧洲战场,从莫斯科打到柏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亚洲战场,在1945年夏秋,百万大军挥师远东,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歼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后一项丰功伟绩,长期与原子弹并列,被视为结束二战的决定性事件,还曾写入了中国的历史课本①。


关东军,究竟是怎样被苏军“歼灭”的呢?


关东军还是那支关东军吗?


作为许多人印象中最强大的日本军事集团,大名鼎鼎的关东军曾是苏联极为担心的劲旅。1941年的“关特演”,共集结了16个主力师团,总兵力70万人、14万匹马、600架飞机。②这种军力规模,一度严重威胁着苏联远东的安全。


但那支强大的关东军,到1945年夏天已经烟消云散。多达20个师团,已被抽调到其他战区,其中的大部分,回到了日本准备参加预期中的本土防卫战。此时的关东军,所拥有者,包括1945年2月编组的八个师团、1944年新建的4个师团、由关内调来的4个师团(第39、63、59、117师团)。这十六个师团组成了1945年关东军的主力。


苏日战争临近的7月份,关东军仍在极力扩军。他们征召了25万在东北的日本侨民,编成1个军司令部,八个师团、七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坦克旅团、五个炮兵联队和若干其他部队。③


由以上扩编可以看出,1945年的关东军,八成部队是1944年以后编成,属于没有作战经验的新部队。与苏军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共约57万人。如果以苏军在远东的整个作战地域计,则还应包括日本海军的镇海警备府(釜山)下属之旅顺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和元山方面特别根据地队2万人、日本陆军第五方面军在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的约9万人。也就是说,在远东战役全部作战地域内,以关东军为主体的日本陆海军,共约68万人。


服部卓四郎认为,这支关东军看似人数众多,实则武器匮乏。所缺大致如下:野炮400门、机枪236挺、掷弹筒4900支、约10万把刺刀(如果从编制上看,大约缺半个师团的机枪、10个师团的掷弹筒、11个师团的野战炮。但也有说法认为,相当数量的日军师团,是在7月才开始征集侨民组成,战争在8月就爆发了,这些师团没有来得及装备,所以武器不满编。),其战斗力,只相当于“关特演”时期的巅峰关东军的八个半师团。④


日本大本营知道自己的底细,在战事临近时,曾对东北的防御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5月30日,大本营陆军部下达新的对苏作战要点,将原先歼敌于边境地带的战略,调整为确保以通化为中心的满洲东南三角地区,即以沈阳到图门的“京图线”铁路以南与沈阳到大连的“连京线”铁路以东要地,以这两条铁路构成第二道绝对防卫圈。通化作为整个防御计划的核心要点。


新作战指示所传递的战略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以日本本土决战为根本方针,不拘泥于边境争夺,以中国东北与朝鲜为整体,进行全面持久的战争。⑤


图:位于长春的关东军总部


苏军歼灭了关东军?


1945年8月9日,苏联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对日宣战(离条约过期还有近一年)。


苏军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分成后贝加尔、远东第一、远东第二共三个方面军,于8月8日零时(莫斯科时间)开启作战行动,杀入中国东北。


后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越过大兴安岭进攻大连、旅顺、长春、沈阳、山海关等地。另在张家口-承德、海拉尔-齐齐哈尔两方向实行辅助进攻。


远东第一方面军,从太平洋方向进攻牡丹江、吉林、哈尔滨。


远东第二方面军,从松花江、姚河方向突破边境堡垒地域,进攻哈尔滨。


这是一支包括80个师,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另配属40个机械化旅和坦克旅的军事力量,总共157万7725人,26137门火炮和迫击炮,55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446架飞机。⑥


因日军在5月底的战略调整,各路苏军没有遭遇到大的抵抗。


后贝加尔方面军的第17集团军在8月9日这天推进了70公里,到达内蒙古赤峰地区;第39集团军迂回了哈伦阿尔山筑垒地域,前进了60公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向长春方向推进了150公里。其他两个方面军,也上演了相同的故事。他们留下部分军队围攻日军的边境筑垒地域,其他部队继续纵深切入,一路顺风顺水。


苏联方面也承认,他们没有遇到日军主力:


“日军第3方面军主力配置在满洲纵深的长春和沈阳两地域内。由于这一情况,更主要是由于苏军行动坚决,苏军才得以迅速推进。”⑦


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苏军最大的敌人不是日军,而是道路、河流、气候以及后勤。


战争开始时,日军主力已全部撤退。第44军除了第107师团在撤退过程中遭受较大损失之外,117与63师团分别安全撤到了长春和沈阳。


8月14日,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装甲前锋攻占了洮南,长春西北约200多公里的地方。39集团军下属的坦克44旅在这天攻占了索伦,他们缺乏油料只能停了下来。远东第一方面军行动不是很顺利,他们被绥芬河、密山、东宁、东兴等边境筑垒地域阻挡,直到12日才越过这些要塞摸到牡丹江的边上。


日军依靠边境筑垒和城镇进行了一些抵抗。苏联人直到8月13日中午时分才由步兵26军的先遣队开始对牡丹江市的攻击。日军在此集结了126、135两个师团,他们在牡丹江以西十公里的掖河山构筑阵地,抵抗苏军的进攻。直到8月15日结束时,这个城市仍没被占领,两个师团按照命令在这一天撤往牡丹江西方约50公里的横道河子,并于17日抵达。


