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一线城市房,娶三国小老婆
1917年,民国六年,60岁的康有为成了通缉犯。
这一年,张勋复辟。赤手空拳、无兵无权的康有为企图利用张勋的军事力量,实现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主张。
复辟实施前半年,康有为在上海伏案,精心设计他心目中的国家蓝图,拟了很多诏书。
康有为想做首席大学士。传言复辟大功告成后,他为掩人耳目,剃掉胡子,化装入京。结果,瑾太妃嫌他发辫短,没胡子,说本朝从未有过没胡子的宰相。
康有为只得了个弼德院副院长的职位。
事实上,入京后,康有为与张勋早已发生了分歧。康有为主张用虚君共和制,定国名为“中华帝国”,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而张勋身边的人,顽固自专,并未采用。
康有为于是准备辞职南下,这时,讨张战争已经打响,只好避入美使馆。
随后,冯国璋、段祺瑞控制的北京发布通缉令,五名复辟犯赫然在列,康有为排在榜首。这是1898年戊戌政变以来,康有为第二次成为通缉犯。
虽然北京只是做做样子,通而不缉,但康有为还是被激怒了。
半个月后,他发出通电,痛斥下令通缉他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才是复辟的主谋,强烈要求他一起到案候审。
他在通电中赌咒说,我平生从不污蔑人,也不作戏言,上帝看到了,四万万国民也看到了,如果我有半句假话,就“绝我子孙”。
康有为一生不离政治,以圣人、国师自居,但自戊戌政变被迫流亡以来,他从未触及政治核心圈层。张勋复辟是康有为晚年唯一一次看到政治理想回光返照的契机,所以,失败被通缉,他的愤懑可想而知。
实际上,戊戌政变后,在世俗意义上,康有为的人生还是很成功的。但这种世俗的成功,与他一触碰政治理想就失败的尴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
1
1899年,戊戌维新失败的康有为,郁闷地流亡到了加拿大。一直到1913年回国,他在海外漂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他的人生并未失败,而是继续开挂。
很多人知道“保皇会”,但不知道其全名叫“保救大清皇帝公司”。这家公司是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的,名为公司,实为政党,是用企业方式运转的政党。
康有为自任保皇会总会长,是公司的一把手。他的学生梁启超、徐勤分任副总会长。按照公司规定,加入保皇会,不仅要认同其纲领和宗旨,还要缴纳入会费。
入会标准,最早是1美元,后来提高到5美元。
通过拉人头入会,这家初创公司发展迅猛,资金雄厚。几年之间,就在全球拥有百万会员,1905年最高峰的时候,在160多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分会),规模远远超越同一时期的革命党。
用现在的话说,保皇会是一家超级跨国企业集团,涉足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在美国开设华美银行、琼彩楼饭店等,在墨西哥投资地产、电车、铁路、轮船公司;在香港开设中国商务公司、中华酒店等,在内地则开设有书局等业务。
▲康有为(右)在美国游历。
从鼓吹维新变法的政治失意者,到集政商巨头于一体的人生赢家,康有为是如何做到的?
他最开始利用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政局的关切与同情心理。国内戊戌政变之惨烈,早在康党的舆论宣传下尽人皆知。康有为的身份特殊,尽管他实际上仅同光绪帝见过一面,有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应诏对答,但这不妨碍他在海外宣传时,把自己打造成光绪帝最信赖的人。
一个主要物证,就是他逢人必说的所谓“衣带诏”。康有为宣称,在戊戌政变前夕,光绪帝预感到危机来临,皇位不保,于是给他写了密诏,要他赶紧出走,从长计议,设法勤王。
衣带诏成为康有为海外事业的起点与信誉担保。
1898年10月中旬,刚刚逃亡到日本的时候,康有为就表现出了奉命出外谋求营救办法的高傲。当时,孙中山也在日本,托人向康有为示好,不料康有为拒绝与孙见面。
康有为说,我有光绪帝的衣带诏,不便与革命党来往。
如今的创业者,不管产品如何,先要讲好故事。康有为堪称当下创业者的祖师爷。他不断通过文章和演说,把发动政变的慈禧塑造成老顽固的形象,为支持变法的光绪帝编出“瀛台泣血”的悲情故事,以此博取最广泛的同情与支持。
他在保皇会下面成立营救众筹基金。在他的招股说明里,每个会员,通过缴纳会费和资金投资,事成之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甚至“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
按照他的设想,海外500万华人,平均每人捐5美元,就有2500万美元。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开办银行,发行钞票,然后办轮船,建铁路,开矿业。这些事业经营下来,不仅每个投资人(股东)都能分红,而且还有钱去办一切救国事业,以养才能之士、忠义之人,做勤王之事,则中国有救了。
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保皇会不是一般的公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救出皇帝,让皇帝重新掌握大权,从而使保皇会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说白了,这家公司是在赌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是入会者、投资者对它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一张PS的照片,用于显示康、梁与光绪(中)的亲密关系。
2
