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方鼎

09-04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后母戊方鼎

  后母戊(wu)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青铜之王”、“镇国之宝”美誉,为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后母戊”铭文拓片:


  专家通过研究考证,“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后母戊方鼎上的纹饰充分显示出商代独特的粗犷原始之美。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


  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上下饰饕餮(tāotiè)纹,周缘饰夔(kuí)龙纹均以云雷纹为地。中心光滑,显得浑厚、庄重。


  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后母戊方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标签: # 后母 # 祭祀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