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研报告
正文:
一、问卷基本信息分析与说明
本次问卷内容共涉及四个部分,分别为个人基本信息,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个人性行为状态及性安全常识。在为期三周的问卷发放中,共回收有效问卷445份,其中男生占比69.21%,女生占比30.79%,较为贴近我校学生的性别比例。同济大学系理工科类大学,2015年新生中男女生占比分别为61.79%和38.21%(数据来自学校报道),限于四平路校区土木学院男生较多的现状,认可本次问卷参与者男女生比较为接近实际情况。
在就读年级分布上,除博士生仅为11人,其余年级段均超过总人数10%,问卷填写者在年级层上分布广,数量多。因小组成员均为二年级学生,因此大二参与度较高占比40.45%,在其他年级段的分布上较为均匀且数量较多,除博士生外适宜作为参考纬度。
性取向分布呈现为同性26.29%,异性64.94%,其他8.76%,本文涉及性取向维度的数据分析将合并同性及其他两项,统称为非异性恋(35.06%)。性取向分布异性恋占比仅为64.94%,从填写过程中的动态追踪发现此项数据存在一周内从75%到65%的快速变化,因此此项不能代表同济学生性取向分布的现状,但考虑到同济理工科为主的现状以及大学更具包容性的氛围,此数据来源仍具有较高真实性,可以作为分类分析的标准。
打趣猜谜语:同济大学 (猜一生物学试验用品)
二、对待性行为态度分析
大学生对性行为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具有包容性,其中男生较女生,非异性恋者较异性恋者又体现出更高的接受能力。在性行为的对象,场所,方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但关于性的安全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的与观念之发展相贴合。
数据显示,接受婚前伴侣间性行为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9.66%。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婚前伴侣间性行为的态度越发开放。其中大二到大三是个转折点,在这之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心理生理上的成熟,学生对于性行为态度有了很大幅度提升。非异性恋者对于婚前伴侣间性行为的接受力较异性恋者更高,其接受比分别为95.91%、86.61%。
如今父辈传统性观念已经被新观念逐步取代,这与卢淑华在1986和1996年调查统计的“不结婚,则不能有性行为”的赞同人数从75%下降到65%的变化趋势相符。在关于是否接受与非伴侣间性行为一题中,不接受者仅占54.16%,已不再是绝大部分。从年级维度上看,大一的有着更高的接受能力,自大二后随着年龄增长,接受者比例也稳定上升,受现实影响,大学生思想也更加开放。非异性恋者较异性恋者也更能接受非伴侣间性行为。
从接受哪些性行为的方式中看,男生最喜欢的前三个是口交(82.47%),观影(70.45%)和情趣用品(70.13%),女生最喜欢的前三个是观影(60.58%),情趣用品(56.20%)和性幻想(55.47%)。男生对于不同方式的性行为接受能力整体高于女生且呈现多样化,而女生则只集中于某几项而且比例均低于男生。在非异性恋者较异性恋者也有着更高、更广的趋势,但在年级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
从接受哪些地点的性行为上看,异性恋者中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家(95.85%)和酒店(85.12%),而非异性恋者的选择则趋向于多元化,除家和酒店,接受宿舍的比例也高达62.82%。
关于安全套的使用态度,必须使用一项,男生中的比例为54.55%,女生中的比例为75.18%,但从年级和性取向上看,其使用态度与之并无关系。总数中仅有60.9%的认为必须使用,而36.63%的人认为可以视伴侣熟悉程度而定。这样的思想与行为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为了更好保护自己的健康,也保护伴侣的健康,性行为时应该积极使用安全套。只有安全的性行为才能为彼此带来身心舒适的经历。
三、实际性行为状态分析
由于在性行为的定义上不同的人可能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我们选定性伴侣个数不为0的人群视为有过性行为,其占比为51.69%。从数据看,参与问卷的大学生有过性伴侣的人数已将超过50%,且其中性伴侣个数累计2人以上的达到了64.35%,足见更高的接受能力也对应有着更高的实际行为占比,两者是呈现正相关的。
从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分析可以发现,每两个年级存在一个较为接近的分布情况,对于博士生在本科低年级阶段0占比的数据存在着偶然性,且应关注不同时间段的社会氛围。从性别上看,男生从未有过性行为的占比仅为43.18%,远远低于女生62.04%,且其中发生在大一及其以前的比例高达63.44%。
年级---第一次性行为时间关系图
在实际性行为的方法和地点选择上,整体分布虽低于能够接受的比例,但实际比例的高低也与接受的比例高低趋同。多元化的场所也不难看出年轻人对更刺激方式的追求。
(*从未项需动输入于其他)
从自慰情况上看,男生的占比高达94.16%,女生仅为45.99%,其中每周一到三次的男生占比71.1%,女生仅为15.33%。不难看出,男生整体的性观念,性行为及其性需要均比女生更加超前,这也符合我们的基本认识。作为一项公开的秘密,性文化也成为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访谈可以发现,不少同学曾有过宿舍集体性自慰,资源交流,性生活感受分享等经历。
四、性教育与艾滋常识分析
