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男”与古代女性择偶标准
作家冯唐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文章里,列出了10 个中年“油腻男”的标准。
有趣的是,在古代,也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准。
古代夸人用“油腻”
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里写到诗人、诗论家方回,就把他当作了油腻男的典型。
书中原话是“方回十一可斩”,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方回应该被砍头的十一个理由”。
这十一个理由包括:贪小便宜、厚颜无耻、倚老卖老、老而好色、狭隘自大等,无一不是如今“油腻男”的恶习。
不过,在古代,“油腻”这个词,并不是用来形容人到中年时期的行为猥琐。
而是用来夸人长得好的,算是个褒义词。
试想那时不少民众都吃不饱,胖子少,脸上的油光也少。
所以古代夸人,常常夸人皮肤像猪油。
比如,《诗经》里的“肤如凝脂”,不就是说皮肤很油腻吗?
按现在的标准看,油腻有两层意思,一是外表油腻,二是内心油腻。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在古代,能归类为油腻的名人很多。
比如,经年累月不洗澡的白居易,他写诗道: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
意思就是一年不洗澡,一洗瘦几斤。
更有名的例子当属王安石,不仅不洗澡,脸也不洗,有次去见宋神宗,虱子爬到了胡须上。
皇帝看到实在憋不住了,笑出了声。
即便出了这么大的丑,王安石依旧我行我素。
还有刘备,在今天网友的眼光下,很可能就是一个油腻的胖子。
刘备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备住荆州数年,尝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刘备悲伤的原因,显然不是变得“胖而油腻”,而是虚掷光阴,无所作为。
内心“油腻”的古人,恐怕唐代诗人宋之问算一个。
他虽有才华,却一直想成为武则天的男宠。
让人奇怪的是,虽然身材伟岸、仪表堂堂的宋之问经常扈从武则天朝会、出巡,武则天却一点没有把他收入后宫的意思。
宋之问写奏章请求加入,武则天没同意。
宋之问又写了一首幽怨的诗: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大意是,虽然你是银河可望而不可及,但我还是希望能乘竹筏去亲近你。
据说武则天看到这首诗后表示:
“吾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
这里的“口过”就是“口臭”。
对武则天,宋之问是无尽谄媚,对朋友则是卖友求荣。
武则天死后,武三思因与韦皇后私通,复被重用。
朝中大臣愤恨不已,张仲之与王同皎便密谋,要杀武三思。
当时,宋之问正在张仲之家里避难,听到这个密谋,他丝毫不顾张仲之收留他的恩情,直接告发,导致这二人被杀。
更骇人听闻的,则是他“因诗杀人”的传闻。
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
刘希夷不从,宋之问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杀人夺诗。
刘肃的《大唐新语》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先提到宋之问“杀甥夺诗”的文献
这已经不是油腻了,而是无耻。
与之类似,方回最应该被砍头的理由,则是他卖国求荣的“事迹”。
根据周密的记载,方回临危受命,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抵挡元军。
上任之初,他慷慨陈词:
誓死保卫严州,与严州军民共存亡。
元军一来,方知州就不见了。
大家还以为他自尽殉国了,却没料到他早早出城投降了:
“迎降于三十里外,鞑帽毡裘,跨马而还,有自得之色。”
之后他还打着元军的旗号,到处搜刮民脂民膏。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
与方回类似的,还有明末的钱谦益。
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
“水太冷,不能下。”
然后就打开城门投降了,还不如妓女出身的柳如是有气节。
从某种程度上看,柳如是更像是一个现代女性。
明清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她就是典型代表。
柳如是敢置封建礼教于不顾,经常身穿士子装束,与公子哥们称兄道弟,和他们平起平坐,饮酒赋诗。
她喜欢上了高大帅气、有才华更有气节的陈子龙,居然写出了一篇《男洛神赋》,把陈子龙比作洛神。
在那样的年代,她竟然敢这么品评男人,心气之高、胆子之大,令人咋舌。
但遗憾的是,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柳如是和陈子龙还是没有缘分。
后来,柳如是与钱谦益结缘,也是女方主动。
柳如是直接换上男装,开着船就上钱谦益家里去了。
这样独立自主的女性,还真不多见。
哪怕是在社会风气相当开放的唐代,女人若不是皇帝、公主,也难有选择配偶的权利。
女道士鱼玄机与柳如是相似,都有才华,都与名士交往。
但面对抛弃她的有妇之夫李亿,她却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意思是你不喜欢我,还有别人喜欢我呀。
虽然有一点点要觉醒的意思了,还是仍然有依附男子之意。
那么,什么样的男人才是佳偶?
古代女子如何“择君”
宋玉、潘安显然受欢迎,石崇、王恺也都不错,但问题在于,在讲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古代社会,女人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且多少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怎么选,古代的女人最终还是会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既然没得选,那能不能不选了呢?
清代闺阁女作家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嫁。
《金鱼缘》的作者孙德英就是一生深居闺阁,终身未嫁。
不嫁的前提,就是家里有钱,养得起。
据统计,清代女作家人数最多的地方是长江下游,也就是传统意义中的江南。
而江南诸县中,女作家出现最多的是钱塘(今杭州),即清代弹词女作家陈端生的出生地,其次为常州,再次为吴(今苏州),无一不是经济富庶的地方。
清代绘本中的女性
这些女性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受过良好教育,出嫁之前在闺阁之中闲极无聊,就写起了弹词小说。
这些小说的共同点是,主角是女人,她们都要乔装成男人离家出走,然后像男人一样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这时,她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男人了。
以《再生缘》中的孟丽君为例,女扮男装的她当上宰相之后发现,那个她原来要仰视、服侍的夫君,居然成了自己的学生。
孟丽君与黄埔少华年画
那么,是继续当宰相呢,还是换回女装回去侍奉公婆和丈夫。
这根本不用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