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奥数滚出中国小孩的童年

08-2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请奥数滚出中国小孩的童年


小丽买回0.8元一本和0.4元一本的练习本共50本,付出人民币32元。0.8元一本的练习本有多少本?


这一道看起来简单,算起来难,实际解决方式其实又很简单的数学题,就是一道典型的中国小学奥数题。


曾经的中国奥数有多火?相信许多80、90后都深有体会。它不仅是升学加分的利器,也被当作“拓展思维”的法宝。


但擦掉光芒和噱头后的奥数,也不过是培训机构的一个摇钱树,但名校入学考试纳入奥数后,让想要封禁它的教育部门几乎束手无策。

来自苏联的天才游戏

现代意义的数学竞赛,其实早已有之。


早在1956年,一直在数学竞赛领域深耕的罗马尼亚就曾提出构想,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数学竞赛;三年后,罗马尼亚数学会的秘书长提比略·罗曼(Tiberiu Roman)与罗马尼亚教育部合作,真的举行了一场数学竞赛,它就是如今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


但鉴于当时罗马尼亚的国际影响力,当时他们能邀请到的只有七个国家,全部都是华约成员国;直到1965年,才邀请到芬兰作为第一个西方国家加入;接着是法国、意大利、英国;1974年,美国也加入了国际奥数大赛。此时这个比赛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大型国际性赛事。 




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希腊雅典举办。图为获奖选手合照 /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不过,虽然国际奥数大赛出现在罗马尼亚,但“奥林匹克数学”这个词却是苏联人的发明创造。 


20世纪初期,进入了大一统时期的苏联将集权的触手伸向各行各业。不仅仅是人文艺术领域受到严厉的管控,就连生物和社科研究都被密密麻麻的红线包裹起来,哪怕是能直接产生技术的物理学界,也是处处埋雷。 


在这个学术窒息的年代,苏联的数学界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自由空间。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家们并不需要实验室,也就无从管起;另一方面,数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崇尚“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希望能通过高等数学的发展推动技术革新。 




“奥林匹克数学”是苏联人的发明创造,图为苏联的学生在上数学课 / 网络


受到优待的苏联数学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新人。大学毕业生、年轻的教授,甚至声名赫赫的数学家,都经常回到高中和小学办数学兴趣小组,还有人创办了数学专业高中。


数学家们的热情似火,但他们并不是为了让社会主义照耀下的普罗大众都学会微积分。从一开始,苏联数学界的目的就很明确:网罗顶尖的数学天才,培养下一代数学家。在这样的形势下,选拔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数学竞赛。 


1934年,列宁格勒、如今的圣彼得堡举办了一场数学竞赛,并把这种智力竞赛和体育竞赛相提并论,冠以“数学奥林匹亚(Mathematical Olympiads)”的名称。


为了选拔出真正的数学天才,奥数竞赛题往往看起来无比艰深,远超出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但对于真正有敏锐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它的解题思路又十分容易。 


这是1982年的一道苏联奥数题


同时,受困于出版管控,竞赛题只能写在黑板上,或者通过老师口述。这也就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数学题型:基本上没有单选、多选这类简单题型,大多数都是开放性试题,题目越简短越好,把发挥空间都留给学生。这也成为了后来各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基本题型。 


同时代的美国本土数学竞赛本来是以单选和多选等简单试题为主,反倒是受到了国际奥数的影响,如今也变成了开放性试题。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为了苏联的一项国际性成就,在国际奥数大赛上,苏联也当仁不让地稳居霸主地位。从1959年加入国际奥数大赛,到1991年解体,苏联一共参加了29次比赛,其中14次都排名第一,一共获得77枚金牌,67枚银牌,和45枚铜牌。 


但这个记录很快就被中国打破。

中国的全民奥数

1985年,中国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毫无准备的中国在第一年的比赛中,只拿到了第32名;而在后面32年的31场比赛中,中国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拿到了147枚金牌,33枚银牌和6枚铜牌,成为继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奥赛霸主。 


