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咱又不是李嘉诚,不如算啦
因为工作性质,小喵能有机会在不同场合上认识各种类型的企业老板,这里所说的老板,指的是企业创始人。
小喵在《从三国中品管理:每位大BOSS都有跑龙套的过去》一文中也说过,老板也是一种职业。
既然是职业,就从属于管理,可以予以分析改进。
同样老板不是神,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就能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每项决定背后的驱动。
之前小喵写过吐槽老板这个职业的文章。有些朋友看了,觉得小喵对老板这个职业不太友好。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小喵写任何文章立意都不是为了讽刺嘲弄,我只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写出他们的不容易。其实,小喵真正想写是现象背后的人性。
像我老板,他被誉为行业的“校长”,情理中早应该急流勇退了,但依旧勤勤勉勉。
我办公室在他隔壁,有时候他也开玩笑,说小喵天天加班守在门口,弄得他不敢早下班。
谣言,绝对是谣言。
老板白天的时间都用来外联应酬开会,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整理企业的发展规划。
企业的问题不少,诸如组织冗余,成本降不下去,产品的创新速度还不够快等等;老板既要面对当前的难题,也要思考下一个行业的风口。
正如个体一般,我们总是一边想要追求更好,但往往又受制于见识、基础、资源、性格等等因素地暂时被禁锢原地。
一个要向上,一个觉得躺着舒服,矛盾冲突也许就是每一次转变的驱动力。
社会的发展进程每一次转变不也正是源于矛盾的冲突吗?
最近因为施工安全问题站到了风口浪尖上的碧桂园,不到40天时间里,施工工地塌陷3次,7人死亡,多人受伤。
在8月3日的碧桂园媒体沟通会上,管理层鞠躬道歉。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做了很多的事情,钱也不是自己的,我是很亏的。我本来可以去亚马逊漂流的,我可以跟大哥去珠穆朗玛峰爬山的,我很喜欢读书和想东西的。结果呢?笨死了!现在更加的笨,又做了农业,现在还做了机器人,搞得前二三个月,我自己像个机器人,每天都学电脑,就像小学生一样。”
出了引起社会轰动的安全事故,杨国强觉得无法理解,他在家中用毛笔写下了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为了什么”,他又加上了两个标点符号:“?!”
“我为了什么?!我自己是很笨的人,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晓得说什么?”
这也许就是身为老板的挣扎。
——“改,统统給我改!,我一定全力配合。”
有位朋友,是一家YY咨询公司的合伙人。
YY的业务主要面向那种微小型生产制造企业。这类型的企业人员规模一般在两三百人,传统产业,年产值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YY的咨询师大多来自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型企业,如富士康、飞利浦等;深耕了五六年,也算是在业界小有名气。
朋友说,这些年他最深的体会,企业改革,最难改变的是老板。
面对咨询师的企业诊断和改善革新方案。他们一边喊着改,一切陋习都要改;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做出了跟承诺相违背的行径。
行为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投射。
老板大多觉得,管理,与我无关。我花钱请你们过来是帮我解决问题的,帮我减负的;来了这么些老师,反而让我的事情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痛苦,连我也成为被管理的对象?你们究竟行不行啊?
CASE1:
有一家企业,三年间换了11任厂长。那你说这是任职者能力的问题,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这很明显就是老板的问题。
那你说老板会不自知吗?
肯定不会,但问题是他已经无力去改变或者是无从改变。
于是他只能硬撑着希望可以得到老天垂怜,幸运地给他碰上一个能忍受他的脾气,能包容他的家族问题,还能不计较地为他拼命的厂长。
CASE2:
企业提出要降成本;一轮摸底后,咨询师决定先从饭堂膳食支出开始着手。
公司免费提供食宿。一日四餐,早中晚夜宵,每位员工的餐标是10元/天。
饭堂是老板的小姨子在管理。先不说有无中饱私囊的情况,光是账目的管理就很混乱。而且每天的饭菜浪费情况也很严重。
要整改,也很容易。
① 选择一家合规格的配菜公司;成本可控还能实现菜品多样。
② 将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粮食、干货、配料等定量使用。只要每日的用餐人数不定,那么一日三餐的材料支出就不会变。
③ 要求每日9:30前将部门实到人员汇总报送给饭堂,以便适时调整饭菜用度减少浪费。
④ 从每个部门抽调一人组成8人次的膳食督查组;查卫生状况,了解员工的用餐满意度以及抽查账目。
一个月后,除了员工反映肉菜不如往日清晨上菜市场购买的新鲜,但总归成本以及浪费程度大为改善。
咨询师建议老板给小姨子行政处罚,作为一个改善的案例,但并没有得到批准;因为小姨子天天跑到老板面前哭诉,说自己是被恶意中伤,咨询师的账目是自圆其说;连带老板娘也跑来当说客,力证妹妹的忠心。老板不胜其烦,狠狠批评了小姨子,但没做任何处罚,饭堂依旧归小姨子管理,只要求她一定按照老师建立的管理模式。
