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01
大姑姐的儿子在高考前直接填报职业技校,因成绩不好,学校向所有差生推荐几所类似学校,说提前填志愿不用考试,据说这种现象挺普遍。
家里人觉得可惜,问他意见,他说反正成绩不好,剩下2个月时间也不可能改变命运,不如签个技校读,学完还分配工作。这个工作我们了解过,就是毕业送进江浙闽工厂做流水工。
大姑姐问我们意见,我们劝她务必把志愿撤回来。和孩子通电话,孩子说好几个人都填了包括他同桌,填过不用再上课。
和他讲道理,分析利弊,让他想想以后,年纪大了夜班工作能吃得消吗?到那时没有点真学识回到家乡拿什么安身立命。这些他都未曾考虑,和其它孩子一样只想着不费力就有现成工作,一个月挣个三五千就好。
最后我们说,再努力两个月,哪怕不行到时再上这学校也不迟。最后的机会你不努力冲刺余生只有后悔,而努力不达却不会有遗憾。孩子最后重新回到学校。
高考后,他和我们说,他也曾将道理讲给同桌听,劝他也撤回志愿,可是同桌听不进,认为自己肯定不行。
后来孩子考上大专,虽然学校一般,但凭自己努力完成专升本,目前还在学习。而他同桌上完两年技校,以实习的名义被送入工厂,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工作;今年因为环保整改很多工厂被迫关停,同桌找工作碰壁最终返回家乡。
读书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你很难说今天比昨天进步在哪,因为成果不会很快显现,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这过程对我们的影响会长达几年或者几十年。
觉得自己不行就得过且过不再努力,觉得短期内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提前放手,不爱读书的人往往输在自我放弃和急功近利上。
02
玲姐朋友圈问:有没有要招保安或送货司机的?
原来是老家亲戚托她给儿子找工作,说城里工资比乡下高。
玲姐说,虽说在城里,但并不像亲戚想的那样,以为我一个电话就有工作送上门,这个小伙子比我小不了几岁,但只有高中文凭,叫我上哪找好工作给他呢?
刚好有朋友要找小货司机,替两家搭线,小伙子很快从老家坐车来,开厂的朋友因急用人叫他第二天上班。玲姐晚上请小伙子吃饭,席间小伙子敬她酒,“老姐,我好后悔没有好好读书,如果当初像你一样,今天也会过得不错。”
玲姐感叹,他能说这话真心没想到。很多年前,小伙子快上高三,成绩不理想也就罢了,还成天七混八混,提到谁成绩好他还不屑一顾;父母叫他好好念书,他却说上大学也没用,谁谁谁不也找不到工作,还有谁谁大学毕业回老家养猪。
亲戚朋友劝他,不好好读书考大学,以后能做什么呢,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给不了过多帮助。小伙子激动的说,拼爹拼不过,我可以拼命。后来高中毕业真的南下拼命。玲姐说,他这样的不可能混出名堂,不是说他没资本,而是不学无术的态度。
而同一村里的另一个小伙子却不同,虽没考上大学,但肯学肯钻研,跟师傅学习制作手工家俱,把家俱当艺术对待做的特别讲究,现在四里八荒的人都来找他做。
大千世界,赤条条去拼,有的人最后富贵加持或是功成名就,有的人拼到最后仍然赤手空拳。这其中的差距,也许就是读书,不是你拿到什么文凭,而是你对知识所持有的态度。
这个社会一直在奖励多读书的人,有学问和没学问的人走入社会,不用几年就能立分高下。
读书的结果也许是文凭,但终点远不止文凭,而是这个过程中修炼出来的孜孜不倦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品质。不愿读书的人,首先就输在不思进取上。
03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办女子学堂,遇到招生不顺,不惜威逼客商、利诱穷户,只为了大家把女子送来学习。
开学仪式上她说:“让女孩子接受教育,其实比男孩受教育更重要。因为女孩会成为母亲,成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支撑,那她一人的知识见地,就是全家之福,甚至是全民族之福。”
周莹经历多年商海浮沉、世事变幻后,她最明白读书的好处。
当年,周莹和丫头春杏同在吴家打工,同在有学问的少爷身边当差,有这样优秀的资源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上如此好脾气的吴聘,春杏从头到尾没意识到她完全可以跟少爷学点知识、长点技能。但周莹抓住了这个机会,先是偷听师傅讲课,尔后争取在学徒房打扫旁听,最后终于得到正式学徒的资格正经开始上课。
周莹成为大当家最后发展成陕西首富,而春杏依然是春杏丫头。
有一次周莹准备离开吴家东院浪迹天涯时,春杏说,我真羡慕你,想去哪儿就去哪。
周莹说,要不你跟我一起?
春杏却没有勇气离开,并说“周莹,你跟我们不一样。”春杏不知道自己走出吴家该如何养活自己,因为她会的活计所有丫头都会,没有技能,更没有知识含量,只能日复一日劳作挣些有限的辛苦钱,用现在职场上流行的话说叫没有“含金量”没有“不可替代性”。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不学习、不上进很难成长。周莹不是赢在读过多少书,而是赢在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她愿意尝试,愿意接受新事物,像她最后对慈禧说的那样:“顺应时势,求新求变。”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因为越学到最后越对自己有清醒认知,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当你看得越多走得越远,越会觉得自己渺小。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向内反省的过程,不停地推翻自己、刷新自己,最后才会看得长远、掌握全局。不愿学的人固步自封,最后都会输在认知和格局上。
04
提到读书,自己也后悔不已。当年中考全乡第一,在选择读高中还是读中专上十分犹豫。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不需要选,但那时却值得思量,上中专意味着直接跳出农门拥有城市户口,上学就有粮油补贴。上高中未知太多,用亲戚的话说,“别看你现在全乡第一,到县城和城里娃一比你脑力肯定跟不上!”各种声音加上各种情况,家庭状况、经济负担、乡下娃的浅短目光,加上自己意志薄弱不自信最后选择读中专。
不是说非上大学不可,但走入社会你会发现,你读的书越少,看问题越容易主观化、简单化,也容易对事物有抱怨。而那些读书多的人,明显眼界更开阔,对复杂形势的判断力也越高,更容易改变现状。
前一阵很火的月入3W的煎饼大妈,她收入很高,可是生意再好也就一个摊位,她手脚再麻利一天也就24小时,除了进货、准备、睡觉的时间,她能卖的时间屈指可数。
我们看到她的高薪,却未看见她背后的艰辛以及未来上升通道的狭窄。不论哪一行,越往后走越难,想要打破疆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拓展思维、冲破局限。
好比一棵树,长一年只能用来做篱笆,长10年可以做檀条,长20年就可以做柱,再大一点就可以挑起大梁。同样的,小学毕业可以打工种地做小买卖,初中毕业可以学技术做机械工,而大学毕业却可以设计高楼大厦,硕士博士却能创造更多事物。
当篱笆的树不可耻,可是如果多长20年,它可以做的东西更多。没有高学历不丢人,但是如果多学知识,你可以做的事情更多选择面更广。
而不读书还没走到最后就会输在路上,输在急功近利、不思进取上,最后很难突破自我,冲破局限,更别说拓展出新局面。
文凭非万能,如果真有一天,哪怕文凭没用了,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之心一定不能湮灭。
-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