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力的第三境界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只愿意进行浅层次的思考,几乎人人都希望能进行深度的思考。但希望并不等于会。《麻神理工深度思考法》就是能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的一本绝佳教材。
在这里,大家不要被“麻省理工”几个字和书封面介绍中的“系统动力学”几个字吓住,整本书其实还是蛮流畅,写得相对通俗易懂的。
但我又不得不说,真正能从头到尾通读下来,也并不是太容易。毕竟书中的内容容量比较大,又借“系统动力学”概念来谈思考方法,多少还是有一些挑战的。
下面,我从三个角度来谈谈我读《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收获。
1.思考时,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捕捉事物的本质我们都讲,思考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是,怎么抓呢?大家给出来的方法各不一样。在过去这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觉得各种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当然,也有其不足之处。
但在我读过的有关谈思考方法的书籍中,有两个人谈到的“麻省理工”,虽然侧重点有不同,但内核一致,就是思考方法要“科学”。可见,在麻省理工的读书和学习,对他们两个人影响有多大。
我说到的两个人,前一个人,就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在《思考的技术中》,提到了他在麻神省理工学习时给他的启示。他认为,在解决问题之前,对问题要不断重复假设、验证、实验。他得到了一个最宝贵的经验,就是结论一定是被实验验证过的。
第二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平井孝志。他则借助了麻省理工斯隆学院的明星课程“系统动力学”的概念,谈了如何从模型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来观察事物的本质,以及如何用四步法建立深度思考模型。
如果在阅读中,能将他们两个人的观点互相印证的话,会更加理解在思考时,使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大前研一在麻省理工的时候,学的是核物理,是个纯粹是所谓理工男,而平井孝志则是做学术性研究的。
2.从模式到模型,才是深度思考的真正关键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阅读一些谈思考方法的书籍。在过去,我学到的最对我最有用的思考技巧,就是框架式思维,也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模式。
比如,SWOT。在商业上,SWOT是最常被用到的一种框架模型。S(Strength)是指优势,W(Weakeness)是指劣势,O(Opportunity)是指机会,T(Threat)是指威胁。这是一种典型的2×2矩阵式思考模式,也是一种信息整理的有效框架。
我觉得这种思考模式,在思考商业问题上,可以让我们迅速展开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归类填入到不同的框架里面,有助于我们快速理解相关问题。
有趣的是,平井孝志也引用了这张图,并补充了一些新的东西进去。我先给出图,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跟我们惯常应用的SWOT有什么不同。然后,下面,我谈谈我对平井孝志的看法。
在这个图上,平井孝志加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个也就是时间轴,从过去、现在、未来看SWOT;另外一个,是结合了优势与机会,劣势与威胁,推导出了4种策略。
也就是说,平井孝志让思考变得立体了,通过他添加的这些内容,我们再掉过头来用同样的工具来分析原来的问题的话,视角会变得更全面,而且维度变高了,有一种原来只是在地面上看,现在变成了空中俯瞰的感觉。
甚至还有视野瞬间扩大,具有了穿透能力和环视能力的感觉。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工具,他从经向增加了“内部自由度”、“外部环境”分类,纬向将优势与机会结合,劣势与威胁结合,这就有了一种2×2×2×2矩阵思考方式。在这个矩阵中,我们的思考方式由从四个要素方面思考变成了360°无死角的思考模式。
而时间轴的使用,则是对问题分了层,让我们思考的时候,有了从过去探究现在成因的概念,有了从现在预测未来发展规律的意识。这种分层的思考方式,使得我们在思考完全变成了立体模式。
实际上,这就是平井孝志整本书里所将的深度思考的秘诀。也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是照搬模式,去搜集信息,而是要打破思维定式,通过挖掘和观察和建立事物背后的模型和动力机制,从而真正弄明白事物的本质。
在这里,有两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模型和动力机制。
所谓模型,就是指剥离了细枝末节后的抽象概念图。如下图:
(插播一下,如果有朋友读过我写的《高纬度思考法》的书评的话,应该记得,在那本书中,细谷功曾说,抽象化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模式,是人类智慧的一次飞跃性进步。如果你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不妨回去再翻翻那篇书评。)
在这里,建立模型是为了了解全貌,把握问题的整体构造,将它们提炼出来,精简并抽象化,从而用于更有效率地理解和观察事物的本质。
所谓的动力机制,是指引入时间轴,从而用于观察随着时间变化,会出现怎样的动态。比如:
3、思考能力的三个境界这个部分想谈的内容,不是纯粹来自《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而是来自我最近联连续读过的三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
前一段时间,大约是4月份,我读了《极简思考》。在《极简思考》中,我对结构化思维印象深刻。读完后,我写了一篇书评,叫《比你优秀的人,不是比你更聪明,而是比你更加会结构化思维》,题目就是我想表达的中心意思。现在,再回头重读,我觉得,能娴熟使用结构化思维,在遇到问题后,能应用模式进行快速思考,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一个境界。
两个多月之后,也就是7月初,我读了另外一本谈思维的书,叫《高维度思考法》,因为与读《极简思考》时间隔的很近,所以读的时候,我很容易就将两者的内容联系到了一起。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升维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能应用结构化思维快速思考的技术上,并能升到高维思考,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二个境界。
通过读《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我的最新收获是,在观察事物和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会娴熟应用结构化思维,懂得升维到高维思考问题,还要学会突破结构化思维和高维思考的限制,不要陷入到模式化中去,懂得用观察模型×动力机制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的话,这样能让我们更深层思考问题,这算是思考能力的第三个境界吧。
横跨几个月,对三本书的阅读、学习和实践,使得我对思考方法的理解、认知和应用,完全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收获还是蛮多的。所以,我建议你有空的时候,不妨也用我读读三本书类似的方法,做做虽然主题相似,但有一定跨度的书。有时候,这种读书法,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书里不曾讲到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