改革一旦动了利益既得集团的奶酪,那么推进的阻力便会重上加重。
很多时候,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脑袋的问题。只换模式不换人,最终还是会走回老路。
——“你帮我整套体系文件吧。”
这句话是Z老板的口头禅。
小喵的发小跟Z老板是好朋友,连带地,Z老板也将小喵当成了好朋友——经常喊小喵过去喝茶聊天。
Z老板经营着一家手工艺品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也就一百来人,据他说,每年的经营额也能上千万元。
Z老板不止一次跟小喵说过他的宏图大计,也不止一次向小喵提出过帮其建立管理体系的要求。
但小喵在与Z老板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定位不清楚,甚至找不到对标企业。
所谓对标企业,就是行业内可学习模仿的对象。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法。
在管理上最快的途径,就是学习模仿。人家怎么做的你就依葫芦画瓢做一遍,不一定百分百奏效,但是可以让企业少走许多弯路。
其次,企业连财务最基本的“进销存”都做不到。财务、出纳以及仓库管理全是一人经手,而这个人就是老板口中所谓的可信任的表兄弟。
财务是一家企业的命门,企业破产倒闭主因肯定是资金链断裂。
小喵建议在Z老板在财务、ISO以及生产上各找一位务实的有相应管理经验的人,先将企业内部的流程一点点建立起来。
Z老板兴冲冲地去了,也曾将应聘者的资料发给小喵,让我参详判断。但是一段时候后,Z老板觉得意兴阑珊。
以前他管的都是自家人或者是职业素养较为低端的基层员工,在这些人面前,他有绝对的威信与权力感。但面对外来的人员,他觉得工资要求高不说,还有诸多要求,让他觉得当老板的颜面都掉了几分。
其实Z老板不缺钱;他才刚刚花了几十万去请中介公司做高新技术企业、做VI手册。
但没有合适的人,即便你引入再多的管理模式、建立再多的体系文件,又怎能做好事?没有能理会并执行文件精神的人,任何的知识资源都等同于废纸。
后来,小喵寻了一个机会,很隐晦地对Z老板说,其实像你这样不也挺好的嘛?企业小而稳定,过得轻轻松松,为何非要强求发展壮大?人民币的面值不也有大有小,各司其职吗?毕竟有些事情不是说你想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的。毕竟李嘉诚也只有一个啊。
我们做不了李嘉诚。但我们也可以做好自己呀。
图丨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创者 意:这条路,有时候只能一个人走到底
——“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你为什么还是不满意?”
这两父子又吵架了。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副总经理。企业里的员工更愿意称呼大F总,小F总。
既是父子,亦是上下级。
小喵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是小F总的朋友。
我们是在一次会议上认识的。当时小喵代表企业介绍科技创新的成果展示。
一下讲台就接到了小F总的名片。
小F总是名符其实的二代接班。他有国外留学背景,一心想着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改革公司。
回来的第一年,就做了一件闹哄哄的事情。
大F总创立这家企业超过20年了,主营是帮某国外知名品牌做代工。企业规模不大,但企业的财务状况极好。工资福利也算好,于是稳定下来了一批老员工。
结果小F总趁着大F总到国外拜访客户的一个月内将超过55岁的员工全部清理了。有十来二十人。
这些老员工对企业都很有感情,很朴实。大多数人领了象征性的补偿后都自愿地签署了协议书。
此举,明面上是给企业去腐,砍掉了一大尾巴;但实际上是大伤人心。
遇上旺季,辞退的熟手工人又找不回来,出货期满足不了客户,大F总劈头盖脸地骂了小F总。
也正因为小F总这种冲动毛躁的性格,让大F总不放心全部交班,总是像放风筝一样,远了就拉回来,近了就放松一手。
小F总也很反感自己老爸这种家长式的管理,自己一心导入的创新思维又得不到认同,觉得自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两父子总是吵架。私下吵,当众吵。
管理最怕就是多头管理,下面的人完全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指令。
而且大小F总也不分工,两人的工作职责一模一样,请示一项工作,谁在就找拍板。
小喵参与过调停。但小F总老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一遇上不同的意见就容易躁动拍桌子走人。
往往这个时候就剩下大F总暗自叹气收拾残局。
我也问过大F总,明知道小F总的性格就是不适合当掌舵人,你让他去管技术或者销售都还合适,为何硬要将他往决策者的位置上送?
子承父业,不交给他交给谁啊。大F总摸了摸刚染黑的头发,无奈地说。
可以卖掉,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甚至可以托管给专业公司,为什么非要延续“子承父业”这种传统的认知?
当然,这也只是小喵当时的心里想法;大F总在老板的这个位置上坐了好几十年,他自有自己执着而根深蒂固的想法。虽说旁观者清,但也不见得当局者就会迷。这些老一辈的企业家,认真、务实、兢兢业业、固执、封闭……他们的挣扎,也许就是一种宣言,我知道会很艰难,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改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