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英文名字还自己带饭,在职场上会死得很惨
文 / 鱼熊组合
天气热了,实习生们也都到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从校园到职场,可能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跨度最大、也最惊险的一跃。
突然要从单一地在乎成绩,变成去紧盯领导、绩效,以及错综复杂的办公室人际关系。
角色进入得快,之后的路会好走很多。
起步没走好,后面几年都可能特别辛苦。
和《北京女子图鉴》站队、潜规则、婚外情这些戏剧化的职场冲突不同,《上海女子图鉴》的职场情节更琐碎日常——魔鬼都在细处。
编剧很有耐心,前两集毕业、求职、分手,几场风波勾勒出女主角罗海燕的人设:
本事一般,野心不小。
其实这就是女子图鉴系列的出色之处,没什么完美女士,大家都是凡人,缺点还很多。
第三集开始,罗海燕一脚踏进了大上海的写字楼,也踏进了暗流涌动的职场生活。
《上海女子图鉴》其实是一部“职场众生图鉴”,这次没有开金手指的中年男人,罗海燕只能自己摸索。
有的陷阱她漂亮地避开了,有的坑她踩得扎扎实实。
■. 01
必须要有英文名字吗
毕业之后,罗海燕得到了广告公司的工作机会,甲方客户基本都是外国人。
上班第一天,四个新人入职,其他三位都登记了英文名,只有罗海燕叫Luo Haiyan。
人力嘱咐了一句:
起个英文名吧。
罗海燕点头说好。
但她没有起。有外国客户问她怎么称呼,她还是告诉对方:
Luo Haiyan。
老外试了几次发音都不对,于是礼貌微笑之后扭过头,跟另一个实习生凯特开心地聊了起来。
后来凯特问她:你怎么到现在还不起个英文名?
罗海燕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叫外国名字?你看章子怡,英文名就是“Ziyi”,多大气呀!
这是标准的蠢话。
章子怡第一次引起国际关注是《卧虎藏龙》,这是一部古装戏,一个非英文的名字对她没有坏处,但你罗海燕只是公司的一个螺丝钉。
你想想office如果叫“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处理软件”得多任性。
名字一直事关权力,你对一个人有命名权,那就是绝对权力。
比如小燕子见到小杜子,一张嘴就是“什么小肚子,你给我叫小桌子!小桌子小凳子!”皇帝封贵人,一定要赐一个字:珍妃,莞贵人。
有的人名字多,比如蒋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学名志清,谱名周泰。
几个名字背后有不同的权力来源,有单位签字用的、家长起的、族长起的,还有老师起的。
服务外企,起一个英文名字,是对对方的体贴。
大多数日本人的名字都有汉字写法,如果让我们直接念田中、苍井的假名发音,我们也会痛苦不堪。
熊太行师傅有这么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字,还不是老老实实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拖尼。
腾讯都有英文名,阿里巴巴都有花名,这就是特别典型的两种文化。
你不按照我们的方式起名,那就是不认同我们的文化。
对于应届毕业生,领导、同事确实会放低一点要求。HR说“起个英文名”,其实就是一种容忍。说是建议,其实是代表公司提要求。
罗海燕一开始不懂,几次被领导同事指出要起名之后,又刻意回避这件事。
还找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来支撑自己,理直气壮地知错不改。
这非常不成熟。
这件事上千万别信有些营销号灌的“做自己”、“保持真我”的毒鸡汤。
他们不会说的真相是:
一个无法融入环境站稳脚跟的实习生,吃住都有问题,没机会做自己。
不够老练没关系,但一定要从善如流,进步比起步更重要。
做错要认,挨打要立正。
■. 02
带饭省钱吃大亏
刚上班收入不高,罗海燕每天自己带饭在工位上吃,既健康,又便宜。
“真会过日子啊。”
现实中遇到这种年轻人,大家一般会顺口赞美一句,然后三五成群地出去吃。
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
编剧写了这么一场戏:某天同事拽着海燕去参加了一次午间聚餐。
“罗海燕,你们组最近怎么样啊?听说斯嘉丽那边接了个大项目。”
“我查过你的简历,咱俩老乡,你考虑考虑上我们组得了。”
打听消息的,挖角示好的,罗海燕只能勉强招架。
对于顶头上司斯嘉丽的动向,别组的同事一清二楚。
对于自己的来历,大家也摸得很透。
只有她两眼一抹黑,人都认不全。
其实“新人带饭能省钱”是个很大的误会,这件事省得不多,亏得不少。
几个同事团团围坐边吃边聊,至少能覆盖这样一些信息:
婚丧嫁娶
王总要结婚了,听说女方家里很厉害。
生活禁忌
小张不能吃猪肉,我们去吃那家新疆烤肉好了。
八卦新闻
那个谁和那个谁为了抢客户在会议室打起来了!
以及这场戏里的工作动向。
你们领导接了一个大项目,她没给你派活吗?
