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游历记②成都古陵(2000)
前 言
陵墓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艺术......它不只是死亡的载体,更是生存的象征。当后世的人在观看它们时,也许往往生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迷惑与慎思,
(一) 惠陵
惠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根本就不象一座皇帝的陵墓。
因为它只有一座土丘、一道门墙,但它的主人却是三国时期名动天下的刘备。
刘备一生叱咤风云,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三国演义》写他也未免过于忠厚软弱了,其实我到宁愿相信他是个能力拔山兮、勇率三军的英雄。有书写到:孔明不得不违世而出以佐刘备,但究竟是孔明违世而出有屈才之怨,还是孔明不此便无留其万世英名呢?
研究者对惠陵的评价甚多,而怀疑者十之八九,因为它的确太简朴了,支持者也仅仅是以当时崇尚节俭之风来论证。不过当我站在惠陵高高的门墙前,想到这位汉昭烈侯和他的巴蜀王国时,心中激起的却多是一种缅怀与崇敬之情。
刘备《诫子书》曾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其实已经阐透了多少人世的道理,只可惜刘禅无能而败坏了刘备的一生基业,最终只落得阿斗贱名。
(二) 永陵
永陵是为成都人称许最多的陵墓。
据说它创造了的十几项中国之最,如它是二十世纪最早发掘的古代皇帝陵墓;是目前所发掘的历史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皇帝陵墓;有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精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棺床;有现存唯一的中国古代皇帝真容雕像……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永陵都是被叫做王建墓的,而最早在这里未发掘以前的土丘,还被误以为了是汉赋名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
王建也许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尽管其王朝的建立是乘乱而起的,但历史却给了王建这样一个为王治世的机会。在他的身边也颇有些人物,诸如词人宰相韦庄、道教天师杜光庭,而其小徐妃花蕊夫人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不幸的是王建死后,强盛一时的后蜀王朝便毁在了其子王衍手上,这与刘备的遭遇是何等的相似。难道历史就是这样在一种偶然巧合中揭示些带有规律的东西吗?
走进陵墓里,感觉它并非想象中那么宽大,不过棺床到的确十分精美,特别是棺床上所雕刻的二十四伎乐图以及抬扶棺床的十二天将,如此看来王建到也真是个讲究风雅的人。在地宫后部安放着王建的真容石像,初看起来确乎有点异样的感觉,但在刹那间我却觉得他似乎是很孤独的:而今什么都没有了,他却坐在这里为人观看,如果他有生命的话,也许会逃走的吧。
(三) 和陵
和陵是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位于成都北郊一个叫磨盘山的地方,人迹少至,而我也未能寻觅得到它的所在之地,现只好暂略不记。
(四) 明陵
明陵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也许是十分模糊的吧。
因为似乎在成都地图上很难找到明蜀王陵墓的名字,而我竟也只是在今年四月份才知道它的存在。
当我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来到成都郊区十陵镇时,我仿佛已依稀觉察到了明代蜀王的神秘气息。等到我爬上山走到明蜀王陵前时,我却只看到了两座形似城楼的建筑:一个题着僖王陵,一个题着昭王陵。于是心里不禁奇怪,这样的城楼是陵墓吗?
走进陵墓,我便被一种莫名的深远所笼罩住了。原来我们还要往下走五十余梯才能到达僖王陵的地宫,越往里走,越感到有些阴冷。整个地宫有三层,从正门、朝殿再到棺床,地宫中的纹刻都以华美见长,只是颜色都已脱尽,特别是棺床顶上的花纹带有很强的佛教意味,形如莲花、十分精美,在后壁上所雕刻的大龙更简直是呼之欲出了。
僖王朱友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蜀王,但年仅26岁便病死了,据说朱元璋为此而罢朝三日以兹悼念。
另外那座昭王陵是明代后来蜀王的陵墓,原来的墓地在成渝高速路段,因修路之故而搬迁到了这里。它的风格在于是夫妻的合葬墓,其特色表现在棺床上雕有金钱孔洞,而左大右小正表明了他们各自的身份,而最奇妙的是在两个棺床间还有一道石墙,墙的中间有一道约30厘米长20厘米高的斜刻通道,据说这就是夫妻两人在阴间联系的地方。
由于明代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剿川之故,此墓曾被严重破坏,现在你还可以看到那些破损的门墙,却幸那个传神的龙形雕刻保存了下来。这个龙形雕刻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如果从侧面看的话,它竟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朱元璋高额隆鼻的特征,故而从侧看它已经带有几分人形了。我不禁久久的注视着它,似乎想从中得到一些更多的昭示。
听导游说明蜀王陵所在的地方又叫做正觉山,取的是佛教中升天之山的意思。当时山下还有八百亩青龙湖,气势壮观、意境旷远,只是而今全已荒废。不过成都正在此规划重新恢复当时的盛景,并建成所谓的“成都第一大公园”,这也许对于明蜀王陵能为更多人知道了解也是件好事吧。
(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