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抢人”就要北大清华的,你准备生学霸了吗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或可直接上海落户?
一大早,蜜姐就被这条消息给刷屏了。上海开始放大招“抢人”了,不过,这次抢人却显得格外不同。
不同于率先挑起抢人大战之一的武汉喊出的“留住百万大学生”,也不同于5月天津最早弄出的40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上海的抢人新政更具有魔都调性,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本是最新颁布的《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中的一条,却被贴到了北大清华的校园论坛上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纷纷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对大多数穷人来说,只剩读书一套路。甚至还有网友指出,这个政策是对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而不是硕士、博士,也就是说,一考定终身,学霸依旧为王。
而与此同时,央媒海外版近日发文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一厢对学霸们大开绿色通道,另一厢则鼓励人们多生娃,这或许又是一个让月薪3万依旧给孩子过不好一个暑假的中产们焦虑的话题。
01
上海鼓励学霸的落户新政与教育焦虑
对于落户上海到底有多难?在此之前,蜜姐很少有过关注,只知道,仅以魔都现在的房价就能吓退大部分人。
近日,湖北当地官方媒体发表了一篇关于90后择业调查的文章,文章数据是某人才平台和网站共同开展的调查,有2028个有效投票样本。虽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选择,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数据显示,原本大热的北、上、广、深成为最后的选择,占比为10.7%。20.3%的受访者表示,选择小城市或乡镇的慢生活。而那些开展“抢人大战”,提供宽松的人才政策以及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二线城市更受90后们的青睐。
撇开这个数据不说,知乎上,一位在上海有房在上海读大学却没有上海户口的网友,按之前的落户政策,列了一张清单。
据这位网友介绍,父母十几年前就在上海买了房,却因为社保问题没有把他的户口办下来。而因为户籍限制,他只能参加老家的高考,并考上了上海一所非985、非211也非重点学科的高校。
而为了落户,他将老家的户口迁到学校名下, 然后指望努力攒齐积分,完成从小落户上海的梦想。可分析自身情况后,他发现,自己再努力也只能得71分。
蜜姐想起两个在北京的朋友,分别表达的类似焦虑。
一个85后的朋友,早几年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孩子也刚出生没多久。虽然房子在五环,但也买了车,开车上下班也还便利,可一想到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却让她不得不发愁。
因为夫妻两人都不是北京户口,孩子也不能落户北京,稍微大一些,最可能的就是上家附近的不是很好的郊区学校。
“如果现在说离开北京,我分分钟就打包行李带着孩子走”,比起人们口中的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家乡那个热门二线城市的教育更加吸引她,因为前者按孩子目前的户口情况,只是在别人的口中。
而摆在她面前的,要么是让孩子回老家去接受比北京郊区更好的教育条件,要么就是更加努力赚钱,送孩子出国。
蜜姐的另一位朋友,情况则好很多,有北京户口,有较好的学区房。可孩子的成绩却让她不免焦虑。
在很多人包括蜜姐的眼中,有北京户口的高考生,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拿到北大清华的入学门票。
但这位朋友却不以为然,因为北京学生的竞争更加激烈。她表示,不管孩子再努力,班上总有更聪明,学习更好,家庭背景更好的孩子,经常就有连语文都能拿满分的人!
谈到送孩子出国, 她同样表示担忧,在国内都学不好,家长不在旁边,在国外也不一定是好事。
02
不敢为国生孩,除了教育,还有其他隐忧
最近两天的新闻,蜜姐总觉得是在反复告诫人们:学习,尤其是成为学霸的重要性。
前几年,因手法娴熟、眼神倔强犀利,一个在自家鱼摊上为顾客杀鱼的9岁男孩爆红网络。而网友们也笑称他为“杀鱼弟”。他最近,因喝“百草枯”自杀被送入医院,再次成为热点新闻。
据其父亲介绍,因他人争吵而选择自杀的,也有媒体报道称是和父亲吵架。而根据权威报道,男孩已经清醒了。而医生表示,“目前情况稳定,但依旧危险。”
让人痛心的是,成为网红的“杀鱼弟”,除了被父亲拿来做鱼摊的营销外,并没有因为成名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尽管,当时有好心人士帮助他重返了课堂。但他的邻居对媒体表示,因为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又被父亲叫回鱼摊杀鱼。“他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挣钱。孩子自己也不想读,说实话他根本读不进。”
现在,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的心酸选择,让更多人看到了这是在给那些秉持“读书无用功”人的狠狠一记耳光。
更引人注意的是,央媒海外版都已经关注二孩问题,将二孩拔高到为国生孩,呼吁政策落地的同时,蜜姐发现,这个杀鱼弟的家里,居然有6个孩子,他是最大的一个。
前两年,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余秀兰的一篇爆红网络的《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到今天来看,依旧如此。
相比于底层,这些中产们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更加不敢生了。
蜜姐之前提到的那两位在北京安家的朋友,就纷纷表示,不愿意再生了。一个都担心养不好,何况再来一个,还要面临更严峻的职场危机?
除了教育焦虑,《大国空巢》的作者,著名人口学家易富贤就曾表示,“房子正在‘碾压’孩子”,中国是以养3个孩子的成本只养了1个孩子,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高质量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多少家庭能承担得起两套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