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一号造假案后续
【摘抄】
2月25日凌晨2时,意外出现了一个来自“Robin.cpliu”的邀请。ENSOC总裁名为Robin Liu,是陈进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师弟。他十分信任陈进,对ENSOC情况或许并不知情。以陈进的性格,也不可能和他说。
“陈进绝对是一个好人,他乐意回国报效……”“Robin.cpliu”难掩情绪的激动。
当记者就“ENSOC事件”的具体细节询问“Robin.cpliu”时,他的回答简短而冷淡:“我对ENSOC公司所知不多,因为我在美国密西西比的杰克逊州立(Jackson)大学工作。
ENSOC公司的注册人为“Jin Chen”。注册人‘Jin chen’签名与《合作协议》中甲方总裁‘Robin C.P.Liu’签名都为陈进”一说,“Robin.cpliu”回答:“我对此没有评论,因为我已忘记这个细节。”
对于陈进为何在“‘汉芯一号’造假案”事发后长期失语,“Robin.cpliu”说,“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想自我保护。我了解他,遇到类似情境,陈进一直是虚弱(weak)的。”
当记者询问ENSOC公司的“厂房地址”、“用了多少设备”及“为何成立于2003年的高科技公司却在互联网上找不到营销信息”时,“Robin.cpliu”答:“你已知ENSOC在‘陈进’名下,我对此没有任何评论。“Robin.cpliu”语气诚恳的表示:“我想帮助陈进,所以,也许我是有一定偏向性(a little biased)的。”
“Robin.cpliu”接着说,“陈进曾经、现在、将来也是一个好的工程师,我知道他犯了一些错误,这也在我之前的预料中。我曾劝过他,在发布‘好’的DSP前一定要低调。”
当记者问:“您认为陈进的‘汉芯一号’是真是假?”时,“Robin.cpliu”如此回应:“你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一个错误的人。事实上,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我也在期待一个公正的结局。”
“不过,我也担心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没有答案。”“Robin.cpliu”说。
海外陈进
陈进的美国学历介绍后还有一句说明:“(陈进)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检测方面的研究。”
“陈进的导师Jacob Abraham有很高知名度,但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测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Jacob Abraham教授的研究领域为:芯片测试及面向测试的设计(Testing)、验证、硬件的形式化验证以及软件测试(Verification)、以及测试中的容错性研究(Fault Tolerance)。
(记者能找到的仅有一篇)陈进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会议论文《一种新的针对模拟及混合信号电路参量测试的测试集设计》。这个论文表明,陈进涉及的是关于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的测试,和数字DSP的构架设计没有关系。
如果陈进改变研究方向,要在IC设计领域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还是得在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他说,“但通过ieeexplore这个专业搜索引擎,并未检索到。
虽然求学期间并非专攻DSP设计领域,但之后的职业经历,是否能够支撑起陈进对“汉芯一号”的研发?
上海网站关于陈进的介绍称,(陈进)先后在美国IBM、Motorola、Analog Device公司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而在上海交大内部网站的类似介绍中,并没有“IBM”公司。陈进从未在IBM公司工作过。
陈进毕业于1998年1月,在2000年3月回国,假设在1998到2000年3月前的两年多时间,陈进曾在Motorola工作,但这里还要扣除他“在IBM”和“Analog Device”的工作经历。在国外的任何一个公司,即使是聪明加上机遇,不待到5年,也很难摸清全数字的DSP设计。除非是IC设计专业出身,否则难以应聘到DSL设计的岗位。在国外,博士毕业通常有两个就业途径,一种是进入大学教职,一种是进入大公司从事研究。对于后者,一般从事的是和博士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即便他能转行从事芯片设计,在两年时间就能从新手上升为芯片设计经理,在Moto这样的跨国公司也不太可能。
陈进在德州大学的研究课题为电路模拟和测试方法,而毕业后在奥斯汀Motorola下属的无线通讯分部工作,其职责是集成电路的产品测试,因此根本没有‘近十年在美国高校和工业界从事集成电路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直接经验’。陈进在读博士时还曾到Analog Device公司实习,在Motorola工作的职称是‘高级电子工程师’,从未‘先后在美国Motorola、Analog Device公司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资料指出,“陈进从未‘主要从事高速无线通讯芯片和DSP核心电路的开发’,从未“担任多项重大SOC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负责人’。”
