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可怕的对手——陈友谅
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在元末那个复杂而动荡的年代,凭着他聪明而有远见的本领,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开创出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朱元璋的建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从一位小兵,最后实现全国统一,就是不断消灭、兼并其他力量的这么一个过程。根据朱元璋起义10余年的奋斗史,我总结了一下他的对手,主要有八个。朱元璋的这八个对手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元顺帝、浙江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广东的何真、四川的明玉珍、云南的梁王,可以说个个都是豪杰,个个都是强敌。在这八个人中,除了投降的方国珍、何真和明玉珍的儿子明升之外,其它的都与朱元璋拼了个你死我活。而这几个人之中,实力最强对朱元璋最大威胁的人就是大汉王陈友谅。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育有五子,陈友谅排行在第三。他小时候读了点书,略通文义,而且膂力过人,闲暇时爱习武艺。有一个算卦先生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对他说:“你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听了心中暗喜。他也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些并非是他的人生目标。公元1351年,湖北蕲州卖布出身的徐寿辉起兵,在1355年徐寿辉的部下将领倪文俊攻破沔阳城时,陈友谅投效其麾下当兵。随后因作战勇猛,不断被提拔。1357年9月因倪文俊反对徐寿辉,陈友谅将其斩杀,后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续攻克了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迁都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并自立为汉王。第二年,陈友谅又攻陷鸠州后,觉得徐寿辉是个累赘,就将其杀害,随即自己登基称帝,命国号为汉,改元大义,封邹普胜为太师,封张必先为丞相。
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建立起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他四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他们的目标是在于保土割据,而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只有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这个时候的陈友谅和张士诚早已同谋约定分东西夹击应天,想打败朱元璋后平分其领地,闻讯后应天大震。朱元璋召集众将,商量对策,大家纷纷发言,只有刘伯温一言不发,朱元璋很是器重刘伯温,忙征求他的意见,刘伯温分析后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想办法将其消灭。朱元璋同意他的观点,思考几天,想了一条妙计。他手下有一个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朱元璋将计策告诉康茂才,康茂才领命,随后亲自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慌称他想投靠陈友谅,约定日期叫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自己愿意在江东桥作为内应。陈友谅接到书信后毫不怀疑,心中大喜,决定依计而行。
6月23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却发现情况有变,知道自己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趁机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而正在这段时间里,中原的红巾军却发生了分裂,力量被削弱。1363年的2月,张士诚乘朱元璋不备,派自己的部将吕珍进攻安丰,朱元璋的部将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早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全城将士坚守住了85天,一直到1363年的7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才赶到洪都来增援。而陈友谅获悉后,也撤出围军,来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一场大决战。鄱阳湖水战从8月29日开始,一直到10月3日结束,共进行了36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火攻陈友谅,最终取得胜利,在决战中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最可怕的对手陈友谅一死,朱元璋这才松了一口气。1364年的元旦,他被推举为吴王。随后在1365年消灭了张士诚。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的方国珍,随后方国珍投降。1367年的10月,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一举扫灭元朝占据的地盘。在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城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