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得、思省
清、静得、思省
2013-03-15 09:25阅读:82
清、静得、思省
台中虚元堂扶鸾书
清 部
第一章 澄心宁神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3月5日 岁次庚辰年正月三十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心乃神之元,性之本,灵之根。心不澄,欲未遣,浊念百出;神不安,性难定,灵则散乱矣。澄心,惟见其空,空境其无,无无既无,灵性净明矣,是故,澄心可清神、安性、固灵也。
清乃浊之源,有浊得澄虑使之清,返归本源,否则浊于心,昏昧于万情万灵;浊于性,六欲长生,三毒不灭;浊于神,则昏昧沉落,伤身败体,恍恍惚惚,不能定静;浊于灵,则暗晦沉坠,永无光明之日,浊害无穷也。
清心,性灵明开,可洞澈万事万物,道心呈现,道」理可悟,宁神安性,假体禅养,法身永固,灵无罣碍,道通可了悟也。
清心,乃性体、灵觉之总源头,当明悟清除。
第二章 清心空境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3月12日 岁次庚辰年二月初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心主一切变化之枢机,受外界环境易动而影响,亦牵动性灵之差异,近善则善,趋恶则恶,若不下定工夫警戒,任其善恶不分的发展,祸害匪浅,若不能慎心,使致泛滥成灾,无法收拾,那遗害无穷也。
「心」当求其「至诚」,无欲、无杂念,不受外界的诱引而动乱思维、变迁思绪。欲多,心必乱,无以安宁;念杂,心则无法平息,波涛汹涌。故当内观其心,不使波浪,不令荡漾,心无其心,物无其物,空其净明,心即可清矣。心有扰必浊,无以空境,境空无物,可以清心。心若不能清,性灵反复,难以落实,真假不辨,那无法学道、进道、成道,将永远留滞于冥顽不化之境,更谈不上超凡入圣矣,难也。
第三章 清养性灵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3月19日 岁次庚辰年二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何谓性?天命之谓性。性是由无极自然而来,是万有之本,乃是无极混元之景象。何谓灵?灵是性的本原,发动在性,流动在心,与性、心密不可分也,是一体之两面,性牵动于心,心灵合正归于性,这即是性灵的大要。
性灵清而明,格物善复初,清性养而见,炼丹返本原,清而温养,圣胎圆融,启开玄机之门。性灵不
清,背理而行,乖伦而作,因循于乱境,道何以求?
性灵不明,道德弗守,纲常丧尽,违逆义理,道何由而生?故可知清养性灵是何等之重要。端坐蒲团运禅功,不识清养性灵窍难通,守真抱璞,运和于太虚,以通无极之玄而达元始之妙。悟之!
第四章 清欲明灵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3月26日 岁次庚辰年二月廿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天道未疏于人,而人自薄于天;心机未行于世,而人自害于心。机有善有恶,善者保其命,恶者亡其身;心有大有小,大者忽其性,小者清其神。圣人慎其心,小心着处,性理自可通达;凡人从于欲,大其立场,情义均皆混蒙。
人因私心,激动七情六欲,昏其性,昧其灵,正善渐失,正道远去,阻滞性根,缠扰道心之滋长,无法抱回,实堪悲也。
「道心」其范围极广,无所在,无所不在,浩瀚无比。「人心」因受私念及肉体之束缚,欲念丛生,局限了性灵之发展,道根难萌,道体难生也。道之大患在于「欲」,欲之不清不除,如疾之沉难以痊愈,欲如病根不灭,病难康复(即如道体难以圆融)。水流清,可见其底;心除欲,灵可明也。悟理之!
第五章 清禅悟得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4月2日 岁次庚辰年二月廿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圣佛慈悲,法界一心,真空浩大,禅明三宝,道本无为,心常湛寂,性原不昧,事尽圆通。剸五蕴,修万德,自超四圣之门;着三心,系八识,自坠六凡之境。清净法身,同莲花之上品;圣智圆明,等竹节之高凌。学面壁以参禅,清斋心而炼道,使灵台清如宝镜,炼法身纯如金刚,身坚于外,心虔于内,灵达于上,道归于中。
意识非之,空无所空,心归化化,寂无所寂,所以菩提日日长于圣境,智慧时时增乎于灵台,可明三千大千世界,亦可见于无极、太极之摩诃。
大道无情,惟清开英,长养万物,佑育群生,当知了悟,修炼性灵,心清如镜,一见光明,身中内景,无浊纯清,不为物诱,不为情萦,抛开妄作,心地坦平,时时温养,润泽五行,功圆行满,可就瑶京。
第六章 清心身修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4月16日 岁次庚辰年三月十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天象圆而清,酿布星辰之网,地方形而质浊,质浊而成山岳,人心危而险,未清心身修,有藏欲利之刀。心乃有形之物,万物宜空,性乃无形之体,诸根清净,净空以清心,守德而身修。静极则虚,虚极清,清性朗,性朗清心。大道之理,玄极心悟,心悟真常之大道,得悟道者,常清以定禅机。厚德润身,可以抱璞归真。明礼尚义,可得元亨利贞,效天之行,克己复礼,敦守伦常之训,行人道,效彝伦之规箴。
心无邪念,暗中仙佛护持;意有偏私,鬼神冥里谴责。明道义,修福慧,参禅养性。辛勤于功果,不求福而福自至,供佛斋心,不求道而道自成。时光易逝,日月如梭,勤修功德,清净本性,性入至善,逍遥自在。勉之!