“Robin.cpliu”对记者强调:“我希望调查组在对中国的IC产业有深入了解后,能对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见解。”设计DSP涉及的技术领域太多,缺了一环都不行,凭一个人是偷不了的。而那些公司成功的原因在能够对此消化,并融合自己特有的技术,这时候设计出来的东西已完全不同。他认为,“就DSP设计来说,哪怕芯片已经设计出来,但没有完备的工具链,没有对工业应用的支持,设备厂商很少敢使用。这里不存在道德问题,而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此时已达到偷窃,不能消化和严重‘欺诈’资金的行为。
归国:一个“神话”的诞生
在回国前一个月,陈进曾在飞思卡尔无线通讯分部下属的模拟电路设计组学了一个月的模拟电路设计。回国后,陈进在为时不长的第一份工作——飞思卡尔中国苏州新区分部,组织了一个模拟电路设计组。离开飞思卡尔中国苏州后,陈进曾希望投身上海复旦或交大,2000年5月,陈进回到上海交大,组建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并开始国家863项目‘汉芯DSP芯片’的研发。2002年9月汉芯产业化工作展开。2002年12月24日,‘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中,陈进投入资金9.5万元,占95%股份,担任监事。另有一执行董事为小股份交大R学院院长占5%股份。二人皆为自然人股东。
二人呈工商局的书面材料中称,“陈进博士拥有集成电路方面多项专利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旦产业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由于成果属陈博士个人所有,为了鼓励留学生回上海创业的积极性,并且充分保障陈进博士的个人协议,因此我们(破例)达成了协议,陈进博士在新公司中占95%股份”。
“当时,交大正渴望出成绩,见到‘汉芯”,如获法宝。”不止一个人向记者表示。2003年1月10日,“汉芯一号”申请6项专利和布图设计保护。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完成测试报告。
而两天后,汉芯公司突然股东大洗牌。自然人陈进投入7.5万元货币资金占15%股份,自然人李飞鸣投入2.5万元占5%股份,大股东变为上海紫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F),投入40万占80%股份。
这次股权变更完全后之久,2003年2月26日,“汉芯一号”诞生新闻发布会高调进行。
3月22日陈进个人出资由7.5万增加至45万。在这次增资前夕的3月5日,陈进与自己名下的ENSOC公司完成了一笔交易——陈以“美国ENSOC公司负责 ‘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向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
2003年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高调挂牌。陈进则既是汉芯公司负责人,也是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
2004年3月22日上海交大办公室同意参股汉芯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变为428.6万元,上海紫晨255万59.5%;上海紫竹创业64.3万15%;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64.3万15%;自然人陈进45万10.5%。公司名变为“上海交大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2004年6月4日。公司资本公积金中的4662.84万元转增注册资本。交大汉芯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5091.44万元。陈进从1年半前的7.5万元蜕变为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余元的自然人股东,其个人在汉芯公司的资本增值近80倍,与这个财富神话一齐膨胀的,则是陈进“官、商、学”一体的新世代科技神话。
又一个1年半之后,一位举报人按下键盘将举报信公诸于网络。
【正文】
汉芯一号造假案后续:陈进私人档案调查
记者 杨琳桦 左志坚 上海报道
2月28日,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SSIPEX)新址笼罩在滂沱大雨中。数日前神秘的“深圳之行”后,陈进——“‘汉芯一号’造假案”漩涡中心的人物——再次现身。
11时10分,厚重的玻璃门内,身兼交易中心CEO一职的陈进,正端坐公司会议室,与两位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交谈。陈进不时将手机拿起,注视玻璃门外本报记者打来的电话,但始终没有接听。此时的陈进,几无表情,仿佛从未有电话造访。
“他正在开会,一会出来找你们。”在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安排下,记者在一间休息室等待陈进。但中午12时30分,记者被告知,“因为另一场会议需要,陈进已先回交大了”。
“Robin liu”现身
2月25日凌晨2时,记者的即时通讯工具Google Talk上,意外出现了一个来自“Robin.cpliu”的邀请。
本报曾在之前2月20日《陈进与Jin Chen的对敲游戏》的报道中披露:2003年3月5日陈进以“美国ENSOC公司负责汉芯Edsp21600(即‘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向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Invoice)。而这实际上只不过是陈进与自己名下的ENSOC公司完成的一笔交易——虽然合同的甲方,ENSOC总裁名为Robin Liu,是陈进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师弟。
