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0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四诊举例/切诊
第9条,切诊。这是一个二类条文。
《金匮要略》“9.师曰∶病患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病患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这个我在开始讲脉学的时候,曾经举过这个例子,也就是说,他讲同样是一个浮脉,同一个脉象,由于脉位的不同,主病不同。
“浮脉者在前,其病在表”- 这是指的关前,寸脉,见浮脉。我说了,浮而有力的为外感。那么“其病在表”这就是外感病,当然是表病了。
“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在后是指的关后,为尺脉,尺脉如果再见到浮脉呢,就是病在里。
在《金匮》里面,有尺脉浮,为血虚,女劳疸,“尺脉浮为伤肾”,因此是病在里的表现。
除了血虚和女劳疸之外,他又举出,
“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这个地方就是因为
* 肾藏精,还主骨,肾的外府为腰部,所以当
* 肾虚衰、肾精不足的时候,它失去润养,就
* 出现腰痛、背强、酸软无力、不能行走,这样一系列的症状,
* 特别是肾不纳气的虚喘,就是临床诊断的一个标志性的症状。
所以,第9条讲的是同一脉象,由于脉位不同,主病也不同。这一条是讲切诊,对于诊病的意义。
下面我讲,第7条,属于二类条文。大家要熟悉。
《金匮要略》“7.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这个是属于切诊与四时五色合参。 下次课讲。
===================================
同学们好,上次课,在四诊举例中我们讲到了第7条,有关四诊合参的内容。实际上本书的第9条和第7条都是论述四诊合参的,我们把第7条作为二类条文,给大家介绍,它是脉象与四时五色相结合的,诊病方法,下面接着讲第7条。
这里的,
“寸口脉动” - 就是指的独取手太阴动脉,它就包括两手的六部脉,寸、关、尺全含在其中。如果其它篇章里面,寸口、关上、尺中对举的话,那么这个“寸口”就是单指寸脉而言。所以,有时候要根据条文的具体内容,有具体说法,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寸口”,它就是指的两手的六部脉,所见到的情况要和四时气候的变化相应。
这个条文,首先你应该记住两个经典句,
第一句,
“四时各随其色”- 就是人与自然,这样一个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这个在四诊合参的意义上,就是四时各取“随其色”。“相应者万全也,不相应病态也”。
再一句,
“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就是说,病理情况,那就是不相宜了。也就是说当非其旺时的色脉出现,就是病势转剧的凶兆。
现在做一下第7条的分析,
“因其王时而动”- 在第1条,讲“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时候,曾经给大家介绍过,脾旺当令的季节时间是四季里面每一个季度末的那18天,全年就有72天为脾气当令。
如果按照四季分解来说,那就是
* 长夏为脾所主,色就是应该是黄,脉应当是缓。
以此类推,若是按照
* 春天肝气当令,它就应当 见色青、脉弦。
* 夏天心当令,因此,它应当是色赤,而脉洪。
* 秋天肺之令,色白而脉浮。
* 冬季肾之令,色黑而脉沉。
这就是应当见到的正常的气色和脉象。
所以,色、脉应当随四时之旺气而动,这是人体适应四时,反映在脉诊的生理动态。
这个条文里它讲的是,“四时各随其色,因其旺时而动”那么,