第七章 清缘色相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4月23日 岁次庚辰年三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诗曰:色相皆空养浩然。心中洁净绝情缘。人间世事清无问。业障灵根不扰缠。
尘缘不打破,道骨仙体未能成就;色相不排空,玄机妙理岂得圆通。孽海茫茫,回头是岸。灵山在邻,有志必归。欲海不深,失足必坠。道程路远,放下即是。圣佛无他,存乎一心。杀、盗、淫、妄、酒,毋容以犯;贪、嗔、痴、爱、欲,不许以生。灵台常打扫,有如宝镜;寸地常清洗,恰似银蟾。
锁心猿、拴意马,色相皆空,空无所空,可云大道。去色相,止情缘,缘缘皆假,假无所假,可谓真道,法身从此圆明。大乘之法,智者易悟,真言妙谛,昧者难明也。色相不空性难明,尘缘不尽道难成,色相侵蚀性根,情缘阻扰心灵,性扰心侵,那道灵则散乱矣,故当明以去色相,绝尘绝,以固本根,期勉之哉。
第八章 清本归元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4月30日 岁次庚辰年三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水有源而流远,木有本而长生,人有灵而不灭。身之根本在于心,性之源头在于命,知性便可知命,有本更须有根,若忘根本,乃失心性,万劫不能超生,若竭源头,百川总难流润。欲成仙体,必须尽阴气而全阳神;要证法身,惟有穷理尽性以归元。清修妙要,上合天地,下符地道,养性元以圆明,了三心以清净,慈悲在抱,济物利人,真如在握,善养气神,炼气化神,长生不死,养灵守窍,见理明机,运五行超凡骨,守三元化仙体,了生死,光明遍地,降龙伏虎,道气虚空,回归本元。本清性无浊,元归灵可明,真如尽悟登紫府,本真升华上无极,清本归元乐逍遥,悟理勉之。
第九章 清体净性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8月7日 岁次庚辰年四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天生万物,地载万物,人养万物,万物之中,惟人最灵,人有佛性,万物无常。鬼神由心而生,善恶由人而行。人心好善,悯物命而放生灵,人心好恶,杀生灵而噉其肉,肉味香浓,其浊在肠,其害在身,蔬菜味淡,于性无伤,是故斋食者,养血清而气顺,荤食者,致遍体心粗而性暴。烟火之餐,不若云霞之啸,林泉之隐,却胜过楼阁之栖。仙家修道,取清而舍浊,俗子养身,大餐而好饮,五脏浊而六腑臭,七孔昏而三宝亏,此皆因荤食造成性暴,而起杀、盗、淫,增剧精神昏迷,而生贪、嗔、痴。空门以五戒警人,远此,即心即佛;大道以三无立教,悟兹,而性归真。
天阳地阴,一合而生人生物,神清精浊,一分而凝魄凝魂,知造化之玄理,悟阴阳之妙机,始可谈性命之根源,方可授神佛之奥秘。莫道斋食无补,莫言清体净性无益,然其均可净清血气,对于修功立德、炼道禅修均有莫大之助力也,希世人明悟之。
第十章 清元归真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5月14日 岁次庚辰年四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先天赋真性,人之心香洁,如出水之莲花,其品最高,性若凌云竹,叶色苍青,其节尤劲,心诚性实,圆融归元,其德高超。人生之初,其性本善,皆从道气,气通形命,纯净无邪,附着性命,无念无欲,良知良能,其为圆明。后天一落,蔽染尘情,遂失本善,习久恶成,茫茫渺渺,未得反醒,愈陷愈深,灵台日昧,不知返本,更难以归真,失却灵明,终身灾劫,实属可怜。元不清,无以本固,欲想清元归真,宜先修人道,次炼仙形,养心归一,至道自凝,知天知命,灵山自在,自享遐龄。希世人得悟理勉之、行之。
第十一章 清念除欲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5月21日 岁次庚辰年四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念起心动,心动意生,念意偏邪,百恶丛生,罪业渊薮,蚀腐心志,念浊欲陷,伤灵败性,无以自拔,堪怜焉!
神仙本无种,总是凡人修。俗人情欲,原非天意,创造无限财富,究意是空,炼就不老精神,终是返本。万事凭心理解,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万念惟心思忖,正念则行,欲念则除。莫贪世景奢华,莫纵情欲泛滥,不因循、不苟且、不偷生、不害世、不违德、不愧于天,正念正德是为。生死关头不破,难离六道轮回,道德之门不入,死后三途受苦。忠言不觉而受苦,逆语不闻而悲哀!