“Robin Liu”后来改名‘Robin.cpLiu’。”此前,举报人曾告诉记者:“但他十分信任陈进,对ENSOC情况或许并不知情。以陈进的性格,也不可能和他说。
“陈进绝对是一个好人,他乐意回国报效……”2月25日凌晨,Google Talk对面的“Robin.cpliu”难掩情绪的激动。
当记者就“ENSOC事件”的具体细节询问“Robin.cpliu”时,他的回答简短而冷淡:“我对ENSOC公司所知不多,因为我在美国密西西比的杰克逊州立(Jackson)大学工作。
2月20日下午1时,记者打开了举报人再次提供给记者的——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市Travis郡郡办事员——,内容显示ENSOC公司的注册人为“Jin Chen”。
就举报人指称,“对比笔迹”可见ENSOC公司的注册人‘Jin chen’签名与《合作协议》中甲方总裁‘Robin C.P.Liu’签名都为陈进”一说,“Robin.cpliu”回答:“我对此没有评论,因为我已忘记这个细节。”
“我没有陈进现在的手机号码,他已经很久没与我联系。”对于陈进为何在“‘汉芯一号’造假案”事发后长期失语,“Robin.cpliu”说,“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想自我保护。我了解他,遇到类似情境,陈进一直是虚弱(weak)的。”
2月28日凌晨1时50分,“Robin.cpliu”的态度发生了些许变化。当记者“ENSOC”一事在猜想其询问ENSOC公司的“厂房地址”、“用了多少设备”及为何成立于2003年的高科技公司却在互联网上找不到营销信息”时,“Robin.cpliu”答:“你已知ENSOC在‘陈进’名下,我对此没有任何评论。
5分钟后,“Robin.cpliu”语气诚恳的表示:“我想帮助陈进,所以,也许我是有一定偏向性(a little biased)的。”
“Robin.cpliu”接着说,“陈进曾经、现在、将来也是一个好的工程师,我知道他犯了一些错误,这也在我之前的预料中。我曾劝过他,在发布‘好’的DSP前一定要低调。”
当记者问:“您认为陈进的‘汉芯一号’是真是假?”时,“Robin.cpliu”如此回应:你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一个错误的人。事实上,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我也在期待一个公正的结局。”
“不过,我也担心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没有答案。”“Robin.cpliu”说。
此外,“Robin.cpliu”还向记者表示,“请告诉‘最新调查组’,我将支持陈进回答所有的问题。也请告诉陈进,他应该向公众说明整个过程,负责和诚实地承担责任,我会支持他东山再起。”
但“Robin.cpliu”一再表示,请删除我们的文字记录,我不希望留下任何文本,我也将否认我说过的所有话。”
海外陈进
海外的陈进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学业与职业之间,有多少的未解之谜?
记者在上海网站发现,陈进的美国学历介绍后还有一句说明:“(陈进)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检测方面的研究。”
而在上海交大内部网站关于陈进简历的介绍上,则写明:“(陈进)具有近十年在美国高校和工业界从事集成电路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直接经验,在各类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集成电路方面的专项论文14篇。”
“从陈进的博士毕业论文看,他的求学方向是模拟电路测试,并非DSP设计。”2月26日凌晨3时,一位在海外从事DSP设计的华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陈进的导师Jacob Abraham有很高知名度,但研究领域是集成电路测试。”
“我很忙,我也不希望媒体引用我的话。”2月25日凌晨2时,始终不回记者邮件的Jacob Abraham教授挂断了电话。
随后,记者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研究中心(cerc.utexas.edu)发现,Jacob Abraham教授的研究领域分析为:芯片测试及面向测试的设计(Testing);验证:硬件的形式化验证以及软件测试(Verification);以及测试中的容错性研究(Fault Tolerance)。
2月26日凌晨4时,记者通过网络在IC行业权威机构——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论文检索网站上找到(记者能找到的仅有一篇)陈进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会议论文——《一种新的针对模拟及混合信号电路参量测试的测试集设计》。
“这个论文表明,陈进涉及的是关于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的测试,和数字DSP的构架设计没有关系。除非研究方向有很大改变,因为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有延续性,一般作者会在自己文章的引用列表中注明以往发表的文章,但这篇文章中没有类似信息。”上述海外业内人士说:“有一种可能是,在这篇文章发表前(1997年),陈进还没有在IEEE上发过关于这个方向的文章,但不排除他处于某种原因没有引用以前发表的文章。”
“但是,如果陈进改变研究方向,要在IC设计领域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还是得在IEEE。”他说,“但通过ieeexplore这个专业搜索引擎,并未检索到。”
此外,记者还通过google搜索到了作者署名中有陈进的另一篇文章——《使用时域响应参数的模拟测试》,陈进是第二作者,但方向同样在测试领域。
虽然求学期间并非专攻DSP设计领域,但之后的职业经历,是否能够支撑起陈进对“汉芯一号”的研发?
