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么选,才能不后悔

07-1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大学怎么选,才能不后悔

从6岁上小学算起,到高考铁窗苦读十余年,多少沉冤一朝雪,你得了多少分?操劳“大半辈子”,手里的“积分”能落哪儿的户?十二年老工龄一买断,换来的“钱”能买几环的房?


不是我这个过来人吓唬小孩,不要以为高考完了就万事大吉,真正决定命运的时刻才刚刚到来:怎么选专业?或者对我们当中大多数人来说:如何用手中有限的分数换取最好的学校、最有前景的专业、最想要的未来?

 

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


选专业,我不由自主就听了我妈的

 

也许你自认为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但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很多因素都在影响你的选择,对我们亚洲小朋友来说,亲戚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席娜·伊加尔(Sheena Iyengar)教授是研究选择的专家,她和她的团队化繁为简,在众多影响选择的因素中抽离出了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有一个有趣的因素是文化背景。

 

他们做了这么一项实验。

 

伊加尔教授曾邀请白人小朋友(从小生活在更崇尚个人自由的环境)和亚裔小朋友(从小生活在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环境)来实验室做造句题。这些小朋友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词造句,第二组小朋友必须按照研究者选定的词造句;而在第三组,研究者跟小朋友撒了一个小小的谎,告诉他们必须按照母亲选定的词造句,而事实上,这些词也是研究者选出来的。

 

伊加尔教授有一个Ted演讲即名为“选择的艺术”。图片来源:ted


结果很有趣:白人小朋友和亚裔小朋友在自己做选择的时候,表现得水平相当,都不错;在完成“母亲指定”的任务时,亚裔小朋友表现得尤其好,白人小朋友表现得尤其差;而在完成实验者指定的任务时,无论是白人小朋友还是亚裔小朋友,都表现得很烂。

 

更有趣的是,当小朋友认为选择是由母亲或者同班同学做出的,亚裔小朋友不光成绩最好,完成任务的意愿也尤其高;而白人小朋友在成绩很低的同时,完成任务的意愿也出乎意料的低。


从这个研究里,不难看出,当个人更加关注人际关系时,选择似乎更容易受到亲人和朋友的影响。这跟生活在集体文化下的我们的日常经验还是颇为类似的,估计有不少人做选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参考亲朋好友的意见,尤其是针对重大选择,如果得到了亲人和朋友的支持,我们也更有意愿去做。





全国top50随便挑,可把我愁坏了

 

分数高,选择多,全国名校随便去,但是到底选哪一个呢?学霸的忧愁也是愁。毕竟,选项多少和幸福与否并不成正比。

 

早在2000年,伊加尔和列波尔就已经采用实验法探讨了选项数量对选择过程的影响。第一个实验中,他们在超市门口摆了果酱摊,邀请路过的人品尝不同品种的果酱。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不辞辛劳地每过一个小时就换一下果酱摊的摆设,有时桌子上会摆6种果酱,有时果酱多达24种。他们后来统计了不同摆设情况下,品尝果酱的路人的购买情况,结果发现,只有6种果酱可选的人,更有可能买果酱。


“挑花了眼”可能并不会让人获得更好的体验。图片来源:pixabay


第二个实验中,两位教授给不同班级的学生布置了命题作文。A班的学生需要从6个题目中选一个题目来写;B班的学生就惨了点,需要从30个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结果,到deadline的时候,B班有更多学生没有及时上交论文,上交的论文质量也比不上A班。

 

可以看到,当选项太多的时候,选择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过度选择”。当过多相似的选项出现时,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对每个选项进行权衡,这时不光不会有“坐拥三千佳丽”的“幸福感”,还会感到压力、混乱和不满,也更有可能后悔。所谓“过犹不及”“花多乱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3]。



掌握命运很焦虑,但你也不要放弃

 

放弃选择,听从命运安排会好一些吗?你可能会说这个小孩是不是有毛病,但当年多少人的专业就是放弃型的啊。

 

而这将会让你非常后悔。即使在面临最痛苦的选择时,也是如此。

 

伊加尔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和法国的法律制度都要求,对于先天性脑死亡的婴儿,成年人可以选择是否断掉维持婴儿生命体征的装置。只是,法国的决定是由专业医师做出的,而美国的家长则可以自行决定。


几年以后,法国的家长普遍表示: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让他们收获很多;而美国的家长则更有可能体会到悔恨和痛苦,他们会不断地问自己,如果做了另外的选择,现在会发生什么?然而,当采访人问美国的家长,他们是不是愿意放弃这个选择权时,美国家长给出的答案是:不!


或许,不后悔的选择并不存在,但选了总比没选要好。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片库

标签: # 小朋友 # 果酱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