嗟哉!人生春梦短暂,欲害祸流长久。欲知大道真诠,惟有「清念除欲」,才能步入妙境;想得大道妙谛,非得「念欲空除」不可,始可入道之门墙,希明悟之。
第十二章 清业灭罪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5月28日 岁次庚辰年四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欲念不除,尘垢满身,迷昧难醒,蔽蒙自性,无以清其心,灵山忧忧,罪业陷溺,万劫沉沦,如身负重物,沉入水中,永久浸淫。身不真空,业将随身,身有业积,负荷久远,甚者,总无以释解之期,大觉不开,性昧难以清现,永远无法见着自性。人之所以有生死轮回,因身上无道德清净,皆受情缘所缚,悉被色相所迷,故累世业积,且万劫罪缠。欲除身心尘垢,要能解宿世之愆尤,那无始之罪业消,元初之本性可见矣。人情皆是假,惟有道悟真。处世何为贵?万般皆幻化,禅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将罪业完全消弭,那自可逍遥自在。盼悟之、行之。
第十三章 清性虚空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6月4日 岁次庚辰年五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性命者,性为阳,命为阴,阳中藏阴,阴中伏阳,炼阴阳以清虚。「灵」是玄,「真」是妙,玄里蕴妙,妙里生玄,悟玄妙以全功。炼神入气穴,玄妙体用,有所在,有所不在;运精入华池,保固性命,无所在,无所不在。立志柔和,克己利人,无沉迷于欲望,不迷恋于功名,希贤希圣。谨身礼让,济世利民,无罣碍,无牵缠,心性真空,仙佛可冀。
在今乱世,众生纵性,偏私衷,欲利充盈,浩劫重重,如物之充塞,气穴无法通畅。惟有清性,猛省修持,了三心,去四相,道参太极,禅入太虚,转造化之机,始可灵明而返璞归真也。悟修持之机,参虚空之玄妙,净六根,除七情,心如明月,修灵升华,即可返回本源,盼悟修之。
第十四章 清戒复性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6月10日 岁次庚辰年五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何以能昌明?「修」何以能自度度人?「浩劫」何以能消弭?乃人心之思其果念耳,一念可致沉沦,一念可登仙境,修者能不戒慎乎!人降后天,物欲惑重,诸教而设诸戒,以警修者。然道源自然,本无所戒,亦无所不戒,明其宜而不执其戒,知其当而不迷所戒,明戒存心。先天性惑,后天欲炽,惟清心性,始可明静。三宝合一,六贼六根自灭。大智若愚,内魔不生,外魔不长,智慧修持益增。心常圆明,定其所定,二六时日,怡其定化,修持长化,仙佛护持,苍天感格。日常所行,权衡善恶,行所当行,止所该止,坚心常存,诚念坚守,那就无所戒亦无所不戒矣。
第十五章 清灵炼道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6月18日 岁次庚辰年五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炼先天之,而通无极之玄;神运太虚之灵,而达元始之妙。出玄入牝,变化无穷,返本还元,永了生死。盖神者明如日月,出幽入冥;而灵者,静若虚无,通天达地。人有气数,心未空也;身无生死,性已尽矣。是故圣人,穷理尽性,乐天知命;所以君子守真抱璞,存心养性。得太和二之充盈,身乃快乐;守真如一理之贯彻,性大圆通。身不安禅,血气不能畅通;心无乐道,精神无以舒泰。三宝充盈,可以返老还童;五气平和,可以长生不老。
仙有代人洗髓工夫,人岂无炼丹采药之法术。日月精英,收入身中有利智慧;天地灵气,吞入腹内有助延寿益龄。山林幽静,绝尘嚣之扰心;山谷清鲜,有芝兰之扑鼻;清灵炼道,有圆明之玄妙。希世人能明悟之!
(清部完)
静得部
第一章 静妙灵得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6月25日 岁次庚辰年五月廿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心以静而灵,定静安禅,养性明善复初,性命双修。知止定静,禅入太虚,万物皆空,开关穿窍,一灵真性,火候温养,圣胎圆融。不动心而无一念谓之静,少劳形而寡亏三宝谓之安,静安空寂,百欲不生,真常真静,常无所常,静无所静,是云大定,法身显现,佛性圆明矣。静可除欲,大丹结凝,运神太虚,通形命,住虚无里,浩然生焉,罪业尘根不牵,身心洁净,断绝俗缘,灵台不昧,心静通神,达道通天。抛开万物,习静使之自然,希学玄妙,定静可得真诠,若能常清静,一切悉皆归。
第二章 大道无为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7月2日 岁次庚辰年六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夫希圣希贤,学佛学仙,心必主于诚、敬、静,然后可得其真矣。心机定静,穷尽性理,完于人,合于天,天人合一,性命归元,无罣无碍,不生不灭。安禅者,万象皆空,定静者,一念俱无,空无所空,无无亦无。凡有为之道,如露亦如电,如梦亦如幻。欲求大道,须入无为,观心无心,则无内情,观身无身,则无外境,情境俱忘,是为「真道」,所以:「常清常静,自可得悟。」动静之间,必思慎独,以静制动,而无外境之烦及内情之扰,身心常静,怀抱诚敬,道德存于心间,阴阳同参,法天象地,可见真如本性,真道永固,清静无为矣。
第三章 静致中和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7月9日 岁次庚辰年六月初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天心自安安,人心长惶惶,何以故?天心大公无私,人心惟己是尊,是故,人无法与天地同长久也。人心私,性灵暗晦,人心私,无法展现参赞化育之功,如能无亲无私,可致中和矣。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者,天地立焉,万物生焉。静,有助于气之运化与充盈;极静,公正不阿,致中而不偏,致和而圆融。若能自静,正心而不偏傥,则可合天心矣。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可谓真静,由默而静,由静而平,由平而息,由息而运,由运而化,由化而化化,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可达乎其大成之果矣,悟明之。