远东第二集团军的辅助进攻显得十分顺利,独立步兵第5军在8月14日进入了宝清,红旗第二军8月15日抵达孙吴附近,展开对日军123师团的进攻准备。事实上,这个方向的日军,只有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兵力十分薄弱,独立第5军甚至只是在无人地带行军。


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之日,远东战役的战线,从西到东,大致是:


克什克腾旗(赤峰西北约150公里)——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


由该战线可以看出,苏军在各条战线上虽然高歌猛进,但包括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通辽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均还没有陷落。包括海拉尔、索伦、富锦、佳木斯、绥芬河、东宁和牡丹江等在内的边境筑垒地域和枢纽地区,日军都进行了顽强的守备。这点也得到了苏联的承认。


日军方面,只有9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的部分部队,与苏军发生了交火。其中只有第107、124、126、135师团以及边境警备队遭受重创。⑧


也就是说,到日本宣布投降之日为止,关东军主力犹在。


图:苏军攻入中国东北路线图


关东军请求投降,苏军不许投降


关东军在8月16日下午4时,接到了日本大本营关于全体陆海军部队投降的命令。关东军司令部立刻向各部队传达,同时向苏联方面请求停止战斗,并于17日派出关东军参谋长,前往哈尔滨与当地苏联总领馆提出停战交涉。


苏军总参谋部发布声明称,天皇的投降通告只是一般投降书,以日军还在抵抗为由,继续战争。远东苏军总司令回复关东军,


“建议从8月20日12时起在整个战线停止对苏军的一切战斗行动。”⑨


为了让苏军有合理的名义占领更多的地方,苏联做出了拒绝接受投降、刻意延长战争时间的回复。这可谓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实际上,到8月18日,除部分失去联系的边境堡垒,大部分地段上的日军实质上已经投降。苏军为了自身利益,顽固地继续进行着一场“一个人的战争”。8月19日,苏军以空降兵对长春和沈阳进行占领。


当然,这场“一个人的战争”并非完全没有遭遇抵抗。那些与外界失去联系,未曾奉到投降命令的筑垒地域,成了苏军的梦魇:


“日军的十七个筑垒地域中,除了少数筑垒地域未经战斗即后撤外,其余凡是坚持抵抗的筑垒地域,尽管日军守备部队与进攻的苏军力量悬殊,各个筑垒的战斗孤立无援,没有统一指挥,但苏军却未能迅速攻克。反复争夺、战斗持续十天以上的就有虎头、东宁、海拉尔、爱辉和松花江等多处。这些筑垒地域,迟滞了苏军的进攻,牵制了苏军的兵力。”⑩


到了8月20日12时,东北的战争仍未结束,与外界失联的虎头、东宁等要塞仍在抵抗。虎头要塞坚持到8月26日才被攻克,要塞中的1400名日军几乎全部被消灭,苏军伤亡数量相当。东宁要塞最多时驻军13万,但苏军进攻时,已只有庙沟第4守备地区驹井庄五郎少佐的786大队,还在要塞之中。8月28日,原日军第3军参谋军官河野拿着日本终战的诏书复件,招降了该部日军。8月30日中午2点,901名日军走出要塞投降。


在苏联人看来,这还不是最后的战争。他们认为,9月2日,步兵365师的部队在牡丹江附近,还曾遭受2000多名日军的拼死抵抗。


远东战役的结局是:


苏联声称,俘虏日军59万4000人,击毙83737人,缴获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各种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机枪13099挺、步枪约30万支、迫击炮掷弹筒2474门,以及大量其他军用物资。苏联方面的损失包括:死亡12103人(包括所有不可恢复性损失),伤病24550人。另有大量坦克损毁。(11)


日本当局认为,运到苏联的日本人总数是57万5000名。另有731等部队撤回日本,苏军亦将一批无法作为苦力使用的老弱日军就地释放,没有将他们带往西伯利亚。


结论


在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之时,苏军并没有攻克中国东北的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也尚未接近日军的主阵地。苏军主力与边境日军守备队的战争,亦未显示出太大的优势。


或许,中国方面对这场战役的总结最为中肯:


1、苏军在主突方向上,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

2、日军大本营的企图,并不是坚守东北;

3、关东军主力还未投入战斗,日本就投降了。(12)


图:关东军最后一任司令官山田乙三在苏联受审


注释

①初三历史下册(人教版)p42;②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史》第一册P158,商务印书馆 ;③岛田俊彦:《日本关东军覆灭记》P126-131,李汝松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④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史》第四册P1519,商务印书馆;⑤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史》第四册P1514-1515,商务印书馆;⑥弗诺特钦科上校:《远东的胜利》P40-41沈军清译辽宁人民出版社;⑦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一卷,P381,上海译文出版社 ;⑧(日)林三郎《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P191,吉林人民出版社;⑨(苏)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一卷,P431,上海译文出版社;⑩《苏军远东战役战例》P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训练部1983;(11)(苏)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一卷,P440,上海译文出版社;(12)《苏军远东战役战例》P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训练部,1983。


(作者系媒体人、历史研究者,常用笔名“广陵散”)

标签: # 关东军 # 师团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