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咬碎一地月光,人间一味清欢

09-0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秋虫咬碎一地月光,人间一味清欢

 在人生的长河里,人们心里满是诸多的不如意,天籁的纯净,自然的美妙也就被忽略了。



  晚饭后,我和母亲在紫藤架下散步,抬头望天,月朗星稀,忽闻脚下草丛间虫鸣悠悠,有着秋天的意象。母亲一边走一边淡淡地说:三伏里有一秋,天快凉了,寒虫都叫了。


  寒虫,是我们对蟋蟀的别称。唐白居易 《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宋王安石《五更》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蟋蟀有众多名称,皆因其叫声,“蛐蛐”、“吟蛩”、“促织”等,杜甫谓曰:“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范成大称赞:“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蟋蟀的鸣叫,和声动听,幽幽清音,有着诗一般的韵味。


  在人生的长河里,人们心里满是诸多的不如意,天籁的纯净,自然的美妙也就被忽略了。

 

  甲骨文中,“秋”字形为蟋蟀,虫以鸣秋。不由让人猜想仓颉造“秋”时一定用了不少心思,暗夜里角落处一声虫鸣,击起了他的灵感,故而画虫为秋。秋虫的歌声以蟋蟀最为嘹亮,我们素常叫它“蛐蛐”。有一种喜蹦而不善于咬斗的油葫芦,小孩子们不喜欢它。还有一种体型小,颜色浅,脑袋呈四方形,声音沙哑的叫声“浆浆洗洗”,似乎在提醒人们衣服该浆浆洗洗了,天入凉了,要派上用场了。



  白居易《秋虫》:“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阴雨连绵的秋夜让人辗转难眠,那躲在暗处的秋虫还唯恐人们入睡乡,唧唧之声越叫越近,一直叫到诗人床头。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韩愈的一个“鸣”字把季节的更替勾勒出来,其中,“虫鸣之秋”最富尽显生活的禅滋味,寂静时候有草虫在鸣,心境更加平静了。蟋蟀的叫声短促而凄切,闻之令人心生寒意,引游子思念遥遥的家乡。如戎昱的“蛩声竟夜引乡泪,蟋蟀何自知人愁”,贾岛的“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


  《诗经》里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秋像一位曼妙的女子,涉水而来,步步生莲,眉目含情。多情温婉的少妇在思念远游的夫君,衰草里秋虫声声低鸣,在这寂寥的深秋,她心里满是愁绪,夫君啊,你在何方……是那秋虫带着凉意的鸣叫,撩拨起少妇心底的无限相思之愁。


 

  柳永《雨霖铃》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蝉有鸣蝉和寒蝉之分,鸣蝉俗称知了,古称蜩,夏日出现,鸣声粗犷嘹亮;寒蝉在深秋时节鸣叫,又称秋蝉。秋风一起,蝉知自己的生命就将近终了,凄切的蝉声,有着悲秋的愁苦。“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的《蝉》,有一种清俊高逸的气韵之美,借喻品格高洁之人,如蝉,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自能声名远播。


  坐在一石桌石凳前,沐浴着如水的月色,与虫对酌,感受着天籁的纯净。秋天因为虫鸣,让季节有着层次和质感,生命因之丰富而温婉。虫鸣摇碎一地的月光,自古至今,宁静的夜是人间一味清欢。

标签: # 蟋蟀 # 草虫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