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治疗抑郁症,莫非是个隐喻

09-1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黄花菜治疗抑郁症,莫非是个隐喻

霍金又火了。他在中国开了一个微博,仅用两天时间就吸粉近300万。趁热打铁,他又发布了一个惊人的、名为“突破射星”的宇宙探测计划,打算批量制造重量为几克的“纳米飞行器”,以五分之一的光速前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为人类寻找宜居星球。看到这个消息,所有的文科生都惊呆了,以为直接穿越到了科幻时代。作为一个评论员,我只能对霍金先生说,看在咱俩好歹见过一面的份上,去半人马座的时候请带上我。


遥远的星际让人着迷,近处的现实则让人游离。有的事情,你持续关注了很多年,写的文章加起来都可以出一本册子,但最终还是云山雾罩、不知就里,比如说医改。之所以想起医改,是因为甘肃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这几天又成了网红。他在近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到,舟曲泥石流发生后,许多人患了抑郁症,他调来几吨黄花菜、熬成水给大家喝,“所有的抑郁症都没了”。写到这里,我似乎听到了很多噗嗤的笑声。

对抑郁症的关注和治疗,是当代的一门“显学”,刘维忠只用了一道黄花菜就把它给攻克了,这让人情何以堪?联想到他以前的很多言论,比如“神经衰弱,吃点猪蹄”、“打通任督二脉”等,人们不由得勾画出一个不学无术、荒诞不经的庸官漫画形象。

但我近日看了两篇关于刘维忠的“正经报道”,对他的印象似乎完全改变了。他所谈及的关于甘肃医改的一些经验,我觉得非常务实、又很有建设性。比如,甘肃卫计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病调查和干预,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减少了患病人数。他们还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疾病谱排序,从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据说,甘肃就是通过疾病谱排序,成为全国第一个发现“三鹿奶粉问题”的省份。在解释为什么推崇中医时,刘维忠说,甘肃省的财力不足,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看到这些极尽平实的介绍,我不禁在想,会不会是媒体放大了刘维忠的荒诞一面呢?

中国的医改翻来覆去搞了好几轮,总体效果依然很难令人满意。原因是什么?好像谁也说不清。每次出台一个医改方案,就会出现很多新名词,到头来,光是要搞懂那些医改名词就得重新上一回大学。要想弄明白医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真的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当然不能说没有成绩,至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这一点就做得很不错,但很多困扰国人的医疗问题,短期内似乎还很难看到曙光。有一次我带人去协和医院看病,在迷宫一般的楼群里多次迷路。看到洪流一般的求医人群,我不禁为医生和护士这个职业感到深深的担忧。每天都要面对如此之多的患者,他们怎么才能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职业水准呢?如果换了我,只怕早就疯了。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催生出很多怪现象,号贩子猖獗就是其中之一。仅仅解决号贩子问题,人们就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更别提系统性解决体制痼疾了。

医改问题可能确实复杂,但它变得越来越复杂,会不会是因为太多利益权衡、最终脱离了初衷所导致的呢?说到底,医改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以比较方便、比较低廉的方式看病,不至于落到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的境地。如果黄花菜真的能够治疗抑郁症,就没必要跑到三甲医院开很多进口药。如果一盒廉价的阿司匹林就能解决问题,就没必要让患者没完没了做检查。只有剥离那无所不在的逐利机制,医者仁心的本质才能浮现出来,纠结不已的医患矛盾才能得到化解。

甘肃医改的实际效果怎么样,没有做过实地调查,不好妄下结论。但一个不发达省份的卫计委主任能够到国家卫计委的会议上介绍经验,至少说明刘维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我个人看来,甘肃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不玩花活儿,而是回归到医疗的本质,是牢牢把握住了医卫工作的人民导向,是脚踏实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虽然我并不相信黄花菜真的治好了舟曲人的抑郁症,但如果把它看作一个隐喻,它好像还真的说出了一点道理。这个浅显的道理,似乎已经被很多人忘记。

标签: # 医改 # 甘肃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