第四章 静固道基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7月16日 岁次庚辰年六月十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固基之道,形静而明所用,心静以立其体。心静收于内,不驰于外,方可得生生之妙也。故修道者,宜坚诚恒心,养其功候,运转变化,悟而致用,不为一切所幻,然后与天地同功,自后天而返先天,以达大自然之境,此乃是固道基以保天性也。道基既固,则无所谓静,无所谓动,处处是机,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处处是妙,无形之功存焉。道之为道,功气候而已。功者,动静相息也;气候者,阴阳相运也。明乎此理,修心合神,修神合气,修气合。意不生,气不耗,神不涣,精聚气凝以固本,则道基可更稳固矣。意念静于内,外缘摒于外,身不触色,心不内荡,空形空气,空有空无,则一切归于静寂,即可养纯阳之功境矣。
注:气乃后天之气,炁是先天之气,有别之。
第五章 观境静得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7月23日 岁次庚辰年六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诗曰:石上清泉可洗心。消除烦恼得真音。人情凡世闲无管。静养灵台岁月深。
好心静而爱林泉之幽雅,灵性明而羡玄理之精微。流水淡清而可贵,心养定静始能明,摒除万念,不有所动,使心定静,静可通神,神安性灵,性灵自光明矣。真空真寂,谓之真静。静无所静,能忘其静,谓之太静,太静虚空,虚无其虚,空无所空,性灵虚无,无无亦无,湛然妙觉也。心最怕其动,动则茫然无依,永无定静之时,山泉之间幽雅其境,观境明心,观境习静,心物相感,静宁相习,静可绝妙矣!故可多近清幽山林幽径,那可启发无比之「静感」也。悟习之!
第六章 定静妙得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7月30日 岁次庚辰年六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浊、动、静皆道也。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清为浊之源,动为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心不能静,意乱情迷,欲念扰神,妄念乱志,烦恼无边。故须定以求静,静以求安,安以得虑,虑而悟理以求得,知机玄理。安禅静妙,灵清性明,无虚不入,无微不显,可悟得玄机妙要,豁然开通。故宜静其所静,静无其静,静而通圣心,静而见本来面目,以达完人至仁至善之境。
「静」是炼修之妙药,「静」是悟得之仙丹,「静」是清灵净性之法门,「静」是合德天心之妙要。「静」妙无边,静得玄异,故世人当明静理而习炼之,其功可见也。
第七章 静归天地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8月6日 岁次庚辰年七月初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静空不空,静寂其静,空妙之有也,光明洞澈三界,无所不有,弥纶天地,包罗万象。真静,清灵净性,无边无际,虚空大道也。所谓:「常清常静,天地悉归。」常也者,真常不变之谓。清静者,清除欲念,以静其神,元神主事,得性境界。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声欲静净。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亦无,无无既无,寂其所寂,寂无其寂,静其所静,静无其静,声欲不生。不住心、不住相、不住法,空妙静无,觉性圆明,不为色欲所夺,不为情欲所牵,贯通天地,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以达返本还原之圣境。至寂至静,始可与天地相融,至寂至静,始能窍慧灵智,惟静惟本,世人明悟之。
第八章 静禅妙机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8月13日 岁次庚辰年七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禅定主在能静,禅机之道妙难尽言也。玄机大道虽难解,妙理真诠虽难知,习静而任自然,扫开万事,荡空一切,心无一物,希学玄妙,静真可得矣。
「静」之要,万事无怀放休,烦恼尽除无忧,清幽灵台悟修,清净本性忧忧。不能「静」,则心必荒乱,灵智飘散,本性无以可安,惶惶不定,道苗难滋生也。
「静」可激发慧能,性灵清放呈幽;「静」可启发灵智,则本灵无患安详。性灵清朗,了一切法,性光圆融,静妙之机如此,盖不明而习乎!
第九章 真静无为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8月20日 岁次庚辰年七月廿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何以能无为?因静净故。能静必能净,能净者,既能守寂,湛然常寂,与天合和,故能无为。习静由禅定而入,目光凝定,心念无起归一,至心无念,心身安寂,内观于心,聚神抱和,光润气灵,顺乎自然,自可静虚净灵,返于本真,与天地齐一,融合无为。若习静,心念不定,心力交互于动静之间,心目邪昏,则必易为错觉所转,病象生焉。真静无为之道,视而不视,无念涉心,心而无心,人身无相境,性无光现,见性明心,返乎本性,超乎灵外,可达实质真静无为矣。思悟之!
