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永垂不朽|大象公会
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再从一代天骄到革命导师,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名号并且做到永垂不朽的伟人实在有限。但如果不去在乎那些虚幻的名声,而是更加实际地追求肉体上的永垂不朽,是不是会更容易一些呢?
或许是的。
至少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在中国境内就已经发现了不少在肉体上做到了「永垂不朽」的人物。即使只计算49以年以来考古发现所见的古代不腐尸体,其数量也已经超过了2000多具。
这些数量可观的古尸作为一类特殊的古代文物也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不少专家学者都将研究精力付诸于古尸保护的伟大事业中。
除了学术研究的成果以外,专家们的努力还让那些想要瞻仰永垂不朽人物的朋友不再需要非得跑到首都北京最核心的地段。
今天,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博物馆都能很方便地亲切会见那些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不朽人物。
炎炎夏日里,开启这样一场清凉的文化之旅也不失为是一个休闲消暑的不错选择。
但是在参观之余,你或许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还没有福尔马林和水晶棺的年代,古人究竟是如何做到让这些尸体千百年不腐的呢?
大自然的塑造
说到古尸的防腐技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埃及人精心制作的木乃伊。
为了让死者的尸体逃脱迅速腐朽的宿命,埃及人可谓煞费苦心。木乃伊的制作首先就要将尸体内最易腐烂的脏器全部掏出,还要通过鼻孔将脑浆也搅碎灌出,然后再用泡碱、松脂等材料进行复杂的防腐处理,最后才得到一件成品的木乃伊。
仅从形态上看,其实在中国的新疆地区也有不少类似的干尸出土,仅在罗布泊地区就先后发现了一千多具古代干尸。
▍2003年出土于罗布泊小河墓地的一具距今约4000年前的少女干尸,被人们称为「小河公主」
不过,新疆出土的干尸与埃及的木乃伊其实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与被掏去了内脏和脑浆的埃及酱板鸭不同,新疆的干尸往往保存得十分完整,不仅内脏和大脑在出土时都是完好的状态,甚至连肠道内一些不可描述的部分也都全盘保留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新疆干尸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也与埃及的木乃伊完全不同。与精心采取了各种防腐手段的埃及木乃伊不同,新疆干尸不仅没有采取任何防腐措施,埋葬过程往往也十分粗犷,很多干尸在埋葬时都被放置于简陋的葬具之中,有很多尸体甚至只是简单地用粗制的毛布或皮革覆盖后就直接埋在了沙土之下。
不过,恰恰是这种埋葬环境给尸体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极度干燥的沙漠中,处于简陋埋藏环境中的尸体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中,体内的水分很快就蒸发殆尽,细菌也很难在这种条件下滋生。即便是已经开始腐败的组织也会很快减缓并停止腐败过程,最终形成千年不朽的干尸。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得以保存的特殊文物其实还不只是干尸,像饺子、点心这样的古代文物也都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极为罕见地在新疆留存到了今天。
▍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唐代面点
事实上,除了新疆的干尸以外,神奇的大自然还有不少保存古人遗体的方式。
比如著名的冰人奥兹就是因为常年埋藏在阿尔卑斯山的极寒冰雪之下,得以保存了五千多年。
特殊的泥土有时也会为保存古尸提供有利的环境。有一种被称为「尸蜡」的古尸,一般都是由于尸体浸在水中或者埋在多钙和镁等物质的泥土里,使表面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坚实蜡脂状物质,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十分少见的古尸是由于尸体被埋在腐败菌不易生长的酸性沼泽中而形成的。因为这种古尸的皮肤会因为酸性物质的作用变得非常紧密,犹如鞣皮,因此被称为「鞣尸」。
不过,以上这些特殊的埋藏环境并不是谁都能遇得上的。于是,在那些没有得到上天眷顾的地区,也有不少古人试图通过自身的奋斗去实现「永垂不朽」的梦想,而他们中也确实有一小撮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永垂不朽」的梦想
古人追求尸身不腐的愿望或许源于视死如生的原始观念,也或许是他们在接受了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现实之后作出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妥协,毕竟只要保住了尸体或许就能等到复苏的那一天。
事实上,这种朴素的愿望直到今天依然还在延续。
▍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用来冷冻遗体的容器,该公司希望被冷冻的遗体能够在将来人类细胞再生和克隆等技术成熟后实现复生
不过,与今天的有钱人只要花费几十万美元就能实现永久保存遗体的便利相比,古人想要阻止死者的身体迅速腐烂就不那么容易了。
中国古人最原始的想法是直接寻求某种具有防腐功能的物质,通过其与尸体的接触来完成保存尸体的使命。秉承「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金和玉成为最早也是最经典的选择。古人认为金、玉拥有防腐作用的想法也得到了《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的证实。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葬俗中的一些环节可能也与尸体防腐的目的存在联系,比如人死后尸身要用酒和香汤沐浴,并在棺椁中放置香料、朱砂等物质。
不同于金玉敛葬的纯心理安慰,沐浴过程中用到的酒精和墓室中放置的芸香、辛夷等香料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以及朱砂中的汞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杀菌防腐的作用。不过,其功效之微弱远不足以实现尸身的千年不腐。那么,古人究竟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防腐措施呢?
