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绞杀实体这个时代谁都不是背锅侠
淘宝:这次,马总都去拍电影了你还不来?对了,新歌都听了么?
京东:我送券,来这里,来这里。腾讯快多帮我做广告啊~
苏宁:网上下订单,记得来店里提货。
一号店:凑个热闹~
唯品会:我也打卡……
这个赚钱日子谁都不想错过,线下零售也不甘示弱:
各大百货商场:我也有折扣,来,杀通宵
联通:你好,找我办宽带半价
整形医院:双11特惠哦,整半个,送半个~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快递行业三通一达了,嘿嘿,终于可以放心涨价了。
无疑,那天的电商将是火爆的,甚至可以说是狂热的。但是狂欢的背后,仍伴随着不少非议,电商和线下实体究竟是对手,还是队友,一直争论不休。比如,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下看到这样的评论:
也听到这样的言论:
“11.11大促往电商平台导流是一种短视和无能。实体店老板辛苦多年积累的老客户,打造好了闭环,又要拉到某宝、某猫、某东的店铺去成交?然后还被这些平台收平台费,白白流失了客户,还不赚不了钱,这不是有病么? ”
那么,电商真的冲击实体么?
冲击实体的是电商么?
支持这种言论的,有很多,而且还会举出很多例子,比如身边门店倒闭频繁,客流量很少,专业的会拿出来自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有138家百货关闭,262家超市关闭,6209家体育品牌店市场关闭,告诉你这是中国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走向闭店潮的一个缩影。
可是,实体难做,电商就该成为替罪羊么?这究竟是在找一个借口,还是真正的原因?
除了电商的冲击,是不是还有以下几个因素呢:
1、高房价、高租金造就的高成本、低利润;
2、线下零售如今也是过剩,不再稀缺,毫无差异化的销售,造成供给失衡;
3、算上交通成本,使得线下消费实际成本高昂,消费者线下购物欲降低;
以上这几个是不是都可以归类为替罪羊?“房价冲击实体”“同行冲击实体”“堵车冲击实体”……
怪天怪地怪,就是不肯怪自己。
个人觉得线下没落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糟糕的购物体验。
1、不能退换货,或者给换不给退;
2、哥,这几件给您包好吧?过度热情,我就试试,还没转其它家呢;
3、“再转转看吧”,然后,服务员弥弥嘴,拉拉脸,瞪瞪眼;
4、瞎定价,表面把客户当上帝,心里把消费者当傻子;
5、办会员卡充值优惠咯,Duang,不到一个月店倒闭老板跑了;
按照电商冲击实体的思路,是不是也可以再加上一条:自己作的。
想一想,处于矛盾靶心的马云说的很对:“都说实体经济不好,其实实体经济从来就没有好过。说企业难做,企业从来没有好做过,只是活下来的人说好做,死掉的人说难做。”
而死掉的,总会找一些理由和借口,有别人的,也应该有自己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个世界优胜劣汰,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中国经济每年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商与线下的关系,商务部产业中心出了份《走进零售新时代--深度解读新零售》报告,阐述了未来的零售新形态。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非常有深度和高度。
同样面对困境,我们也会发现,从电商和线下对对方的态度,也很能说明谁更优秀,谁也必将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线下实体,有的对电商还是抱怨、有的扭扭捏捏、有的在积极拥抱,有的足够重视却无从下手;
反观电商,转换可谓神速,当传统电商已经看到边际,转头就拥抱线下,做新零售,做线下实体店。
一前一后,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经济形式,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效率。
与此同时,电商在消费升级、用户消费体验、金融产品支持等上面,产品更新迭代更是异常精彩;而大部分线下实体,还是一成不变,没有丰富的体系和竞争优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面对困境的态度,也能发现线下没落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能说明这一趋势。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2%,实体零售业态虽然继续回暖,但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等业态的销售额,同比也不过增长6.7%、2.7%和3.9%,可能连全国GDP增速都达不到。
马云说,互联网不是替罪羊,也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大家都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把这个做得更好。
确实,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适应能力最强的,放在零售行业,也就是最符合新零售模式的。
我们看到,线下的,如优衣库、星巴克、海底捞、早已开始打造“零售+网+云”结合全体系;线上的如阿里、京东、良品铺子也开始布局线下零售。这些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表面上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各行各业越来越专业了,越来越精益求精了。看起来是在洗牌,实际是在洗人。淘汰了欠钱不还的,没有信用的,吹牛浮夸、不脚踏实地的,留下的是一批坚持品质、真才实干,踏踏实实真正做事的。
天底下从来没有好做的买卖,实体是,电商也是。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