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选择了“向死而生”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频频都是中年危机的文章,加上几个事件比如“中兴员工自杀”之类的,甚至有95后都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中年危机了,老年推迟、中年提前,我们且不去论什么才是各个阶段的年龄划分了,反正就是危机了!
我的感觉是,古往今来中年危机一直就存在。那为何这个问题在当今如此突出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年龄结构以及国人知识层次和思想意识提升的原因。
我想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加剧必然是有的,但当前之所以如此反响,更是因为一群有思想的人进入了中年,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进而探寻背后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加上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于是将这个问题显现的更为明显。
此图来源于百度图库1.
“有个医生朋友跟我说:生死其实很随机的,生命可以随随便便就没有了,不需要大病,也不需要什么意外。看多了,人生都通透了。”
步入中年的我自然身在其中,而中年危机中让我最难以抑制的便是对死亡的忌惮,也是因为平生第一次感到“死亡”离自己是如此之近。
记得在那短短的一年中,我开始觉察周围开始有人“离开”,而那段时间,我对“死亡”这件事情格外的敏感,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现在,每每触及到这一点,泪水便夺眶而出,甚至无法控制。
小区的一个妈妈,她岁数比我还小,一家人都非常优秀,家庭富裕美满,结果突然一天检查出来肺癌晚期,颠簸到洛杉矶治病仍然没能挽回,她在感觉自己生命快要到尽头的时候回国了,然后第二天就去世了。
单位的有一个同事癌症治疗后上班了,继续工作了有两年,结果就传来去世的消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也是同事,查出来肠癌。他是我们中特别注意锻炼的那个,而且选择的还是游泳。
我们聊到癌症的起因,他说同住院的人有的从不吸烟,有的经常锻炼,有的很注意饮食,有的所在的地方空气质量很好,有的家里从未有遗传史……有医生说,可能跟基因有关。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亲戚叔叔阿姨的父母也就在去年过年前后的几个月内相继去世。清明的微信圈里,充满着比自己长一辈人对他们已逝父母的哀思,我能感受到那份心中无法言语的心痛。
人到中年,看着体力渐渐不支的父母,还尚未让他们体验到世间的更多美好;看着还未懂事的孩子,还未言传身教给他们自己半生所学所知。
自己心中那份对他们的依恋和责任,更是让脑子里经常都会出现亲人或是自己发生意外、得大病、天灾人祸之类的假想,甚至每每看到亲人欢聚孩子欢伴的时候,伴之而同的却是家人散落景象对比的不安和悲伤。
此图来源于百度图库
2.
既然生死无法左右,余生,不如选择“向死而生”
不仅是因为对死亡的思考,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导致自己现在似乎“看山已不再是山”,但却尚未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于是乎选择了“认清生活的真相后”用另一种方式“依然热爱着生活”。
“向死而生”虽说带着一种无奈,但却也不失为一个坦然面对生活的好的办法。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张扬、发散,尽可能的获取更多,后半生便是选择了收敛、聚焦,更多的回归自己本心。
人生进入后半场,生活开始做减法,而判断标准便是:如果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年,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会如何面对,如何度过?
最怕来不及的,便是对亲人的心意
有一天,一个同学在微信中发了一张照片,拍的是坐在医院病床边陪伴生病的自己的年迈父亲的背影,那个同学当时检查出来是癌症。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想如果自己有一天重病或者不在了,就像小区里那个癌症去世的妈妈的父母一样,自己年迈的父母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心中该是何等的悲伤凄凉。
生死无常,很多事情真的无法预测,而我能做的,只想尽可能的在自己在的时候,亲人在的时候,能多感受一些这世界的美好,多创造一些幸福快乐的回忆。
爸妈仍然经常会说,以后……以后……,留到以后……等到以后……,我告诉她们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我们的体能未必会等到我们给它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们的视觉未必会等到我们给它美景的那一刻,我们的味觉未必会等到我们给它美食的那一秒……
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我怕来不及,我现在就要尽可能的让家人体验到我当前能创造的最好的物质及精神条件。
从美国回来,对很多事情的想法似乎都改变了很多。
虽然仍然对很多学科很多问题都心怀好奇,但已经不再因贪婪心态而想掌握所有知识技能;
虽然仍然对国际形势以及地球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感兴趣,但已经不再因猎奇心态而想走遍全世界;
虽然仍然认为广交朋友或是多结识人会是一种看世界的极佳途径,但已经不再为获得某部分人的认可或是融入某个圈子而太特意去附和,朋友除了无可替代的曾经回忆的那种,另种便还是三观相近的才好。
人工智能依旧是我一生的梦想
从小我就爱看科幻类特别是关于机器人的电影,大学毕业后我刚学会数据库编程,曾经开始过编一个可以陪我聊天的软件机器人程序。我喜欢了解人脑的思维和认知,我喜欢计算机编程实现软件功能,虽然我没有在这两个方向走多远,但依旧是我一生的梦想。
我曾经反复问自己,如果生命即将结束,众多爱好中,哪个会让我做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想我最希望能够研究的应该就是人工智能,余下的生命,如果一直行走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路上,便也毫无遗憾。
用写作的方式抒发心中所感
我是一个喜欢倾诉的人,做项目的时候,我身边的战友就是我倾诉的对象,无论是我灵感爆发需要得到验证的时候,或是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支持的时候,工作上的事情,都会有几个好友与我同在。
几经周折和变化,我也转换了工作环境,昔日的战友们有的已经离开,有的状况不佳,有的也已不再是战友了。虽然现在周围的人也对我很好,但却不曾为同一个目标一同战斗过,自然很多事情是无法共鸣的。
看了一圈世界、见了好多的人,生活迫使我深刻思考了很多问题,我有好多好多的感想感悟想要倾述,想要找到共鸣。此时的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逢人就想了解,就想与其探讨,而是相信,我只需静静地写出我的故事,让更大范围的更多的人看到,便就会有很多自来的共鸣。
此图来源于百度图库3.
文末所感
我问自己:“如果这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年,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你会如何度过?”回答说:“就像我现在的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这样的度过。”
尽己所能,让自己的人生,勿留遗憾,这便是实现“向死而生”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