第十章 静功坐养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8月27日 岁次庚辰年七月廿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之得于内者,由静而生,生于无形,见于有形,生于无物,发于有物,生于虚而化于实,此坐养者之真悟与实得也。养当养其自然,养于无物,无有好恶,无有喜怒,自悟于心。心行于自然之适,不受识神之摇动,心即可平,气即可静。坐养无他之妙,惟心平气静而已。心平则杂念除,气静则天真返。不用意,不着力,呼吸之间,顺其自然,聚神不散,身轻欲飞,自可悟静之妙矣。
天因其坚,自凝而运化不已;地因其厚,自贞而生生不已;人因其静,自蕴而川流不没。故曰:天立道以清,地立道以宁,人立道以明。人俯仰于天地之间,当效天法地之灵清性宁,则心无不定,气无不平,神无不凝矣。静坐功养,乃人内功之修,宜抱恒维持,无荒无怠,自可明见天地与之融合而成本来之真性矣。希世人能明悟习之!
第十一章 静养功妙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9月3日 岁次庚辰年八月初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静养之功,妙奥不尽,惟事实坚修,始可悟其境。静养有下列之妙得:
一、清心寡欲:心为一身之主宰,心不清明,全体即受牵制,惟「静」可安之、明之、定之,始而寡欲,终而无欲,是而「静」是治心之方法,亦是进德之门。
二、修己度人:「静」以修己,推之所以度人。盖人若能修至诚明之境,谁人不钦敬而效法之。修己度人是一贯的,是一体之两面,度人而不修己,是谓无本,修己而不度人,是谓偏修也。
三、变换气质:人因有形,所以有气质,气质之性,缘起后天,所以易受物欲之熏染,蔽固原性,非失之刚,既失之柔,惟「静」养功候,气质可改变也。
四、返回先天:人在母胎中,安坐先天海,无有尘障,及降后天,情欲日生,与先天日远,惟「静」可全先天灵,亦可固后天三宝,且能藉「静」以延年益寿,返回本真。
以上四提静功扼要,其实可悟「静」为道本,为一切真原之所在。悟明行之!
第十二章 静空妙有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9月10日 岁次庚辰年八月十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不静,气浮且涣,气薄而弱,妄念丛生,身心无法平息,性命难以凝聚。是故,要正心,必先诚意,要诚意,得须止念,止念则非「静」不可也。求静,当以正本清源,明化立基为主旨,顺自然之息,守自然之窍,应自然之候,观自然之妙。由定而静,由明而通,不求静则自静,不求通则自通矣。
「静」可运后天之气,通先天之化,化合,相转炼养,空而涵之,虚而凝之,先天聚,后天气平,气平聚,无不从自然之静中得之者也。
「静」可虚,虚而空无,无无既无,其实真有,杳杳渺渺,至虚真妙,可返回先天矣。
第十三章 静玄温养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9月17日 岁次庚辰年八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人之心易受六尘所牵,念易受六根所障,所以气必漓也,气漓则精散,精散则神不凝,先天之性灵昧蔽矣。至清之灵,烟消云散,而一点之真无有乡归矣!惟养「静」始能返回先天。
「静」能养精化气,聚神还虚凝,那性自明,而灵自充也。又养「静」得先正心,能正心,所行也仁,人人若能如此,则天下升平矣!同时,想弭万劫于无形,亦得使人人之心能归于正、归于静始可也。
「静」有养身、固灵、安性之妙,「静」亦有助为人处世之玄;能静者,心神安宁,洞澈先机,是非明辨,不会失错也。「静」有独善其身,及兼善天下之功;静养己身,成证功德,亦可推而及于整个社会故也。「静」亦有与天合德之奥,能「静」则可还虚,虚还性灵合天,正道正德而行,如圣贤之功行也。希世人明悟且勉行之!
第十四章 虚守静养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9月24日 岁次庚辰年八月廿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天静而常清,是因其能恒虚之故也。地静而常凝,因其能恒守之故也。天能恒虚,虚而化实,虚乃无形,实乃有形,无形可化有形也。地而恒守,守而存诚,其气自聚,其息自凝,聚久则至凝也。人身乃一小天地,应知适切调运怡养,道法天地之「静」与「宁」。
静之恒,可与天地合运,可与日月同光,可与神圣同明,此乃自然之理也。故知能静者,必然善养其气而固其息,返还本来之面目。
静,能自然的调和元气,运现元息,凡息自停,内境自充,内外一体,如如不动,合于先天之纯境也。
静乃自然纯净之道,止念知守,身心安泰,气息平和,神凝归止,元气温养,逆转尾闾,上达泥丸,自可近道矣。
第十五章 自然静修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0月1日 岁次庚辰年九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本自然,纯清纯静也,人在天地之间,得清以运,运虚寓实,得宁以静,得灵而凝,实中涵虚,以至虚之理,运于至实之质,藉以至实之质,透发至虚之理,此虚实相生之妙,非自然之修静无以为功也。静安于自然,守无形先天之,敛神凝息,虚实相通相化,以臻纯清至妙灵凝之体,以证灵虚之妙。欲得灵至静,静息通固;欲得灵常馨,化神存;欲得灵清明,心虚气化,神安性定,静使无所住于生心也。自然之静,可融合天地,与天地之心契合,以造虚实无边之造化,故而可知静修之妙,乃一切修为之上乘,亦是真正道修之升华,希悟理习得之。
(静得部完)
思省部
第一章 明思知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0月8日 岁次庚辰年九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省者,在求内心之悟澈,不蔽于惑,明乎其理,审慎细思,发之中节,则无往不善,无往非道,此乃思省功要之所在也。反之,不思理不通,不省道难成,失乎中节,无往非恶,无往非邪,穷斯滥矣。思可增进理智之清明,省有悔过归正之功效,相辅精进,动念举止,发之中之,得之养之,不踰矩,守乎礼,安乎道,圆满性功。昔贤者曾子,每日三省其身,作为进德之准则,敦品励行,高超精纯,是思省之最佳典范也。能思能省,起心动念,可趋于纯净之境;去芜存菁,犹如污浊之水,历经几番层次之过滤可得纯美。思省是修身进德、为人处世之箴要,能可不知乎!
