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思想治疗实践

09-07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一种思想治疗实践

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很多时候仅靠吞服药物和心理调整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活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开导和转换。这种开导和转换的本质即思想治疗,其形式被称为“哲学咨询”或“哲学践行”。哲学咨询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场哲学运动,90年代开始在北美地区成长,其创始者是德国哲学家格尔德·阿肯巴哈,他使哲学作为一种思想治疗的实践方式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以色列哲学咨询师施罗密特·舒斯特认为,第一位哲学治疗者可能是古希腊演说家安提丰,他建立了一种治疗哀伤的艺术,通过谈话治疗和慰藉遭受痛苦的人。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和法国哲学家皮埃尔·哈多等认为古代哲学家是有同情心的治疗师,哲学是一种“感情治疗”。由于对哲学咨询的理解和应用不同,其在世界各地称谓不同,如在日本被称为“临床哲学”,在韩国被称为“人文治疗”等。

古代哲学的治疗功能

现代哲学咨询的治疗功能与古代以哲学作为治疗的传统是一致的,古代哲学解决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咨询将哲学方法应用于个人生活选择和人际关系等具体问题的探讨。

苏格拉底从“认识你自己”开始,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他告诫人们“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热衷于在大街上找人谈话,认为只有对话才能接近真理,在对话中把思想“接生”出来。他通过层层诘问,让对方发现自己的认识不正确甚至自相矛盾,这体现了思想治疗的基本功能。

柏拉图认为理性可以控制在灵魂中占最大部分的欲望,因此节制的人是其欲望听从理性的命令,追求完美和谐的本性,行为有节的人便是正义的人。这给了哲学咨询明确的价值导向。有时,满足欲望与美好生活无法完全对等,因此需要通过适度节制,调节理性与欲望,才能身心和谐,这体现了思想治疗的价值选择与途径。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与理性活动有关,是一种“实践智慧”。幸福包含知性之德和实践之德,涵盖整个人生过程。他将善的事物分为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而灵魂的善是最主要、最高的善,生活的目的便在于实践灵魂的善,这体现了思想治疗的目的性。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进一步将哲学的思想治疗明确化。伊壁鸠鲁将哲学称作“心灵的治疗”,认为哲学若不能减轻人们的苦恼,就是空洞而无意义的。他将哲学家比喻为医师,认为医学若无法解除身体的病症,就毫无用处,哲学若无法解除心灵的疾病,同样毫无用处。他希望把人从对神的恐惧、对必然性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斯多葛学派强调亲近自然,有德行的生活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只有当个体意志的方向在整个自然的目的之内时,人的生命才是与自然相调和的,而德行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意志。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塞涅卡提出要“按照自然的规范进行自我修养”,“这样就会得到一种持久的心灵安宁,一种自由,不为任何刺激和恐惧所动”。他主张哲学就是帮助人们处理贫困、财富、死亡等各种人生问题,这体现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的必要性。

现代哲学咨询的兴起

在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看来,哲学就是用来处理人的问题的。他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当哲学作为一个由哲学家建立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人的问题时,才能显现出其真正价值。维特根斯坦则认为人们思想中的“结”就像“理性疾病”的病理症候,而哲学方法可以“治疗”这种理性疾病,解开这些“结”。现在是一个人人都要求助心理医生的“治疗化的社会”,但心理医生并不能完全消除现代人的焦虑、沮丧、孤独、绝望等消极情绪,也不能完全解决个人的婚恋、家庭等事务,尤其是在涉及职业选择、投资理财和商业活动抉择时,哲学咨询师的优势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因此,阿肯巴哈提出一种开放式的对话方法,即“超越方法的方法”。他认为哲学咨询不应有固定方法,而要因地制宜,提倡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他主张哲学咨询就是一种自由的对话,通过哲学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转换观念,不断打破常规,寻求思想观念方面的突破,达到来访者寻求理解和被理解的目的。

美国哲学实践者协会创始人罗·马里诺夫主张用实践智慧来指导生活,探索哲学实践之道。在他看来,只有由实践智慧指导下的行动所组成的生活,才是人类最高尚、最完满的生活。他提出以“宁静法”(PEACE)作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指南。P指“问题”,即让来访者找出自己面对的问题;E指“情绪”,即让来访者了解由问题引发出的情绪;A指“分析”,即分析各种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C指“沉思”,即运用哲学家的智慧,从整体方向看待困扰;E指“平衡”,即找出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观点时,身、心、灵将逐渐趋于平衡。“宁静法”指出,哲学咨询的特色在于通过澄清和分析概念来引导来访者沉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达到身、心、灵的平衡与宁静。

哲学咨询方法实践

加拿大哲学咨询师彼得·拉布提出了“FITT”法。“F”指“自由漂浮”,即舒缓心情、减轻压力,实现思想的“自由漂浮”,使问题的症结显现出来。“I”指“即刻问题的解决”,即促使来访者跳出问题的陷阱从而找出解决方案。第一个“T”指“意向性的行为教导”,即哲学咨询师有意识地讲授一些哲学理论,为来访者提供思想工具,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惯性。第二个“T”指“超越”,即思想不再沉溺于过去和现在,而用一种超越的心态面对将来的生活。拉布特别强调哲学的思想治疗功效,认为哲学可以增进个人的自我理解,提升个人幸福感。

舒斯特在美国开办了哲学咨询中心,为普通人提供咨询。她认为哲学咨询可预防心理问题,哲学的治疗价值在于帮助人们拥有令人满意的个人哲学,由此产生和增强个人力量。以色列哲学咨询师兰·拉哈夫认为哲学咨询师要像“接生婆”一样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源头,重温哲人的智慧,让烦恼的心事得到解脱。法国哲学家马克·索特1992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哲学咖啡馆”,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到访。他认为哲学咨询就是推动人们自由地进行思想对话,通过哲学讨论改善思想状况。“哲学咖啡馆”在法国现已发展到100多个,在希腊、瑞士、比利时、奥地利、德国、南非、日本等国家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哲学咖啡馆”运动。

荷兰践行哲学家彼得·哈特劳提出了“哲学漫步”方法,通过准备、漫步、总结三个阶段,以概念化方法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思维过程。

哲学咨询并非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是重返古代哲学的实践传统。古代哲学关注人类生活观念和思想方式的转换,哲学咨询将其发展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可见,哲学在其整个历史之中包含着一种治疗性成分。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古代道家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SK2015A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标签: # 哲学 # 思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