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每次都要绕远路真相,你可能只知道一半
诸葛亮北伐,一直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为啥总是绕远路?
诸葛亮的基地在汉中,战略目标是首先拿下关中,然后再进取中原。按常理来说,这就要向东北抄近道直接进攻关中平原。
汉中到长安,最近的路只有780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选择的却是先到陇西天水郡一带,再向东打长安,距离加起来近1500里,也就是说,足足远了一倍。
下图就是第一次北伐的路线图。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条原因,秦岭路太难走。
秦岭把汉中和关中隔开,其中有三条山道,一是子午谷,一是斜谷,一是骆谷。
其中最好走的一条路是斜谷,路与河谷平行,但地势北高南低,从北往南好走,但从南往北不好走。所以曹军打汉中敢于从斜谷南下,诸葛亮最初北伐时,却不敢直接走斜谷。因为几条谷道有一个共同特点,山路崎岖,不利于大部队行进。
有多不好走?据记载,汉朝时南北通行,驮货物的牛马经常有累死的。这么个走法,士兵们翻越了山路到了关中,个个累的筋疲力尽,哪还有力气打仗?
魏延向诸葛亮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突袭长安,结果被谨慎的诸葛亮断然否定。为什么?
一是长安有魏国重兵驻守,极难打下。孤注一掷地把重兵派过去,一旦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战斗,魏军主力咬住蜀军,蜀军退也来不及退,打又持续不了多久——后勤补给很难从秦岭的南面运过来。
二是即便打下来,也难以坚守。原因还是后勤问题,从汉中运粮极其困难。在关中就地征粮又无异于天方夜谭。关中的老百姓可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天天盼着诸葛丞相恢复汉室江山。一旦蜀军杀进来,关中老百姓是敢于拿刀子和诸葛丞相拼命的。
诸葛亮是不会做赔本生意的。
所以,诸葛亮选择了路相对比较平坦的陇西地区,这个方向,魏国的防守力量比较薄弱。所以蜀军第一次北伐,刚一到陇西,就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形成了堵门进攻关中的态势。魏明帝曹睿几乎吓尿,赶紧调集大军到长安救火。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读史比较细心,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只有五次,但为了照顾传统说法,仍以六出祁山指代蜀汉北伐),其中最后一次,就是走的近路,从斜谷北上,直接打进关中腹地。
也就是说,诸葛亮并不全是绕远路。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前几次北伐绕道祁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切割陇西。
东汉末年,陇西的少数民族势力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羌、氐两大族在陇西陇南的活动十分猖獗。曹操虽然击败了马超,夺取了对凉州一带的控制权,但始终没有彻底的降服羌人和氐人。
以曹操之强,当年带兵南下打汉中张鲁,怕后路被氐人断了,先挥师西进,狠狠打了一顿氐人,然后才敢继续进攻汉中。直到曹丕、曹睿时代,魏国仍然没有稳固地掌握陇西。
所以,诸葛亮北出祁山,真正目的有二,一是从祁山、陇山进攻关中,二是斩断陇西与关中的联系。
第一个目的,是一千多年来我们比较熟知的,也是易于理解的。
第二个目的,才真正显示出了诸葛亮的毒辣。
既然陇西是一锅夹生饭,诸葛亮就索性让它更夹生一些。蜀军北出祁山,打的魏国无力顾及陇西,给羌、氐部族制造了起兵作乱的机会。
魏国也怕陇西失控,在诸葛亮一出祁山后,不断增强陇西的防守力度,许多兵力被分派到陇西诸郡。可以说,魏军在一定程度上被诸葛亮调动了,关中的兵力密度被摊薄了。这样一来,进攻关中的难度无疑就下降了。
然而不幸的是,蜀、魏两国国力毕竟差距大太,即使魏军奔波在漫长的防守线上,仍然保有极其强大的野战兵团,而且在诸葛亮不断进攻的情况下,还有能力发起反击。
所以,诸葛亮发动的最后一次北伐,一改前几次绕远道、切陇西的进攻路线,选择了难度非常大的斜谷道进兵,不过是因为连年动兵,蜀国耗不过魏国了,才不得已缩短用兵时间,兵行险招。
手头只有这么点资本,不好办啊。相比曹真、司马懿的财大气粗,谨小慎微的孔明真是可怜。
然而即使是这样,诸葛亮仍然打的魏国“畏蜀如虎”,蜀军进攻至渭河一线,在五丈原开始了屯田,只需要一年时间,诸葛亮就可能基本解决粮食问题。
只可惜,正如唐人罗隐的那首诗所云: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孔明几乎击败了所有敌人,却最终败在上天手里。渭南屯田才过了几个月,诸葛亮便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去世了。他的屯田驻兵政策,也随着生命的终结而中途夭折。蜀军在看到北伐成功的一线曙光后,不得不扼腕而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