大学生对性的观念态度及其行为所展现出的现状,与教育教学和认知情况相比,后者的滞后显得异常明显。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卫生教育”应该在中学阶段青春期性成熟之前就开幕,而有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男女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功能等都不尽了解,许多高等院校也没有开设性知识方面的选修课,而中国大多数家庭也还没有将性教育提上议事议程,从接受性教育的途径上看,学校教育及其家庭教育是极其缺乏的。相比其他高校,同济对待性话题的态度更显得落后,甚至不能直面一个性话题的社团申请。
(*根据选择排序加权计算出每项分值)
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数据看大家对传播途径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明显的倾向性,但遗憾的是任然存在着明显错误的认识和偏见。
在检查艾滋的频率中也不难看出,从未的检测过得比例为73.48%,与超过50%有过性行为的占比看,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进行检查的意识。在性取向维度上则展现了明显的差异,非异性恋者的检查数及其频数都高于异性恋着。
讨论与说明:
1)从未有过性伴侣的人相比有过性行为的方式一问中从无的比例高了近13%。
由于从未有过性伴侣的人数与第一次性行为时间中填写从未的人数接近约为48.31%,误差仅为3人,对数据影响不足1%,因此忽略此项带来的影响。但在“你曾在以下哪些场合发生过性行为”及其“你曾有过以下哪些性行为中的体验”两问中,从未的人数仅占42.92%,35.28%。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性行为的定义并不明确,部分认为口交等并不属于性行为范畴,对性行为的理解还仅停留在狭义的男女间性行为。应当说明的是,问卷中所列出的方式均与地点为正常的性行为可能的方式与地点,没有一种不影响他人的喜好当被定义为异类。凡不影响他人的热爱,我们都应以一种接纳的心态去理解不同人的不同选择,而不该只会排除异己的观点。尊重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性的探索。
2)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在以年级维度分析时,大二较大三从未比例突变31.6%。
由于问卷发放在上学期,因此推测突变应该发生在下学期,即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有性行为的人数迅速增长(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大三到大四阶段),根据大二下学期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①该学期假期较多,提供了有更多的时间;
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荷尔蒙的增加也符合人的生物节律;
③大学生活过半,对不论是谈恋爱还是希望谈恋爱的人都有一定的心理促进作用;
④多数专业普遍课程减少,有更多的精力谈恋爱交朋友;
⑤刚过完春节,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去谈恋爱。
3)无套性行为是否为有高感染性,对于同性间与异性间存在6%的认知差异。
2016年军训期间艾滋病主题讲座的内容走近了我们的视野,其中部分观点大抵是“直肠内壁较阴道内壁不具有弹性且容易受损出血,因此男男间性行为比起男女间性行为更危险”。对于此类一半正确一半错误还强加因果的表达,经过高考语文第一题磨练的大家本是应该很快能反应出来的,可现实往往是一笑而过之后把偏见留在了意识里。学校在涉性方面的教育还仅停留在生理卫生教育层面,且不严谨之处往往带来了另一种错误的教学。
由于肛道平日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直肠部分没有较好的延展性且内壁薄弱,因此在受到牵拉摩擦时的确更容易受损;阴道作为肌性管道,组成上具有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富有伸展性,因此在相同的牵拉摩擦作用下由于自身伸展性与分泌物作用是更不易受损;但应该补充的是极端作用下的牵拉与摩擦不论作用在人体哪一个部位,只要超出了承受范围都会导致组织损伤。同性间性行为并不比异性间性行为更危险,危险只在于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
总结:
大学作为青年人步入社会的最后一步,其性观念及其性行为都将在长远的未来对家庭社会带去显著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性的接受程度,开放程度都已经远超出社会的预期,俨然已是现在还停留在生理卫生水平的教育所不能满足的了。
为了更好的树立性观念,倡导安全的性行为,社会和学校当勇于担起教学之责任,并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去传达,不应带有的歧视和错误的引导。对待性话题的态度也应更加积极,而不是一味懦弱逃避。
性取向多元化已经逐步成为展露台面的现实,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爱一个人也仅仅是因为他就是我所爱的那一个人,与出生,籍贯,家境无关,与性别也无关。大学生当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每一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性取向观念。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全的性行为中收获愉悦的身心体验。
*本报告源自论文《Report on Tongji University Students' Sexual Concept and Sexual behavior》(李杰霖,王雅倩,刘俊兵,刘彬)
*本报告数据量有限且未采取严格统计学数据分析,不代表全体同济大学学生的现实状态,亦不代表学校或任意组织之观点。
*我们秉持“与每一个参与者共享结果”的理念,最终决定将此报告公布。原创不易,部分引用请注明出处,请勿未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