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段视频 你还会觉得北京2000万人没生活吗
原标题:看完这段视频,你还会觉得北京2000万人没有生活吗?
话说,前段时间一篇热文引疯狂转发,文章名叫《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文内细数北京人的“悲惨世界”,空气、交通、房子、当地人,连城市大都让人不顺心!
文章引起“2000万人””“生活”热潮,以下为摘录部分相关文章题目:
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呸!
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你可能呆的是假北京……
北京,从没让2000万人假装生活
地球,有75亿人在假装生活
这么巧,你也在假装生活
不努力,在哪儿都是假装生活……
“我们”不服!假装到底是啥?生活到底又是什么?看完这段视频,你或许会对这两个词有所改观。
毕竟,一家之言不足奉为标准,我们可是在大太阳下采访了80多个人!
街采:你在北京有生活吗?
没生活:北京不适合人类生存
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认为北京没生活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在不同领域、行业做不同的工作。相同的是,工作占据了他们大多数时间,以至于很少有闲暇去做其他事情。
房地产工作者:其实我可以在北京扎根,但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时间太赶了,没有生活。
公司职员:没生活,全是工作。
金融公司职员:如果没有孩子没有成家,业余生活可能会很丰富,我家现在有两个孩子,真不行。
某餐厅服务员:回去洗漱要四五点了,睡觉的时候天都亮了,想着去长城啊故宫啊看下,有名的地方走一走,来这么长时间了,硬是没时间。
公司职员:呆不了多久,过几天就回老家了。
程序员:苦逼,每天写代码。
广告公司创业:经常想离开,确实压力太大了。
退休员工:没有我二三十年前快乐,那个时候有奔头,现在压力太大了。
公司职员:交通啊空气啊真是太差了,这儿不适合人类生存。
有生活:享受当下吧
认为北京有生活的人,很多来自港澳台、国外,或国外留学归国的学生。一位香港游客称:(北京的节奏)比我们那儿还要慢一点。
银行职员:其实挺好,挺充实的。
媒体从业者:享受当下吧,我如果在国内的话,一定选择留在北京。
学生:至少对自己的生活还比较满意。
退休员工:我孩子现在每天下班回家,老人把饭做好,大家凑一块儿聚聚,挺好。
国外公司职员:我来自一个小城镇,非常享受大城市的生活,很棒啊。
海外留学生:跟国外相比,北京充满了生活。
公司职员:我有生活,我结婚了有房子。现在大概半夜十一点半,我还在加班,这有什么呢?这没什么。
生活实苦,一刻不敢停歇
在北京,提到生活,总也离不开“工作”两个字。地铁站里,人群乌央乌央,每个人和陌生人擦肩,地铁挤到能呼吸到彼此。黑夜还是破晓,这里的街道从来不缺人影,施工的、绿化的、打扫卫生的……
人们在这里匍匐在地、蝇营狗苟,因为有爱、有梦想。
一个妹子说到自己为了“梦想”,羞涩地捂住嘴笑了;打扫卫生的大妈一脸无所谓地回答记者:这不是要养家糊口嘛。
业务员:累啊。白天九点开始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回家做表还要到十点。多赚钱肯定要累,轻松就去别的地方吧。
科研工作者:只有你喜欢工作,才能热爱生活。
公司职员:该工作的时候不就是要工作吗?放假的时候全是生活!
跨省上班者:六点起床,七点上车走吧。为了以后更好地生活。
创投:我们基本上没有周六周日,也没有白天黑夜。希望几年之后能去美国深造。
保安:刚开始工作累,以后慢慢干吧。
金融公司职员4:肯定都是对自己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公司职员:压力产生动力,还是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产品研发:工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其实还好。
科研工作者:我觉得我做出来漂亮的实验现象就是我的快乐。
金融公司职员:不一样的人图的东西不一样,肯定有人为钱,但也有人是真的想要做点什么事儿。
会计:如果离开北京的话,那一定是想去别的地方深造。
二人转演员:年轻出来闯闯,三四十岁再回老家。
大学生:在北京,你稍微慢一点就跟不上别人了。
保洁员:休息时间很少,有养家的责任嘛,反正天天就这么过呗。
摊贩:我们没文化没知识没技术的,想养家,只能打苦工了。
水果摊贩:三四点去上货,上完货回来卖货,卖货再卖到晚上十来点。摆个小摊不偷不抢的,城管来抓,派出所也来抓,抓着还拘留。还不都是为了养家。攒点钱回老家,谁能在这儿呆一辈子。
电影《布鲁克林》讲述一个女孩子从爱尔兰小镇来到纽约布鲁克林,起初想念家乡,探亲回家后,她开始慢慢忘记远在布鲁克林的男友和生活,家乡小镇里有平静的生活、亲切的邻里、门当户对的单身青年。
影片的最后,主角还是选择回到布鲁克林,那里陌生又安全,没人盯着你的生活,它的冷漠,可以让你成为任何样子,任何样子都不为过。
再次回到布鲁克林,主角对首次踏入他乡的女孩说:你会十分想家,想得要命,你除了忍受这一切意外毫无办法,但是这一切并不会击垮你。终有一天,太阳会再次升起,你或许从未注意到,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你会开始思考其他事情,那时,你就会明白,这就是你的安生之地。
在“我们”采访对象中,一个老爷子最特别,他是北京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环卫工,家里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孩子们都想让他回去,他却告诉“我们”:我不回去,这里生活挺快乐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