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从成功的案例中去寻找答案。
与自然塑造的新疆干尸不同,在中国南方其实还出土过不少明显经过人为处理的古尸,这些古尸因为出土时多被浸泡在棺液中而被称为「湿尸」或者「鲜尸」。它们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女尸辛追了。
这座女尸被发现时,整个身体被浸泡在大量的棺液之中,尸体保存完整,皮肤还有一定的弹性。
与之情况相似的古尸还有不少。
正是因为这些古尸在发现时都被浸泡在棺液中的共同特点,不少人在探索它们的防腐奥秘时首先就将目光投向了浸泡尸体的棺液,很多人提出那些不明液体应该就是古人精心制作的中国最早的防腐液。
然而检测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从有机化学分析的情况来看,这些棺液其实都不具备防腐功能。它们的实际来源其实只是尸体在早期自溶时外渗的尸解水和潮湿环境下长期透过棺壁渗透到棺内的水分子凝结而成的混合液体。
这些棺液的功效最多也只是给古尸补补水,让他们的肌肤保持一定的弹性,至于让古尸保持千年不腐的奥秘则并不在此。
千年不腐的核心科技
不过,就算这些棺液并不是人们有意配置的防腐液,但为什么在经历了千百年之后还没有完全蒸发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棺椁的埋藏环境都采取了极强的密封措施,而这一点才是这些中国古尸得以千年不腐的核心科技。
比如在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过程中,考人员就发现出土女尸辛追的马王堆一号汉墓采用了一椁四棺五层棺木,而且墓底还铺垫着15厘米厚的粘性极好的白膏泥,棺椁周围还填塞了近50厘米厚的木炭,木炭外又填了近1.3米左右厚度的白膏泥,其密封措施可谓做到了极致。
而与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同发掘的三号墓则只采用了一椁三棺四层棺木,周围填充的木炭和白膏泥的厚度则也都只有一号墓的一半左右,密封效果远不如一号墓,埋藏深度也与一号墓有一定差距。二号墓的埋藏深度和密封措施则更为简陋。也正因此,三座墓葬中只有一号墓的主人辛追的尸体实现了千年不腐。
由此可见,在相同的埋藏环境下,埋藏深度和密封程度对于尸体防腐的效果是影响极大的。在极度严密的密封的环境中,棺内很容易形成缺氧的状态,需氧菌很快就回受到抑制,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厌氧菌也会由于本身代谢产物的聚积而不能繁殖,于是尸体的腐败过程就会很快趋于停滞。而深埋创造的恒温环境也更有利于尸体的常年保存。
对古尸的检测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从古尸组织切片的镜检中都能明显观察到大量的细菌芽孢,而细菌通常只有在极为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才会形成芽孢。
不过,这些早期古尸即使将深埋、密封等防腐措施做到了极致也不见得就能一定能保存下来。因为除了埋藏过程中的众多偶然因素以外,它们还必须在数千年间经历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地质活动、人为破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