把中国拉进奥数这个大坑的,就是华罗庚,一个80后和90后记忆里噩梦般的名字。




1956年,数学家华罗庚 / Wikipedia


建国前,华罗庚应苏联邀请,前往访问。彼时苏联的奥数体系已经趋近成熟,这让华罗庚大为兴奋。50年代,返华的华罗庚把奥数带回了中国。1956年,在华罗庚、苏步青、江泽涵等数学家的倡导下,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分别举行了中学生数学竞赛。 


但没过多久,文革打断了中国奥数的进程。华罗庚因为没有焚毁出国护照,被当作有“投靠帝国主义的思想”而狠狠批斗,自杀未遂;而数学竞赛更是被冠上了“封、资、修”的名号,一并取消。 


直到文革结束,1978年的夏天,平反后的华罗庚主持了第一届全国八省市中学数学竞赛,奥数在中国才真正点起了星星之火。




《人民日报》1978年4月20日报道,经批准,教育部和全国科协将于今年五月份举办部分省、市中学数学竞赛


与苏联奥数选拔数学天才的目的不同,中国的奥数的初衷是想要提高中国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但尽管如此,奥数在中国,一开始依然只属于少数人的狂欢。


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初中数学竞赛,参赛者只有1000多名。而1986年第一次开办为国际奥数大赛做准备的奥数“冬令营”时,一共只有81个学生参加。 


真正让奥数大红大紫的,是小学生。1986年,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把小学生拉进了奥数的漩涡;后来“小升初”择校考试的取消,更是给奥数点了一把火。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小学毕业、上初中就读也是需要经过统一考试的,这种考试就和中高考一样,有明确的分数线,各个学校按需选人。


而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户籍所在地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从北京开始,“小升初”取消了统一考试,改为“免试就近入学”,还配套出了“电脑派位”,用计算机给学生就近分配学校。 


这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学校的质量与学生的能力不再成正比,能不能进好学校,学区房和运气说了算。这样的结果是学校和家长都不能接受的。 一位北京示范学校校长也对政策公开表示质疑:“不让我们以竞赛成绩和考级作为入学参考,那参考什么呢?” 





教育行政部门让步了,允许学校办英语、数学等实验班,允许学校招收文体、科技等特长生。这就给奥数的市场开了一个口。如果拿到了“华杯赛”、“希望杯”、“数学解题能力展示”等奥数大赛的一等奖,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就会主动把这类学生招至麾下。 


可以说,奥数热最原始的推动力实际上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在择校的压力下,奥数在90后童年里的权重越来越高。1991年6月,当中国数学会举办了第一届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报名人数仅四川省就达到40万人,最后不得不将全国名额限制在20万以内。 


2009年,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中做了一次公众调查,发现78%的小学生参加过奥数培训,而其中84%的孩子表示不喜欢。

四十年奥数封禁史

有意思的是,虽然奥数市场十分火爆,但和地方从一开始就对奥数充满了不信任。


1979年,华罗庚复出后的第二年,他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全都参加了,包括偏远的西藏。这一场竞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连试卷都是专人用飞机运送——但除了热闹一场,什么都没留下。 


于是批复教育部,“五年之内不再举办类似的全国竞赛活动”。 从那以后,国内的奥数比赛和脱离了关系,成为了民间赛事,由各省市的数学会承办。





数学联赛如同接力棒一样,在全国各省市接连举办,参赛人的年龄也一路从高中生下滑到小学生。当北京数学会意识到,中国的奥数大赛已经过热时,一切已经停不下来了。 


1994年,数学会调查发现,全中国的奥数学校里由数学会承办的只有4、5个,这些奥校是专门对口国际奥数大赛的集训班,只收高中生;而绝大部分奥校,尤其是小学生参加的奥校,和数学会没有关系。 


于是教委发出通知,除了国际奥数集训队,社会上的其他奥校一律停办。这个通知就和后来的每次的“禁奥令”一样,被无视了。


此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奥数之战。教育部屡屡发下禁令,但市场却依旧红火。





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并在2010年正式取消维持了30年的“奥数保送资格”。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几个奥数大省市的教育部也纷纷出台政策,禁止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小学奥数班。 


