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那天,苏轼如何对待迟到的女孩
苏轼又过节了。
他怎么天天过节?我也不知道。但是号主说,立夏了,苏轼要过节。所以他必须过,不讲道理。
立夏是夏天第一个节气,差不多就是初夏。初夏苏轼怎么过?和春秋冬有啥区别,出去high呗。
据南宋杨湜《古今词话》载,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有一年初夏,他组织了一场宴会。在杭州当地娱乐圈,有个官伎名叫秀兰,非常有名,一般高端宴会必须有她来走红毯,否则很掉价。
比如这样
然而苏轼组织的这场宴会,连十八线美图磨皮加滤镜的网红都来了,秀兰就是不来。大家很着急,心想:这可是苏轼啊,一线网红啊,这都不给面子吗?
初夏,2017年被评为新四大火炉的杭州这么热,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空调也还没出现,大家等得满头大汗。尤其是苏轼一个副官,极为不耐烦。这是下属的艺术,他琢磨着领导总不好弄得太难看吧,那难看的事必须自己扛着,于是龇牙咧嘴地大发官威。
秀兰终于被人催来了,头发还没干,散发着护发素的味道。有人质问,你耍大牌啊?秀兰说,我都准备洗洗睡了,突然告诉我有宴会,经纪人没通知我今天有通告啊。
其实就是一般的迟到,娱乐圈很常见,苏轼表示理解。副官心想:苏大人肯定是装作谅解,娱乐圈的演技都好,我懂。
于是他不依不饶,抛出十万个为什么,喋喋不休地追问“有何居心”“人家都不睡怎么就你睡”“嫌我们苏大人low吗”等等人生难解之问。
苏轼摆摆手,说算啦算啦。副官又想:苏大人你演得好逼真,我也要加戏。秀兰折了一枝榴花送给副官,美人纤手相赠,一般谁能抵抗。结果这副官演技爆炸,越来越怒。
其实,苏轼真的没有生气,他总是比一般人复杂那么一点点。
苏轼一摆手,来,我要开始表演了。洋洋洒洒,用石压蛤蟆体,写下了下面这一段: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贺新郎》
这首词里的秀兰的化身,格外清新脱俗。
上阙写她初夏夜晚,天气渐凉,摇着扇子就摇睡着了。特写:手特别白,像玉一样。然而突然惊醒,有人相访,梦境惊醒,眯眼一看,却是风敲竹。
下阙写她送榴花给副官一事,榴花不与桃李争艳,桃李落尽,唯有榴花相伴,伴君幽独。然而一束花却又联想美人迟暮,秋天一到,花瓣尽脱,只剩绿叶。因此,花前对酒,不忍饮下,两行清泪,裹着粉底,簌簌而落。
一首词写完,苏轼陪着个笑脸,像是哄女孩子那样看着副官,宝宝开心了不?副官连忙答道,开心开心,简直不能更开心。当然,秀兰得此一首大师之作,当比不能更开心更开心。
所以,苏轼人气高是有原因的,哪怕在一个酒席上,在一个大家火急火燎、脑门冒汗的场景里,他都不忘优雅,不失却对一个女子的风度。
想想那些酒席上油腔滑调、夸夸其谈、对着服务员颐指气使的油腻中年人,境界之差真是远得望不到边。
有人怀疑这个故事不真实,因为这首词的境界之博大,哪像只是写给一个女孩呢?这里面的女子,哪里是秀兰呢?
她就是苏轼本人。
苏轼来到杭州任通判,是因为在朝廷处境不妙。他坚持着自己的判断,不附和新党,也不参与争斗,孑然一身,远离是非。
然而他的志向又远不是当一个网红。他希望有所作为,“待浮花浪蕊都尽”,等那些为了眼前之利的人纷纷聚散离合,我苏轼还在,无论如何变迁,我始终都在人间正道一边。
所以,美人迟暮的女子是我,伴君幽独的榴花是我,怀才不遇的那个,还是我。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倒也不那么重要,或许在“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苏轼眼中,他跟秀兰也无甚区别,何必觉得写给秀兰就觉得辱没了这首词呢?
这首词之所以不朽,或许因为揭示了一种普遍性的悲剧:有颜值,会老去,有才华,无处使,而且你毫无办法,人生的无奈实在太多太多。
所以后人读者,读完这首词,一拍大腿,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这么好看,这么有才,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该怎么办呢?苏轼表示,至少还可以做一个好人,对人温柔一点,体谅别人一点,女孩哪怕迟到了,没什么,撕下身上的蜘蛛网,也还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在人生的棋局里,未必能一路赢到底的,但人格这一局,千万不能输。
看看那个龇牙咧嘴的下属,没有才华、没有人生的厚度、没有与他人共情能力的人,才总是有着大大的脾气。
撰文 | 易之 编辑 | 程援探 陈雪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