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人文精神

09-19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台州人文精神

特质及演变

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台州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了“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台州人文精神,其中“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是台州人文精神的精髓。

(一)台州文化性格的根源。人文精神作为历史的沉淀和发展的纽带,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台州人文精神反映了台州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它影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经济社会发展。台州人文精神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变迁以及本地文化、主流文化和周边文化积淀与传承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1.地理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区域文化性格的重要条件。中国古语云:“近山则诚,近水则灵。”《周礼·地官·大司徒》中也云:“山林之民毛而方,川泽之民黑而津,丘林之民专而长,坟衍之民皙而瘠,原湿之民丰肉而庳。”在西方,16世纪法国思想家博丹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的文化性格;18世纪后,孟德斯鸠、黑格尔等提出了具有系统理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台州以丘陵山谷和滨海地区为主,平原水乡面积有限。“负山枕海”的生存环境与渔猎为主的生存方式,使台州人融合了海滨之民和山谷之民的个性,勇于冒险、闯荡,敢于进取、开拓,不愿受束缚羁绊,而且具有较强的商品交换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

2.传统文化因素。直接决定一个城市文化性格的是该区域文化的基本精神。台州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是培养台州人文化性格的“摇篮”。

受气节践履之学的熏陶养成了台州文化的“求真精神”。气节作为专门的概念,大约出现在汉代,经历代知识分子的充实完善和身体力行,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气质观。作为南宋的辅郡,气节观在台州得到了弘扬。在史书有记载的300多名台州学者,有113人是研究“气节之学”的。台州之学深受朱子气节观的影响,主张以气节为本。台学影响于世的,主要不是危言高论,而是气节践履。这就是为什么在台州这一地域范围内,表现出“台州式硬气”的人物多不胜数。如:“狂率”的陈傅良,“虽死不可诬”的严蕊,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坚不认痴”的齐周华,以笔作枪,投身革命的柔石等。

受台州事功学派影响养成了台州文化的“务实精神”。台州事功学虽然受到吕祖谦、吕祖俭、唐仲友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和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的影响,但主要学术渊源来自以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台州的事功学治学强调务实,经世致用,认为“义理之学不必深究”,而只要能使人“就事上理会,较着实”即可,主张“崇利养义”、“以利兴义”、“融义于利”,反对“崇本抑末”。这种“崇实厌虚”实学思想,即是务实为要理念的体现。

受多元文化融合影响养成了台州文化的“包容精神”。台州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传播,如东晋“永嘉南渡”与宋代“靖康南渡”,大规模外来人口的迁入是台州乃至浙江文化层次提升的关键。台州又素有海外贸易的传统,形成了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传播环境,从而带来了佛教、道教和儒教在台州的传承兼容。天台宗以“圆融和合”为中道第一义谛,主张对不同学说进行调和。台州道教以“三教合一”思想和“佛道双修”的修道实践,完成了对儒、释、道的融合。台州儒学的形成较台州道教和台州佛学为晚,它虽无宗派,但体现了台州儒学“不立门户,汉宋兼容”的特点。

(二)台州人文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演变发展。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有力助推。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凭借“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走出了一条具有台州特色的发展路子,从默默无闻的全省落后地区跻身沿海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全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台州模式”。

山的“硬气”型塑了台州人执着刚毅的性格。台州辖地多山,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连绵不绝,资源匮乏且交通闭塞的自然环境明显制约着台州的发展。山的文化养成了台州人不等不靠、独立自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硬气”。改革开放以后,数百万台州人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硬气,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在城市的夹缝中,在生活的边缘上生存了下来,甚至赚到了日后创业的“第一桶金”。同时,在各级党委的组织下,台州人民立足当地实际,走出了以“两水一加、两建一出、收旧利废”为主要途径的创业路子,较快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借助当地资源和发达的加工业,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台州人。如今,台州人民又迈进了加快转型升级,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水的“灵气”激发了台州人制度创新的动力。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横贯仙居、天台、临海、黄岩、椒江等县市区;在南部的温黄平原上,金清水系纵横交织,境内发达的水系让台州人多了一份水的灵性。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人创造性地把个体私营和股份两者融合在一起,搞起了“联户”、“股份合作”、“合伙”等产权形式,对外一律挂“集体”牌子,名正言顺地对外做起生意;而当全国各地为姓“社”姓“资”争论不休时,台州人又以“股份合作制”绕过了姓“社”姓“资”的困惑。台州人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发展经济方面,而且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民主恳谈”、党代会常任制、民主决策“五步法”、“全程办事代理制”等成功实践,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专家评说,台州的“民主恳谈”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

海的“大气”造就了台州人对市场信息的敏锐。与海为伴,渔民海上作业,出没于汹涌波涛之间,生命安全系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与风浪搏击的过程中,形成了台州人既有敢为人先的闯冒精神,又有机智灵活,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这种敢冒险和敏锐性体现在台州人具有“无中生有”的本领、“无所不入”的钻劲,“无处不往”的勇气。台州当地没有大的矿产资源,却提供着相当于全国1/4的白银;当地没有木材资源,但家具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全市10万多家工业企业不仅打响了台州制造,还把产业延伸到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了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台州人跳出台州发展台州,全市在外经商办企业人员约有120多万,创办了近4万家企业和30万家个体工商户,2007年销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台州经济。据统计,台州外出创业人数、创办企业数和年创GDP,皆位居全国348个市、地、州、盟中的第二位。

文化的“和气”养育了台州人善于合作的品德。和合精神是台州文化的基本精神。台州有着悠久的“和合文化”传统,寒山、拾得的“和合二圣”形象和美好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皇帝御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凸现了台州“和合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合二圣”图案雕刻广泛出现在台州的建筑和器皿上,体现了“和合精神”在台州民俗民风中的深厚积淀。这种精神不但体现在民风民俗和艺术中,也表现在台州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在经济活动中,台州历史上就有“打硬股”传统。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基础条件的明显薄弱,台州人决定取“两南之长,走自己的路”,发挥亲情乡情的优势开展合作,办起了“社员联营集体”企业,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背后的文化因素,是台州人善于合作的和合精神。

一个区域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四气”为特征的台州人文精神,是台州改革开放30年快速发展最深厚的源泉。台州人民30年的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使台州先后荣获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城市等众多称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台州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

 

来源:台州日报社

标签: # 台州 # 文化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