“假令肝旺色青,...肝色青而反色白”- 这是一个举例,假设说,肝旺的时候,那显然是指的春季的时候,现在是没有见到正常的色脉,反而见到了秋季的色脉,秋季的色脉是,色白而脉浮,不是青色也不是弦脉,所以这个在病机分析上,教给咱们,根据它所见的临床表现,也相当于察其脉证来寻找病因、病机。
这个地方的病因、病机,就是肺金如果不被制约的话,对肝虚就要相乘。对肝虚的病证,为什么可以从肺金入手,进行治疗呢?因为肺金被制约以后,对肝有一个保护作用。现在这个证,这个脉色,指的是肝血虚而肺金偏盛,肺金偏盛,肺的邪气乘其肝虚。
这个在治法上,就是清金平木法。
用方,我提供个建议就是化肝煎。
化肝煎的药物组成,有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泽泻、贝母,贝母根据情况,如果肺热,就用川贝,如果为了增强化痰的力量,就用大贝、浙贝。这是化肝煎,可以作为临床参考。
临床应用方面,我觉得色脉的变化,必须与四时气候变化相应,才能够维持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违反这个规律,就属于病态。上面这个举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现代研究来讲, 对于这个色、脉,特别是脉象为关键,比方说,我们现在正好从秋天走向冬天,这个阶段人体是怎么变化的呢?《内经》原文有个说法。
现代研究它讲到,
*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而气压渐高,人体的汗腺就不象夏天那样,排汗比较多,这种情况,脉管还仍然带有扩张的余势,因此这个脉象,它没有马上从盛夏转向秋季的脉象,就是这么一个过渡的阶段,因此叫做“毛脉”,它是什么样子呢?秋脉(毛脉),就是轻虚而略带浮象,就是有点浮的表现,它就像毛一样,所以叫做“毛脉”,即把这个浮脉叫做毛脉。
这是现代研究给提供的秋脉,说秋脉为什么也叫做毛脉。我们说是浮脉,就是因为它的脉管,还没有从夏天走向秋天,仍然带有扩张的余势,所以,它就是轻虚而微有浮象,称其毛脉。
* 冬季,就从秋季的那种气温,逐渐变得更加低了,气压更高,所以它所表现的特征,就是气温低而气压高,这个时候,气温一低下来。我们的毛孔就收缩了,这个肌体状态就内藏了,所以脉象就变成紧象,气压高,血液流向体表的情况,受到外界的阻力也加大,所以脉就变沉了。沉脉又叫石脉,这是形容它比较深沉而有力,就像石头一样,“状如石”。这是在脉象上,通过现代研究也解释了。
如果说,天气转热或者不是这个时令,突然气温升高,脉象就比平素略快,这个也是通过现代研究,专门研究脉学的学者,他们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为什么?他们认为脉率,不但受到不同季节的气候的影响,还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也叫“暖峰”,当一时的“暖峰”通过的时候,对人体的影响就表现在脉率上,略微加快。
这些都是从脉象上、气色上来说,我特别对“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这句话,我觉得是对整个杂病临床,都有实践意义。咱们不能拘泥于,他就举了肺乘肝的这个例子,春天见到了秋天的色脉,这个例子其实挺令人费解,如果我不讲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对肺金乘肝,出现的什么情况,不容易理解。
我讲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也是我几十年以来,我印象还仍然很深刻的一个病案,就是我刚刚毕业两年不到的时候,也就是59年春天左右,出门诊当小大夫。
县医院突然来了一辆马车,上面坐着一家人有六、七口人,还有两个人抱着一对小孩,替那个女病人抱着,她的双胞胎,所有的人都带着新的花毛巾,蒙着脸,进屋了,把其他的病人吓的都躲开了,说这是怎么的了。我掀开毛巾一看,每个人脸色都特别红,且肿胀,眼睛都睁不开了,“目不得睁”口也是张不开,全都是这个样子,我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首先问诊,我问:“这是怎么搞的?”