第二章 思省妙益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0月15日 岁次庚辰年九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不思不知错误之症结,不省无有悔进之机。思能明理而清心,省能光明性灵。人心之所以迷惘,在于痴妄而不思;人性之所以沦没,乃因沉坠而不省。故可知思省之功,能不存养乎!
思可炼智增慧,省可使性灵光明。纯精思省,入幽见性,万化生焉!活泼天机,真窍自悟,涵运神虚,性灵自可清明矣。思省在于能使夙慧不昧惑,而得道心之精进;思省在求坚诚之不渝,以保天性根基;思省在于炼心,求得大智海;思省在求真基之永固,不沦涣散。由而可知思省之妙奥无与伦比,希勉行之!
第三章 安河明真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0月29日 岁次庚辰年十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真修者,能时时惕励,日日反省,求过之于微,甚至于无。不知修者,昧性而不思检讨,反自我辩白,过则积累,终至不可收拾之地步,非但无法步圣贤之阶,更是罪恶之业,能不明乎!
思可明理,制心寡过,省可通真固性。思省乃是忏悔之明悟,使邪心而归正,以达正等正觉之圣境,以复本来善真无恶之本心。思省可使善善日长,恶恶日消,化灾劫于无形,即是最佳安身之妙法也。思省之功行,旨在求立道基,以图稳固,使本性灵而不昧,使性灵明明清清,合德天心,绽放本来面目之光芒。思悟之!
第四章 悟思省觉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1月5日 岁次庚辰年十月初十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思省,乃是自觉自励之工夫,是忏悔改过之契机,即是自新之端也。惟知思省,方可言修,否则犯过而不知,邪恶永在,性昧灵难明,道无以修也。
思,必念不私而智慧生;省,则识不昧而理性明。返回本来之真性,悟觉道之真谛,敦品励行,激养品德,成就立世之价值。思省乃是观己精进之要诀,是修心尽性之本根,可定心气平,养神正身,以达真正修养之功候。思求尽性以立命,省求养性以灵光,思省即是道修绝妙之功,也可说是有思省始能固道、进道、成道也,世人悟勉行之。
第五章 思省圆德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1月12日 岁次庚辰年十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思省,乃是一人内心理念之激发,是止于至善之归宿,藉思省可心善渊、性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返本复初,归一切于其正也。风高气清,何地不平?能思省,事事皆宜而行其义;能思省,本灵至真,无处不敏;能思省,近道清源,固守本元。思省是己性澈底的认知,可增发本灵之光辉,正德进道矣。心常能思,事无差池,正己成德,念常能省,行无偏误,正德道精,思省相辅,圆固道之基石。思勉行之!
第六章 思明省真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1月19日 岁次庚辰年十月廿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圆固道基,本于思省。能思省,励德进道;能思省,赡养存性;能思省,清灵归真。倘若不知思省,败德乱行,无有根性;不知思省,无以自度,妄言度人;不知思省,秉性无依,灵根腐蛀,永难清明也。积思以律己,勤省以养德,此律己养德乃是历炼本性之正妙。思求行止之无恶,省求品行之无瑕,此无恶无瑕是精进之动力,故而可知思省是正德正道之准则,切莫轻忽也。思省非只止于道关,为人处世亦是关键,成就与否更属正要。为人处世常存思省,必能圆融美满,事业若能常勉思省,必能开拓进展,且蒸蒸日上,故思省可说是一切适其大用也。希思勉行之!
第七章 真思省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1月26日 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知思省,舍善良而入邪伪,废礼教而入浊污。又思想偏差,导致社会怪异,层出不穷,放辟奢侈,奸淫盗贼,横行四起,以致使社会败乱不已,良可叹也。
能思省,可化己身之迷痴,而达明圣聪智;能思省,可正规品德,修心养性;能思省,可通达觉路,正德立身;能思省,可自修自得,步入善门;能思者,可自度度人,立德立悟..。其妙益无比也。思省乃炼道之金箴,是回头彼岸之基根,是藉以超凡脱俗、成正道果之要元,妙用无穷,能不勉行乎!
