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07-1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肥宅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曾几何时,“肥宅”还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词语,网上也有人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


1.长期对着电脑或是主机屏幕;

2.很少走出家门与人交流;

3.食量巨大,爱好仙贝,薯片,雪碧等高热量零食;

4.花费大把资金购置动漫周边或是明星CD等物品;

5.让人有厌恶感,长得肥、丑、不注重卫生……


如果说宅和长得胖,算是肥宅的最佳诠释,那么“肥宅快乐”就变得广泛了,成为许多人嘴里调侃的新词:


既有高富帅称自己为肥宅,也有居家码农将自己贴上肥宅的标签,还有贴地气的女神也自称肥宅......唯独诚信肥宅默默不语,内心也讨厌这群跨界抢标签的人。


无论是主动的宅,还是被动的宅,都离不开“快乐”两个字,这是动力源泉。


在快节奏的繁忙城市中,肥宅们情愿偏安一隅,宅在家里沉迷在精神世界中,尽可能地减少社交足迹,也不愿和虚伪的人打交道。


这种没有烦恼、忧虑的环境中,无需看人脸色,也不用被指指点点,一个人活得自在快活,如果再有一份日结300、无需学历技能和坐班要求的兼职,那就更好了。


只是在当下社会中,人们无法想象这种快乐,在他们眼里,很容易地就会将这群肥宅定义为社会蛆虫。


《白夜追凶》里,外卖员看不惯整天宅在家里的人,觉得浪费社会资源,而自己却在风餐露宿,拼死拼活,内心越发地扭曲。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事实上,整个社会都对肥宅群体有一种偏见,即使是最温和的揣测,也认为这个群体没有带来什么社会价值。


事实真的如此吗?


通常来说,这个肥宅群体里,有不少是自由职业者,拥有足以支撑自身宅的经济基础。他们同样有追求,只是大部分人追求财务自由,他们则寻求精神自由,对金钱的渴望不太高。


如今的宅也不再局限于动漫圈或某个群体,当生活便利到一定程度后,许多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宅的属性。


自称肥宅,总比别人叫自己死肥宅要好听一些。


而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丝毫不比70、80代的人要低,每周该拼命的拼命,该熬命的熬命,累到只剩下半条命,以至于周末懒得出门,情愿宅在家里,并成为一种常态。


即便如此,在长期伏案、朝九晚五(晚九)的工作中,无论你的身材曾经有多苗条,在逐渐下降的新陈代谢中,肚腩和赘肉如约而至,身体素质一天天变差,脸色暗黄、头发变差,成为广告中的典型素材。


多亏了科技的便利,以前吃饭还要专门跑去外面,现在可能跑不动了,依靠外卖就可以避免被朋友取笑秃顶的尴尬,只有朝夕相对同样脱发的同事,才能理解彼此的无奈。


你会发现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科技正一点点地让人变得更舒服,有更多权利去享受无需身体和社交的自由,这未曾不是一件坏事。


但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无意识中,每个人都将成为肥宅的一员,无法踏足远方。



当代的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60年1月19日,日美两国签署新的《日美安保条约》后,日本民众掀起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即安保斗争。


这场抗议行为,让日本认识到维稳的重要性,只有实行一系列愚民政策才能防止民众继续闹情绪。


四年后,日本在考试中采用“偏差值制度”,就是其中一个举措。


这个制度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和考试制度直接关连,也对学校的日常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偏差值的优等生,可以决定自己是选择东京大学还是早稻田大学,低偏差值的学生,意味着前途黯淡,过早地丧失人生追求,从而自我否定。


就好比班上总有一部分人注定会被保送名校,其他人心甘情愿地认命,没有任何人质疑这项持续了50多年的决策是错的。


也因此,造成了社会对高偏差值的人所从事的行业的认可,潜意识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低偏差值的人不必操劳,单方面接受灌输就行。


就此,社会阶层完美分开,步入到大前研一所描写的“低智商社会”中,日本年轻人越来越认可这种分层,老实地位居底层。在高福利政策下,越来越宅,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毫无斗志,信奉媒体说的每一句话,对谣言没有任何分辨能力。


肥宅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同样,他们的痛苦你也想象不到,那就是极度迷茫,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出路,活动范围无法离开方圆10米,也无法理解苟且活着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


除了面前摆着的多巴胺饮料,时刻提醒自己原来还活着之外。



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替代人类繁重无意义的工作,社会的生产效率将极大提高。


这固然会导致无数人失业下岗,但在高福利型的社会中,也会制造出更多肥宅,被心甘情愿地供养,不管自己主观上是否愿意这样,但现实就是如此。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部电影是《机器人总动员》,影片中由于地球环境恶劣,不适合居住,所有人都在高度自动化的飞船里生活,被机器人管家伺候。


这是“真理号”的宣传视频内容:


在这种舒适安逸、无需工作的环境中,人们变成了下面这种模样:


婴儿自出生起,就睡在漂浮舱上,无需走路:


一旦摔倒就站不起来,只能等到机器管家的到来:


我甚至怀疑他们已经肥到无法行动,只能需要借助机器来生殖繁衍,在高度机器化的社会里,人类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这样的生活,同样是每个肥宅梦寐以求的快乐,只要整艘飞船(社会)有充足的能量支撑,人们就能永远快乐下去。


而在中国,宅属性的起源地,是大学宿舍。


我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许多高中老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都会强调“现在辛苦一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毒鸡汤。殊不知,这句格言造就了无数肥宅。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高考结束后,我收到许多高中生的留言,在高考完的日子里,无一例外都是迷茫和焦虑,迫切于寻找各种人生意义,又对自己碌碌无为地混日子而感到羞愧。


这让我感到惊讶,当焦虑成为这代人的烙印后,似乎也成为时代创新的动力。


至少在当下中国,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压力和焦虑去拼搏,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


标签: # 社会 # 的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