这个时候不要忙着尴尬,而是要赶紧反思:
领导的事我居然一点也不知道,情报系统出大问题了。
除非你们公司大家都有带饭的传统,不然中午带饭自己吃的新人,情报系统一定会出问题。
在最需要了解公司、看清形势、拜山头认人的时刻,他们为了省一点钱,放弃了最重要的信息收集渠道。
还放弃了交流感情的机会。
在公司里,独自吃饭是权力的象征。
级别越高,午饭规模越小。
CEO要是没有应酬,一准是自己在那里吃减肥餐。
实习生存在感本来就不高,白天大家都在工位上对着电脑,唯一能够面对面聊天的活动也不参加,天长日久,同事们就会忘了这个人。
内部通讯录无法让你看清这家公司,更不能帮你少出错。
你最需要的职场生存指南,其实就在同事的午饭桌上。
正确的带饭方式不是一蔬一饭,而是锦上添花。
和大家一起吃的时候,拿出一盒菜,每人有份。
“来,尝尝我早晨做的烧猪脚。”
今天你就是最善良的女主角。
■. 03
谁有空管两个弱鸡的争吵
斯嘉丽让罗海燕做了一份PPT,结果正式对客户路演时,上台讲解的人是凯特。
海燕觉得凯特抢了自己的功劳,非常不平,但她坐在那里没敢动。
路演结束后,凯特的笔记本被人浇了咖啡,罗海燕是第一嫌疑人。
03年的笔记本非常贵重,凯特拉着海燕去斯嘉丽那里对质,要她赔钱。
海燕当然要辩解了:不是我!你们听我解释!
结果斯嘉丽漠无表情地让她们出去:
“我坐在这儿,负责做业务给公司挣钱,不负责给你们两个拌嘴的女生做裁判。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情,两个都给我走人。”
大家注意,斯嘉丽这么做,其实特别体贴。
交给你们自己去解决。
每天应对这个,她就干不成正事了。我又不是你们的幼儿园阿姨。
职场老人一定要控制情绪:你听说的、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
新人才会大呼小叫。
罗海燕后来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抢功”,斯嘉丽一开始就准备让凯特上台,因为凯特英语比她好得多。
凯特后来也知道,泼咖啡的是第三个实习生,她瞄的是海燕和凯特两个人:要么海燕被罚,要么凯特冤枉人失去领导的欢心,如果她俩不依不饶把事闹大了,自己就可以一次赶走两个对手。
斯嘉丽的冷处理和两个姑娘的克制是对的。
其实对于凯特来说,更好的做法是私下和斯嘉丽沟通:
领导,我的笔记本被人故意弄坏了,有些很重要的资料在里面,我想跟行政联系一下调取监控,您看行吗?
不说“有人嫉妒我”,而是“有人想毁掉我们的事业”。
领导的态度,完全不同。
■. 04
结交同事的正确方式
凯特和罗海燕不一样。
斯嘉丽对下属要求严格,布置的任务很重,凯特有天赋,但并不想在工作上投入太多。
和罗海燕冲突一次之后,凯特反而觉得这个女孩虽然略有些幼稚,人品还不错。
一个想偷懒,一个想多学。
于是两人单独留下加班时,凯特用几个Excel小技巧和一包零食成功地改变了罗海燕的态度——海燕原本还在为她冤枉自己生气委屈,得到指点之后如获至宝,一个人把两个人的活都干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段结交同事的故事非常精彩,我们来看看凯特是怎么做的:
看准人选
两个姑娘一开始是互相看不上,凯特觉得海燕土,海燕觉得凯特是个无脑的花瓶。
但后来凯特发现,海燕勤奋上进,做事认真,能控制情绪,而且没有坏心。
确定了,这是个可交之人。
坦荡认错
吵过架不算什么,何况还是自己出风头在先,冤枉人在后。
凯特没有纠结,也不担心丢面子,她很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不是你。
能放下,会认错,这才是成年人对待恩怨的态度。
私下行事
斯嘉丽要求两人加班,几个别组的同事在海燕身边说起了风凉话:
说是一起加班,最后活不都是你干的?
凯特拿起包就走人了,把几个长舌妇晾在原地。
但是等同事们都离开之后,凯特带着给海燕的零食回到了工位上。
“海燕,这是我们俩的小默契,别让那群人知道。”
这种态度拿出来,罗海燕心服口服,那几个女同事反而会对凯特误判和低估。
一举两得。
瞄准痛点
两个人能够化敌为友,关键还是凯特瞄准了罗海燕的上进心。
“这个你不会,我教你呀。”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教业务,教做人,凯特给的都是罗海燕最渴望的东西。
一击即中。
凯特享受的是几年的舒适,而罗海燕可能最终会占据食物链顶端。
大多数行业当中,人们是如此不努力,以至于根本没有到要比拼天赋的地步。
ps:
《上海女子图鉴》编织了一个更立体的故事,这些有意思的配角让它更接近“图鉴”这个概念。
海燕,凯特,斯嘉丽,以及其他女性角色,虽然不是过关斩将的超级英雄,但一样撑起了办公室这方天地。她们的笑和泪让人觉得,这段故事更像身边流传的“听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传奇。
踏入职场之后,虽然磕磕巴巴,跌跌撞撞,罗海燕一直在努力往前走:
她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报了英语班。
她听了凯特的话,换了新发型,学着变精致。
她开始琢磨攒钱在上海买房。
她还从路边的卖房传单那里得到灵感,帮斯嘉丽解决了大麻烦。
格子间里,每年都有无数新人向集体靠拢,融入新的公司文化。
变得圆润了,就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么?
当然不是。
个性不是没有英文名字,不是吃自己做的盒饭,不是遇见不爽就放手去怼。
有个性的人对世界、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又能够尊重一般的规律。
有个性的人会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一方诸侯,在公司里身居高位,你看这样的人,举手投足都有个性。
混迹在职场最底层,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是个个性人。
这样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膈应人。
个性是见过了世界上的凶险棋局之后,还能够有一颗赤子心,对世界温柔相待。
—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桂鱼青:非正常生物研究员,古早文艺作品和冷哏爱好者。本公号常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