第八章 明要思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2月3日 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时值末劫,科技昌盛,文明颓废,诗书礼乐不修,孝悌忠信不守,伦常之理沉埋,异端曲说四起,真道斲丧,祸患流连不息。虽仙佛施恩于东土,圣神布惠于东瀛,开通觉路,引迷入悟,奈何世人不知「思省」,感化无缘,难登善门而登彼岸,良可叹也!
思省可拯文明之颓废,思省能整伦理道德,思省能正异端邪说,思省可开迷入悟,思省可得纯真善元,思省可悟真道要义,思省可臻圣门之境,思省可光耀性灵等,其妙要无穷,无以尽书也。世人当知思省之工夫,乃是成就一切之根源,是修持造德之要元,是育养性灵之所在,也是真道之大本也,岂可不明乎!
第九章 智思慧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2月10日 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十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智者,因横逆而思省,因思省而悟觉,因悟觉而安心立命。愚者,因困境而烦恼,因烦恼而造罪,因造业而心乱身苦,智与愚对思省之差别大也。智可藉「思」而养,慧可藉「省」而固,故思省可养固智慧也。世人往往因不知思而失智迷惘,因不知省而失省妄行,智能茫然,性灵无以运调,本身难归,足可见思省之重要也。思省温养,开窍光明,心府通达,六根自净,正德正行,况且思省能明理正性,而入悟妙道之门,能可不明哉!
第十章 思省馨明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2月17日 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思、省」二字名虽异,而实乃表里也。思者,探而究其行;省者,知而悔其过。有其内外之功妙,有息运之真修。表里之互功,可去恶而归善,息息之动运,可正德而归真,妙化无穷也。
思者,何也?思者,心田也,盖方寸之田,秉先天之良知,伏藏善性而去诸恶。省者,何也?省也者,少目是也,盖凡事当多用心去认知,不以所见来确定,含存润德养之功要,故思省之妙,性灵虚虚而见,丝丝而通,川流不息矣。欲性常馨,当固思省神存之妙功;欲灵永明,得修思省奥秘之通固。性灵常馨永明,思省之真要是不可或缺者也,明勉行之。
第十一章 思省根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2月24日 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思省,乃修之苗也,入道下手之初窍。初时质弱色鲜,性润心赤,善养之,则必日见其大,日见其伟,日见其强,日见其盛,真养而无害,更可见其妙也。思省在求道基之扎实,真意入里,道悟明初,可日长,灵可日聚,意可日精,窍不逆而顺乎自然,充宜而壮,道体可渐趋明纯矣。思省之功候,关乎道修之轻重。火候深,理思明,道省清;火候浅,意思移,道序易淆,混乱不定。可知思省对道修之重要,能不明乎!
第十二章 思真省悟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89年12月31日 岁次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魔自何来?魔自心来;魔自何灭?魔自心灭。所谓:「物自腐而后虫生。」修持之道,旨在去除种种之魔而达以无、而制无魔之境,方为完修,故内外思省,忍辱精进明智,乃避魔之道也。
静默求思,心虚气平;安神而省,性定心明。思而后能知,知而后能戒,戒而无患;省而后能清,清而后能坦如,如如神定矣。思省可得神凝之空,当行则行,当息则息,当言而后言,此乃适顺之空。又思省可得事理之纯妙,而达于无住而生其心之境也。故而欲诚然已之心境,当秉思省而光芒之也。盼思悟勉之!
第十三章 功候思省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90年1月7日 岁次庚辰年十二月十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大道化人,首重内功,内功之修,思省得养,是故思为养之本,省为修之源也。不思,不知其养;不省,则不明其修。思省二者,相辅并行也。思则思其善,省则省养其善,使善能永久不泄也。思省之间,首当知善恶之关系,然后定神清虑,去芜存菁,则善必能化,化则道生,生则能积,积则能凝,此即是功息可得其成也。思由静而止定,省由悟而致用,此即是固真基而保性也。重守思省,安守天性,诚固道基,则夙慧不昧而不受惑矣,而且长期功养,思省明用,更可由而渐次明悟道之真理,且达于纯境。勉思之!
