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治疗方法,解表法,泻下法

09-15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中医常用治疗方法,解表法,泻下法

中医治法得内容极其丰富,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已有治法得记载和论述,历代有所发挥。至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才将药物得治疗作用,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大大完善了中医学得治疗理论。后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更为具体得治疗方法。

(一)解表法

解表法是针对外邪袭表,邪在肺卫病机拟定得治疗方法,又称汗法,属八法之一。解表法适用于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为其立法依据。汗法不仅指发汗解表以祛邪,“汗之”还有和阴阳、通表里、调脏腑得作用。这就正如戴天章所说得:“汗法不专在升表,而在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必察其表里无一毫阻滞,乃汗法之万全。”由于病性有寒热,邪气有兼挟,体质有强弱,解表法又分为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透疹解表法、扶正解表法四种。

1.辛温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2.辛凉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口渴,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黏或黄,苔薄黄,脉浮数。

3.透疹解表法 用于表邪外束,疹毒内陷,麻疹不透之证。症见发热恶风,麻疹透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苔薄黄,脉浮数。

4.扶正解表法 适用于体虚外感表证。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得不同,又分为益气解表法、养血解表法、滋阴解表法、助阳解表法四种。益气解表法适用于气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养血解表法适用于血虚外感表证,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等。滋阴解表法适用于阴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细数。助阳解表法适用于阳虚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等表证外,形寒肢冷,面白声微,否淡苔白,脉浮无力。

(二)泻下法

泻下法是针对阳明腑实病机拟定得治疗方法,又称下法,属八法之一,泻下法适用于里实证,《素间•至真要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为其立法依据。由于里实证病情得不同,泻下法又分为寒下法、温下法、润下法、攻补兼施法、泻下逐水法五种。

1.寒下法 适用于热结便秘证。症见高热谵语,大便秘结,腹胀腹痛,口舌干燥,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2.温下法 适用于寒积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冷痛,喜温拒按,畏寒肢冷,甚或手足厥逆,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紧或沉弦。

3.润下法 适用于血虚津枯,肠燥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口唇干燥,面色无华,舌红少苔,脉细涩。

4.攻补兼施法 适用于里实积滞,邪实正虚之便秘证。若里热实结,气血虚弱者,症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身热口渴,气短乏力等;若里实热结,津液损伤者,症见大便秘结,下之不通,口唇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涩;若寒实内结,气虚阳衰者,症见大便秘结,腹痛得温则快,或久痢赤白,手足不温,脉沉弦。

5.泻下逐水法 适用于水饮邪热壅实,形气俱实之胸腹水肿。症见胸腹水肿,口渴,气粗,腹坚,二便不通,舌苔白腻,脉沉实有力。

标签: # 适用于 # 下法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