应该说,人格背书+回报许诺,是晚清党人海外政治活动的两大根基。保皇党如此操作,革命党也如法炮制,而且他们分割的是同一块市场,所以实力难免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1905—1907年之间,保皇党与革命党进行过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围绕中国未来走哪条路展开,本是观念之争,没有对错,各走各的,事后证明就是了。
但是,双方却都把这场论战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到了词穷之处,造谣、骂娘、人身攻击都使了出来。
为什么这么拼?把保皇党、革命党想象成同一市场中抢夺客源的两家公司,就不难理解了。
这场论战的结果,保皇党输了。原先对康有为信心满满的海外投资人,转而押宝孙中山。康有为曾经对孙中山爱搭不理,如今却高攀不起。
此时,康有为正在墨西哥大举投资,涉足房地产、电车、银行等行业,资金链崩得很紧,不得不在一封信中坦言:“筹款无术,四面交迫。”
随着革命党的强势崛起,以及清廷开始推行新政,康有为的“筹款勤王”项目,如同泡沫,破了。
▲康有为在纽约。
创业项目虽然失败了,但不妨碍公司创始人康有为,先富起来。
保皇党衰落,除了外部冲击,还源于内部分裂。起因是一些主要投资人对康有为随意调配善款,任意使用资金,早已心怀不满,于是发起多次讨康行动。
梁启超在落魄的时候曾向康有为求援,康有为问他需要多少钱,梁启超说三千银圆。康有为大笔一挥,每年给五千,都是公款。
保皇党资深党员、美洲华侨富商叶恩,痛责康有为妄自骄贵,生活奢侈,“拟于欧美帝王”,甚至“吞并公款、私图生意”。
1908年,日本驻瑞典大使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康有为买下了瑞典境内某小岛的一半土地和房屋,并进行了奢华装修,“家具及装饰等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没有证据表明,这笔投资房地产的款项,来自康有为的个人出资。
但这成为康有为个人炒房的开端,在政治失意、保皇党名存实亡的时候,他再次华丽转身,成为资深炒房客。
▲万木草堂,康有为曾经政治理想的出发点。
3
1913年,民国二年,康有为结束海外流亡生涯,回国。袁世凯多次请他入京参政,他甩都不甩。
他与袁世凯不是同道中人。在讨袁的二次革命中,他甚至卖掉香港的房产,得了两万元,让弟子徐勤率19艘兵船攻打袁党广东都督龙济光。
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除了张勋复辟时,他短暂地兴奋并蹦跶了一下,其余时间,这名脾气古怪、固执倔强的过气名人,只是作为国内二流政治人物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工具而存在。
他自认名气犹存,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负有责任,但实际上,他从未获得参与设计国家路线的机会。
很多时候,他只能持续蹭政治热点,刷一下存在感。比如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他不甘落伍,遂发出通电,怒斥曹汝霖、章宗祥,说全国人民要剥他们的皮食他们的肉。他站在学生一边,说学生代表了四万万民意。
可是,人家激进派根本不领他这个人情。
所以,他的晚年,最有心得的,恐怕只剩下炒房与纳妾了。
▲上海辛家花园,康有为在此租住七八年。
回国后,康有为基本定居在上海,最早租住的是盛宣怀的辛家花园。这座花园占地10亩,园内不仅种植瓜果葡萄,还养了大龟、海豹、袋鼠等动物。
不过,租住终归不方便。1921年,康有为自己购地10亩,仿照辛家花园,建了一座豪华园林式住宅“游存庐”。园内光各种花树,就种了1200余株。动物除了原来养的,又增添了孔雀、麋鹿、金丝猴和野驴。
除了这处住宅,他晚年还购置了几处别墅,包括杭州一天园、上海莹园、青岛天游园,分别占地30亩、15亩、9亩。
坐拥当时一线城市的几处豪宅,康有为的家业不容小觑,说他是近代最为著名的炒房客也不为过。
他常年雇佣的仆人、厨师就达四五十人。有人替康有为算账,每年大约要花掉两万银圆,约为现在百万元左右。
▲康有为在青岛的故居。
这些家业及开支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康有为一生有六位妻妾,集齐了中美日三国女子(三姨太何旃理,美国华裔;四姨太市冈鹤子,日本女佣)。除了元配过门时22岁,其余五个妾,都在20岁以下。其中,有四个妾,是康有为在50岁以后纳的。
纳最后一个妾时,康有为已经62岁,在西湖偶遇19岁的浣纱女张光,一见倾心,千方百计请人说媒,硬是把她娶过门。
据说,1919年,康有为与张光在上海举行婚礼,他的妻妾儿女集体缺席婚礼,以此表达对这门婚事的抗议。
▲康有为游览西湖,顺便娶了个妾(图为民国西湖明信片)。
康有为反对一夫多妻以及立妾的封建恶习,倡导西方的一夫一妻制,然而现实中,他不断破戒,不断扇自己嘴巴子,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话。以至于有人编排故事,说他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年,69岁的时候,还找德国医生做了“返老还童术”,以确保在性事上生龙活虎,永久不衰。
康有为一生以“圣人”自居,自号“长素”,意思为“超越素王(孔子)”,野心之大,可见一斑。但最后却沦为猥亵故事的主角,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吊诡的事了。
炒房、纳妾,这些世俗的成功,在一个理想滑落的年代,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膜拜,但在一个哪怕有点精神追求的时代,这些都理应成为大众鄙夷的对象。
“康圣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呼怎么听起来,都像是在骂人,还不如1917年一个怼天怼地发毒誓的通缉犯来得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