第十四章 思省诣得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90年1月14日 岁次庚辰年十二月廿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思处坦如,神定可空;省乎其平,玄机可见。虽暴逆横加,无烦琐苦恼,虽尘嚣纷纭,若无有见闻,内魔不生,外魔不入,弃尘脱俗,回归本然也。思省可内外交驰而除诸弊,「道」理萌生,同参细悟,坚诚增心,心无所住,魔难隙入,遁之无形,定慧乃生,若无「思省」之纯,不足悟其妙也。道之修,日进于精,若非自内心求其思省悟澈,无以明而至精也。思省可通理蔽惑,行乎中节,无往不善,无往非道也,更可真窍自悟,随处存养,入幽见明,渐次而臻于通玄之诣也。
第十五章 思省圆真
太上道祖 降
中华民国90年2月4日 岁次辛巳年正月十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清、静得、思省」。
道之所以济人,乃大道之本旨也,自己不修,无以度人,自修重于时时检点,处处思想,方能归正己心,无邪思偏见,正德正行,自此始能导人同齐善境,自度度人矣。道之修,期在唤醒己心之迷蒙,避免于狂澜之边缘,故思省不可或缺者也。思省可善真本灵,大道可诚于内而形于外,大道之元,返复凝定,弭劫而济人,感格明真。思省以求大公无私之心,以为化人之旨;思省以求善灵之充,以为弭劫之本。罗集人心向道,归真圆满矣。
太白金星 降
中华民国90年2月11日 岁次辛巳年正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奉敕命,「南天文衡圣帝」降院特为「清、静得、思省」一书作跋。
诗曰:清能正性理存心。静得悠然自在寻。 思省明真深义德。修持大道有佳箴。
跋
夫道者,真理也。修道者,乃研究真理,遵理而奉行。真理者,无为也。所以修道者,不可离真理也,离则非道也。
「清、静得、思省」一书,乃南天特别敦请「太上道祖」亲躬著作,作为世人道修之最高指标,当视为至宝,遵理践行,求臻达大道之妙要,成证道果不远矣。千载难逢道修之宝典,不可轻忽!「道祖」用心,更不容淡视。宜寻义澈悟,让灵清、心静、神明,使浩然道气充盈金刚之身。简为跋。
太白金星代南天文衡圣帝跋于无极禅化院?南天虚原堂
天 运 辛 巳 年 正 月 十 九 日
九天玄女仙姑 降
中华民国90年2月18日 岁次辛巳年正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日代「无极皇母大天尊」降驾为「清、静得、思省」一书作跋。
诗曰:清静悟明道得修。能知思省患无忧。抱元守一时勤勉。万法归心愿可酬。
跋
自古而今,大道真理未尝轻泄,时值三曹,大开普度,上天有好生之德,真道普降,凡有根缘者均可得而修之,实是千载难逢之机也。
善哉!太上道祖,上体天心,下怀黎庶,恐世人迷失本灵,特亲躬降驾著作「清、静得、思省」,难能可贵,阐明道之真义,可遵循以修,悟而奉行之。凡有志于道者,应认理归真,勉力勤修,启开迷津,成道无难矣。简为跋。
九天玄女代无极皇母大天尊跋于无极禅化院?南天虚原堂
天 运 辛 巳 年 正 月 二 十 六 日
本堂司礼神 登台
中华民国90年2月25日 岁次辛巳年二月初三日
圣示:释教教主降驾本堂,希诸贤生恭立接驾,不得失仪!
西方教主释迦牟尼文佛 降
祝诗:道心不昧向前修。德业无邪泗水流。天降真诠频眷顾。群黎有幸沐神庥。
圣示: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离者非道也。教门虽异,法虽不同,理则一也。太上道祖,不辞迢迢云路,沐雨栉风,亲躬下凡降着「清、静得、思省」圣书一部,道祖之用心良苦也。希世人能善为珍惜,深入研悟,必有裨益也。
本堂司礼神 登台
中华民国90年3月4日 岁次辛巳年二月初十日
圣示:稍后儒教教主降堂,希诸贤生恭立接驾,不得失仪!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降
祝诗:道祖亲躬执笔耕。灵光启迪圣书成。良篇锦绣均佳作。了悟勤修上玉京。
圣示:祝贺太上道祖,亲躬降驾,费尽苦心,著作之道修秘要「清、静得、思省」,今已降世,乃道修之最高指标,道岸之明灯。希世人能珍惜研修,以臻道妙。
本堂司礼神 登台
中华民国90年3月11日 岁次辛巳年二月十七日
圣示:稍后混元教主临堂,希诸贤生恭立接驾,不得失仪!
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降
赞词:了去心魔兮,归依正道。了去杂念兮,归依清性。了去红尘兮,归依静得。了去幻景兮,归依圣域。了去世事兮,归依思省。了去万劫兮,归依真我。圣道难得今已有,真道难求今已得,清性静得勤思省,大道根固灵清明。
本堂司礼神 登台
中华民国90年3月18日 岁次辛巳年二月廿四日
圣示:稍后耶教教主降堂,希诸贤生恭立接驾,不得失仪!
耶教教主耶和华 降
祝诗:天书普化泄真诠。了悟玄机证品莲。大道无私诚可贵。抱元守一气神全。
圣示:福哉世人,大道真诠频降,玄机要义普泄,参悟妙理,依宝典炼修,定可稳步天梯而返回无极矣。
本堂司礼神 登台
中华民国90年3月25日 岁次辛巳年三月初一日
圣示:奉圣谕,稍后回教教主降堂,希诸贤生恭立接驾,不得失仪!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 降
祝诗:承邀贺祝喜无疆。五教贤人降圣堂。修道应从何处是。清灵静得省思扬。
五教本一家,道理明无瑕,修真多了悟,彼岸乐徜佯,难得降圣书,勤研莫等闲,凡是真道理,惟有自心悟。勉此!
全外完
想要更多圣书鸾书,请发邮件至526624934@qq索取。
鸾书QQ群202598322(此群只提供圣书下载服务,在群共享里,不提供聊天服务。可下载完圣书自愿退出该群)
本人还收集了极度好听优美的佛曲集,有需要的可以发我邮箱索取。
user.qzone.qq/526624934/main
360doc/myfiles.aspx?app=1&cid=2#
blog.sina/u/3238049035
\睡前1个动作让你轻松长高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