2009年,成都出台了“五个禁止”,规定成都市不许学校组织奥赛、不许学校办奥数培训班、不许在职教师教奥数、不许“小升初”进行考试、不许“小升初”和奥赛挂钩。 


然而这“五个禁止”不仅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反而被奥数市场反杀。“五个禁止”出台的第一个周末,成都的奥数培训机构就连夜找来外地和退休的老师上课,改名为“数学提高班”,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趁势而上,价格暴涨,最高涨幅达到了200%。 





直到2017年,成都依然在和奥数作斗争。2017年6月,成都直接联合民政局、公安局和工商局发布公告,“不得组织、诱导学前、义务教育段学生参加奥数等非部门举办或认可的竞赛和活动”。到了9月,奥数“联合杯赛”变成了“联合杯趣味活动”,“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变成了“华罗庚国际少年精英暨冬令营选拔活动”。 


为什么对奥数如此介怀?原因之一大概是,除了作为选拔机制扰乱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并给教师增加了外快渠道,奥数本身——真的没啥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杨东平,直接称奥数为“社会公害”,说它“完全违反教育规律”。 





奥数本质上是精英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而非培养。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认为只有5%的人适合学习奥数,而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杨东平甚至认为5%这个数字都期望过高,应该在3%左右。而即便对于这3-5%的人来说,奥数也并非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台湾师范大学的团队调查了36个国际奥数比赛的选手,发现这些人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在数学领域,基本上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成就。





2010年针对苏联奥数学生的研究则发现,由于奥数训练的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更加依赖做题经验,而非自己的数学才能;更重要的是,奥数题强调对抽象思维的反复训练,这对于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没有好处,研究显示奥数成就与孤独感成显著的正相关。 


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拿到IMO金牌的付云皓,最终大学肄业,如今在一所二本师范学校教书,被媒体奚落成“奥数天才的陨落”。事实上,付云皓才是那个真正走出了奥数毒害的人,最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很多人一边嘲笑曾经的奥数天才,一边继续把孩子往奥数班里送,但谁都知道,大多数小孩根本考不上付云皓本科时就读的北京大学。



参考资料: 

[1]Barbeau, E. J., Taylor, P. J. (Eds.). (2009). Challenging mathematics in and beyond the classroom: The 16th ICMI study (Vol. 12).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Kaimanovich, V. (2013). Russian Mathematics Education: History and World Significance, vol 4. 

[3]Fomin, D., Kirichenko, A. (1994). Leningrad Mathematical Olympiads 1987-1991 (Vol. 1). MathPro Press. 

[4]Swetz, F. (1972). The 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s: a case study.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79(8), 899-904. 

[5]Wu, W.-T. (1996). Growing up in Taiwa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the math olympi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5(6), 523–534. doi:10.1016/S0883-0355(97)86729-8 

[6]Ushakov, D. (2010). Olympics of the mind as a method to identify giftedness: Soviet and Russian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4), 337–344. doi:10.1016/j.lindif.2010.04.012 

[7]Vasile Berinde, Radu Gologan (2014). Is there an impact of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The Romanian experience. Revista De Politica Ştiintei Si Scientometrie.

[8]裘宗沪 (2008). 数学奥林匹克之路–我愿意做的事. 开明出版社. 

[9]刘芳 (2012).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培训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A培训机构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 

[10]王华 (201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政策研究——以北京市“小升初”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11]苏淳 (2012). 苏联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汇编(1961-1992).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刘静 (2009). 畸形的“小升初”. 观察视点. 

[13]韩晓蓉 (2015). 解密奥数国家队: “全民奥数”与“精英奥数”不应混为一谈. 澎湃. 

[14]吴呈杰 (2018).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 人物. 

[15]付云皓 (2018).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 付云皓自白书. 知乎. 

[16]刘闫芳 (2009). 成都出台五项禁令封杀奥数等学科竞赛. 中国广播网.

标签: # 奥数 # 苏联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