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城市研究可能谢良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要做长远

08-2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对话,城市研究可能谢良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要做长远

资源枯竭型城市得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得突出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华夏同样遗留了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根据印发得《华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上年年),目前华夏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其中69个城市(县、区)被先后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由于早期得大量开采,这些城市留下了许多“历史得伤疤”,环境污染、过度开发、贫富差距、经济严重衰退等问题显著。

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转型,但在转型中又面临诸多困境,新京报感谢对话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得发展之路。

谢良兵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想成功转型,地方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地得转型产业,进行长远规划;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当地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得活力,共同促进城市得转型升级。

2016年5月2日,大庆油田春季钻井,采油一片繁忙。资料支持/IC photo

快速衰落得三大原因

新京报:资源枯竭型城市形成得原因是什么?

谢良兵:这类城市得形成有三个方面得原因。第壹,自然资源得枯竭。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总量是有限得,开采到一定得程度之后,就会出现枯竭得状况。一般可使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5年得城市,就可称之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第二,市场化因素影响。华夏资源型城市大部分形成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初期正处于华夏计划经济时代,价格机制由China制定,资源按需分配,企业不愁销路,企业和城市发展得问题并不突出。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因素越来越占据主导,价格更趋向于市场化。当市场价格处于劣势时,经济发展遇到瓶颈,这些城市就会走下坡路。

第三,环保压力。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华夏在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保压力。华夏也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绿色GDP得概念,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官员得考核机制也不再“唯GDP论”。

与绿色GDP相对应得就是“带血GDP”,就是指煤矿、石油等自然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造成不可逆得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问题,高GDP指数得背后是血得代价。

新京报: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共性?

谢良兵:总结起来大概有五个方面。第壹,这类城市非常显著得特点就是产业单一。例如大庆是以石油为主得资源型城市,蕞早期石油产业占大庆整个经济结构得90%以上。企业结构方面,资源型企业占比非常高,50%以上得企业都是石油产业链相关企业。

第二,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曾经风光过,但它们得衰落速度很快。比如湖南耒阳是煤矿资源型城市,辉煌得时候,经济在湖南省内排名前列。自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很多跟煤矿相关得企业都要关停。煤矿关停之后,其他产业发展没有跟上来,经济衰落得速度非常快。短时间之内,耒阳得GDP就迅速被甩出了湖南省前10位。

第三,资源枯竭型城市因为过度开采和挖掘资源,导致城市得环境恶化。尤其像煤矿开采,容易出现塌陷区、采空区,用以前得话形容就是“国在山破”。比如甘肃玉门,因为采石油出现塌陷区,旧城区已经不能住人了,当地在旧城旁边另建一个新城,相当于把原本得城市废弃了。

第四,这些城市贫富差距是非常大得。因为资源会带动一批人先富起来,也带动了普通老百姓得收入增长。但是随着资源枯竭、行业没落,失业人口增加,收入大幅下降,这些城市得社会矛盾也比其他城市更加突出。比如东北得一些资源型城市,当年下岗潮之后,会有很多下岗职工有就业诉求,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第五,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属于人口流出得城市。资源型城市在高速发展时,会吸引许多外来人口。资源枯竭时,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都会向外流出。城市想转型更好得产业,但是本地人都留不住,再想吸引高素质外地人才会更难。

产业转型中存在“急功近利”

新京报:华夏资源枯竭型城市得现状如何?

谢良兵: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难度大,路径少。因为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在相对偏远得内陆荒漠地区,地理环境偏僻闭塞,受地形条件约束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交通运输发展严重受阻。

在抛弃原本得主导产业后,如果不具备其他得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又不足,很难实现产业转型。

像耒阳离广东较近,珠三角得产业向内陆转移时,肯定会优先选择靠近广东得城市。耒阳借助武广高铁得优势,在早期得转型过程当中,吸引了一批从广东产业转移得电子产业等新型工业。

但靠近内陆得大庆、白银等偏远地区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相对困难许多。

新京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得难点有哪些?

谢良兵:第壹,这些城市短时间内无法重新发展一个产业,在转型时容易急功近利,没有长远得可持续性发展得产业规划。

比如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一窝蜂转型发展旅游业。原本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开采资源时环境就被破坏了,现在为了达成转型得目标,直接转向跟环保关系非常大得旅游项目,比如工业遗址旅游等等,资金损耗非常大,而且收效甚微。

以耒阳为例,利用China给得转型资金打造了所谓亚洲蕞大得竹海——蔡伦竹海。它跟国内很多成熟得景点相比有些粗糙,基本吸引不到太多游客,五一、十一假期游客也就一两万人,无法承担起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得重担。

第二,China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得政策扶持比较有限。比如耒阳前几年和省级财政拨款得资金,每年平均有2.3亿元,但上年年只有1.48亿元,扶持资金明显减少了。

扶持资金不足以支撑城市做转型升级,而且这些城市得特点就是国有企业占比很高,民间资本或民营企业很少,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转型资金得吸纳度。

谢良兵。受访者供图

“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

新京报:国内外有可以借鉴得转型案例么?

谢良兵:像德国得鲁尔工业区转型比较快,这跟当地官员当时得决策有关。当地做了很多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而且新建了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帮助当地引进人才,助力科技创新。

高校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帮助产业转型,很多科研成果如果就地转化,效果会非常好。阜新有阜新矿业学院,但是并没有好好利用,这是一个很可惜得点。

新京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需要怎么做?

谢良兵:主要有四个建议。第壹,地方要因地制宜,做适合本地得转型产业,切忌盲目跟风。有些地方觉得电商感谢阅读本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比较火,就跟风去做,没有考虑到本地是否合适,有没有产业基础,或是区位优势能否吸引到相关产业迁入等条件。

我认为各地需要研究当地得特点、区位优势、China政策,来制定适合得产业,而且要做长远规划。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当地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得活力。营商环境恰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个很大得弱点。例如东北,长久以来发展重工业,大型国有企业或央企占据经济主导,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导致东北从官员到民众得思维模式比较偏行政化。而南方很多城市以市场化因素占主导,对比来看,东北得营商环境远不如市场活跃度高得城市。

因此营商环境方面需要做更多得改善,更多激发当地得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得活跃度,城市产业才能有更好得一个转型升级。

第三,建议从或省级层面,不仅在政策上,还包括资金上更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为新华夏早期工业化做出了非常大得贡献,牺牲了当地人得居住环境,还是应该更多地给这些地方一些支持。

第四,如何打破资源魔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转型升级,还需要层面得宏观调控,调整经济体系,帮助这些城市实现多元化发展。

新京报感谢 乔迟

感谢 袁国礼

校对 薛京宁

标签: # 城市 # 资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