上海网站关于陈进的介绍称,(陈进)先后在美国IBM、Motorola、Analog Device公司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而在上海交大内部网站的类似介绍中,并没有“IBM”公司。
“陈进从未在IBM公司工作过。”此前,举报人曾告诉记者,“在我收集的资料中,有陈进美国读书同学的证实。”
“即使陈进曾去IBM工作,IBM在处理器设计领域从事的也是通用处理器研究(如IBM的PowerPC是一款RISC通用处理器),主要用于PC和服务器及嵌入式系统。”上述海外人士说:“和DSP巨头德州仪器(TI)不同,IBM没有主要适用于高性能数据信号处理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这就像重型卡车制造厂和小轿车制造厂虽然都是生产汽车,但其工业经验完全不同。”
而据上海网站和当时媒体的公开资料,陈进毕业于1998年1月,在2000年3月回国,假设在1998到2000年3月前的两年多时间,陈进曾在Motorola工作,但这里还要扣除他“在IBM”和“Analog Device”的工作经历。
“在国外的任何一个公司,即使是聪明加上机遇,不待到5年,也很难摸清全数字的DSP设计。”上述海外DSL业内人士说:“首先,除非是IC设计专业出身,否则难以应聘到DSL设计的岗位。”
他介绍,“在国外,博士毕业通常有两个就业途径,一种是进入大学教职,一种是进入大公司从事研究。对于后者,一般从事的是和博士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以陈进的背景,在Moto从事芯片设计的可能性很小。即便他能转行从事芯片设计,在两年时间就能从新手上升为芯片设计经理,在Moto这样的跨国公司也不太可能。”
据举报人向本报提供的“海外事实搜集”资料:“陈进在德州大学的研究课题为电路模拟和测试方法,而毕业后在奥斯汀Motorola下属的无线通讯分部工作,其职责是集成电路的产品测试,因此根本没有‘近十年在美国高校和工业界从事集成电路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直接经验’。”
“陈进在读博士时还曾到Analog Device公司实习,在Motorola工作的职称是‘Staff(Senior+)Electronic Engineer’,也就是‘高级电子工程师’,从未‘先后在美国Motorola、Analog Device公司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
同时,资料指出,“陈进从未‘主要从事高速无线通讯芯片和DSP核心电路的开发’,从未“担任多项重大SOC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负责人’。”
截止发稿前,美国飞思卡尔公司仍未对记者的电子邮件做出回复。
“飞思卡尔未必会做出回应,他们会权衡利弊。”一位从事DSP设计的业内人士说:“一般来说,一个DSP的升级时间是两年,‘DSP56858’对于飞思卡尔基本已过气,而它们不可能希望因追究责任而失去中国市场。”
“每个国家在发展技术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故事。”2月25日凌晨,“Robin.cpliu”对记者强调:“我希望调查组在对中国的IC产业有深入了解后,能对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见解。”
“的确,很多高科技企业在成立初期都是模仿他人的现有技术才得以发展。”上述海外业内人士认为:“但设计DSP涉及的技术领域太多,缺了一环都不行,凭一个人是偷不了的。而那些公司成功的原因在能够对此消化,并融合自己特有的技术,这时候设计出来的东西已完全不同。”
他认为,“就DSP设计来说,哪怕芯片已经设计出来,但没有完备的工具链,没有对工业应用的支持,设备厂商很少敢使用。这里不存在道德问题,而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
“偷窃技术问题不是关键。”另一从事DSP设备的业内人士说:“真正的问题在此事已达到偷窃,不能消化和严重‘欺诈’资金的行为。”
归国:一个“神话”的诞生
据举报人称,“几年前,陈进还骑着一辆单车”的样子,到现在还在他的脑海翻转。”几年时间,已今非昔比。”
根据他此前提供的“资料”说法:“在回国前一个月,陈进曾在飞思卡尔无线通讯分布下属的模拟电路设计组学了一个月的模拟电路设计。回国后,陈进在为时不长的第一份工作——飞思卡尔中国苏州新区分部,组织了一个模拟电路设计组。”
“资料”进一步说:“因为没有专业基础,模拟电路设计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学好。因此,陈进的模拟电路组拿不到项目,此事不了了之。”
“离开飞思卡尔中国苏州后,陈进曾希望投身上海复旦或交大,我也曾收到过他的简历。”原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现同济大学整体引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林争辉告诉记者:“我当时的感觉是,他简历上显示的信息主要在测试领域。”
据林争辉介绍,此后陈进“由当时上海交大的一位计算机系主任引见,来到交大。”