她说:“我们是吃灰菜中毒了。”
她说:“在公社医院里,医生说 都得住院点滴,我们没有钱,所以就上你们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来问问,有什么办法。”
我当时想灰菜中毒,这咱们中医也没有讲过呀,这算什么病呢?用什么方?没有办法,我就去找内科大主任,他是哈医大早年毕业的。
主任说:“西医就是大量的维生素C,加葡萄糖点滴,也得两天见分晓,还得看有没有感染,什么的。
我说:“人家家属表示:我们就是为了不点滴,省钱,才到你们这来找办法,你看是中医解决,还是西医解决。”
大主任毫不客气,说:“你中医给汤(趟)一汤(趟)吧。”这是双关语,意思是你就汤(趟)着看吧。
我一想,老师讲《方剂》中,大头瘟,大头瘟是什么样呢?我没有见到过,但是我一下想到,《金匮》里面就是说望气色“面赤为风”,那天我给大家讲“色黑为劳”我给举了例子,这个“色赤为风”我牢牢的记住了,赤,特别是这样的病人,红、肿、热,肿胀不说呢,他不是痛,是有点痒,所以我马上觉得,这个风应该是和风热之邪相合的,治大头瘟当时讲方,是普济消毒饮,当时非常有意思的是,“普济消毒芩连鼠”这个方歌第一句话我记住了,到了“鼠”这个字,鼠是什么药呢?对不上号了,我一想这也来不及了,不能背原方了,这个“鼠”。(后来讲《中药学》的时候,我再来看,鼠粘子就是牛蒡子,我们开方都写牛蒡子,不写鼠粘子,所以,我讲《中药》,我都给他们强调,讲学名一定也要讲别名。)
但是这个“色赤为风”也等于我们中医无创伤的诊断,现在就是要教给你,从临床的所见脉证,你就得赶紧按照我说的辩证思维方法,从证测其病因、病机,赶紧确定治法,回头我想到了,普济消毒饮这个方肯定治法对头,有清热解毒、有疏解风热的作用,但是,这个方当时开不全了。
我一想,银翘散不就是疏散风热,也有解毒作用吗?而且还走表,特别是有连翘、桔梗,然后我开马勃,再由头一看方,真是虽不中也不远矣。开多少呢?我记得好像是开了五付,因为我心里没准,我不敢多开。
病人问: “吃几天?”
我说:“好了就不用吃了”。
结果,三天以后,来了个小伙,他可能是那个妇女的丈夫,来的时候说:“大夫,我们可真得谢谢你。”
我说:“你是谁呀?”为什么不认识了,因为上次来的时候,他是封侯的那个样子,我根本没有看清楚,现在看五官长的还挺端正的。
他说:“我们都好了。”
我告诉他们,把汤药熬好了,你们就当水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所以他们好的很快,根本没有吃五付,三天,就都好了。
现在通过那次经历以后,目前临床上,比方说,能够看到由于其它过敏因素造成的荨麻诊,张仲景在《水气》篇里面讲了瘾疹,瘾疹,中医外科叫做癗风。
如果属于热毒类的,或者是我们说的风、热、毒,普济消毒饮应当是首选方,扁桃体发炎,化脓,包括面部的丹毒,有的人就是夏季就在面部红肿。
比如刚才说的灰菜中毒,西医有个名字叫“日光性皮炎”就是在裸露的部位红、肿、热、痒,也有的伴发低热,就是热象,风热上攻的表现,那么现在我举的这些病证,也属于这样同类性质,因此,这个方子也是可以用的。
我把四诊举例的内容按照二类的主要条文,给大家按照临床给以举例,供大家参考。
我上次举的一些例子说,咱们国内医学临床的误诊率比国际标准的25%多出2.8个百分点,其中专家评析,因素达到16种情况,但是对青年医生,中西医全在内,基本功不够扎实是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他们认为1/4是诊断经验不足,还因为就是问诊和体格检查不够细致占17.3%。
你第一次接诊的时候,首先对中医不要有偏见,不要以为有患者一来,伸开胳膊就说:“你给我把把脉,你看我得的啥病?”他真就是认为你中医把脉就能看病,你给他解释以后,他能够合作,一定要坚持四诊合参。
另外应当选择特异性的检查项目,比方说,我上次举例的那个嗜铬细胞癌造成的高血压,西药那么多比较好的降压药不能降,我这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汤、包括我认为她月经不调,我还用过二仙汤的加减(无效),病都是该好的时候她自然就好,该发作的时候就发作,所以这个必要的检查,在我们的知识领域里应该通晓,有利于你提高诊断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要防止,目前依赖于辅助检查的问题,中医要走这条路,那就失掉了自己的精髓和灵魂,步西医的后尘,永远也撵不上,总是落在人家后面,我认为咱们中医学有别于西医学,或者说它有它的特色,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它无创的传统医学优势,就在于容易被病人接受,我没有创伤,我诊断的结果和你的检查结果,是殊途同归,所以说咱们中医还得保持自己的特色,就得把这个基本功练好,这样的话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能力和水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