根据媒体和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网站的公开报道,“2000年5月,陈进回到上海交大,组建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并开始国家863项目‘汉芯DSP芯片’的研发。2002年9月汉芯产业化工作展开。2002年12月24日,‘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据记者查实,该公司中,陈进投入资金9.5万元,占95%股份,担任监事。公司另有一执行董事为小股份交大R学院院长F先生投资0.5万元占5%股份。二人皆为自然人股东。
按照上海工商局的有关规定:2个股东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时,大股东的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能超过90%,那么为何陈进能够独享95%?
据记者了解,当时陈进与F先生曾为此向市工商局去函说明。记者看到二人呈工商局的书面材料中称,“陈进博士拥有集成电路方面多项专利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旦产业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由于成果属陈博个人所有,为了鼓励留学生回上海创业的积极性,并且充分保障陈进博士的个人协议,因此我们达成了协议,陈进博士在新公司中占95%股份”。
“当时,交大正渴望出成绩,见到‘汉芯”,如获法宝。”不止一个人向记者表示。
材料续称,汉芯科技的成立,“有助于通过交通大学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来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进行投资,对闵行区高薪技术产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恳请闵行区工商局特批”。
2003年1月10日,“汉芯一号”申请6项专利和布图设计保护。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完成测试报告。
而两天后,汉芯公司突然股东大洗牌。自然人陈进投入7.5万元货币资金占15%股份,自然人李飞鸣投入2.5万元占5%股份,大股东变为上海紫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F),投入40万占80%股份。
这次股权变更完全后之久,2003年2月26日,“汉芯一号”诞生新闻发布会高调进行。
3月22日陈进等三股东在汉芯公司股份不变,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0万元,意味着陈进个人出资由7.5万增加至45万。
举报人曾指出,在这次增资前夕的3月5日,陈进与自己名下的ENSOC公司完成了一笔交易——陈以“美国ENSOC公司负责汉芯Edsp21600(即‘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向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Ievoice)。
2003年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高调挂牌。该学院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全公司化的运作体制。许多研究生即为汉芯团队的研发人员。陈进则既是汉芯公司负责人,也是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
2004年3月22日上海交大办公室同意参股汉芯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变为428.6万元,上海紫晨255万59.5%;上海紫竹创业64.3万15%;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64.3万15%;自然人陈进45万10.5%。公司名变为“上海交大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汉芯公司校办发文确认,“该公司可以冠‘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
2004年6月4日。四股东股比不变,公司资本公积金中的4662.84万元转增注册资本。交大汉芯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5091.44万元。
斯时,陈进从1年半前的7.5万元占15%股份,蜕变为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余元的公司中10.5%的自然人股东,其个人在汉芯公司的资本增值近80倍,创下一个财富神话。与这个财富神话一齐膨胀的,则是陈进“官、商、学”一体的新世代科技神话。
又一个1年半之后,一位举报人按下键盘将举报信公诸于网络。
2007-8-9
ido.3mt/pc/200603/2006030338175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