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

07-1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它的成就不仅在文学方面,它包罗了中国的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当中涉及到的民俗、风俗描写,是红楼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历史文化的伴随物,民俗事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犹如一缕缕七色丝线,将人物与故事一个个贯穿起来,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物图、风情画。最终使它合成一幅万象纷呈、浑然一体的'风俗画卷',再现出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真实风貌!

一、岁时节日之俗

《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过年等。此外,还有立春、饯花神、小阳春、九九消寒会等。这些岁时节日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自古至今世代相传,成为一种民俗事象。

《红楼梦》有六回故事中写到元宵节和元宵节的活动。小说开卷即写甄士隐抱女儿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后来在看花灯中英莲被拐子拐走,伏下一幕令人感叹不已的动人故事。元妃省亲的故事安排在元宵节期间,小说中写到元妃命太监送灯谜,贾府上下忙于猜灯谜、制灯谜的景象。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子;中秋节,贾母率全府眷属赏月、联诗、吃瓜果月饼;除夕,宁国府祭宗祠、吃年饭、喝屠苏酒……都是岁时节日的民俗事象。

二、祭祀风俗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描写可以看出:

“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

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祭祀宗祠的习俗是满汉相结合的产物。

三、衣食住行之俗

贾府虽是贵族之家,但在衣食住行方面同常人一样是不可少的。他们主奴上下四五百口之众,不仅有男女之别,而且有上下等级之分。穿衣吃饭,居住行走,折射出社会结构的错动和封建末世的世风民情。

1、衣

贾府的饮食女性的穿戴融入了民俗文化的影子。从《红楼梦》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众多的满族民俗文化事象,服饰文化就是很明显的一例。

《红楼梦》反映的是清代社会生活,在服饰上自然要有满族的特点。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第三回) “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第二十五回)

以上所描绘的是主人公贾宝玉的服饰,这身打扮是比较典型的清代满族服饰。那“箭袖”“朝靴”以及“总编一根大辫”等,基本上体现了满族服饰的特征。

箭袖是满族服饰的代表。除了上面所说的“大红箭袖”外,在《红楼梦》其他章回中还有“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白蟒箭袖”“大红金蟒狐腋箭袖”“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等。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箭袖”不单单是一个袖子的问题,已经代表了一种满族服饰的样式。

靴子是满族传统服饰的一部分,也是满族骑射生活的具体体现。昔日,满族人不论男女都要出没于深山老林去狩猎,维持生计。他们不仅要穿长袍马褂,还要穿与之配套的靴子。在《红楼梦》中,不仅男人贾宝玉、贾蓉等要穿靴子,就是那些女子也要穿靴子。如第四十九回写黛玉、史湘云二人踏雪:

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湘云)脚下也穿着麀(yōu,母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臂、鹤势螂形。(第四十九回)

这里面黛玉、湘云二人,一个穿的是“羊皮小靴”,另一个穿的是“麀皮小靴”,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满族狩猎民族服饰的特点。

荷包是满族的一个重要佩饰。在《红楼梦》中,荷包屡有出现:

“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第八回)

“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第十七至十八回)

2、食

贾府的饮食更是讲究。其中也有一些民俗融入其中。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有一道菜叫茄鲞,其烹制过程就是贾府的饮食习俗的一个写照:

“将茄子削皮,切成均匀小丁。鸡胸脯肉用水洗净,沥干,用刀轻轻拍松,切成小丁。将各种干果去皮用油炸酥脆;香菇、鲜蘑、豆腐干,红绿青椒切成小丁。

鸡油烧热,放入茄子丁炸成金黄色沥去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煸出香味,再放入茄丁、糟酒、酱油、盐、糖、醋、清汤,使茄丁煨透入味,勾芡,汤汁快干时出勺。香油烧至五成热,放入鲜蘑、香菇、豆腐干、红绿青椒丁及各种干果仁,沥去油后,加糟油一拌,香味扑鼻。把准备好的鸡胸脯肉炒熟,再加入罐子里的美味一拌。”

曹雪芹之所以写了很多关于烹饪之学的精义,我想他是想表达在最普通的常品中显示的心思智慧、手段技巧。其中有很多事物就是我们有详细的菜谱,仍旧无法做出其精髓。

“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稻粳米饭”这段简单的饭菜,看其规模不大,但是笔墨之间足以令人如同鼻闻眼见那三四样制作精致的美味了。

根据饮食的民俗,南方人大多数食米,大观园中的小姐们又大多数来自南方金陵,所以《红楼梦》中几乎不写面食。《红楼梦》中的食物不但描写的很诱人,

其功效也是可见一斑的。“第十一回中就有秦可卿实用的枣泥馅儿山药糕,另外第五十二回中建莲红枣汤、左归丸中皆有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能够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尤以健脾胃、补肝肾为最佳。在第十九回中食腊八粥,也是与我国的饮食民俗有关系。

《红楼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二、二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红楼梦》中写酒,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如第38回、41回、63回、75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其主要饮料酒。如第26回中写道:“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碗。”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到“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海”是古代特大的酒杯,而且所喝的酒是以缸和坛为容器,如此海量和豪饮,不是喝低度的米酒(黄酒)则不可思议。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环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这绍兴洒,便是黄洒中的佼佼者。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大的发展,素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到18世纪《红楼梦》成书的年代,绍兴酒更是遐退迩闻名。作为黄酒中之上品,绍兴酒远销至金陵、京华,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饮宴之佳品,则是顺理成章的。

3、住

贾府的建筑与陈设布置体现了江南园林风格。贾府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成为叙事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叙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园林建筑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象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红楼梦》当中的大观众园的园林建筑是以一系列的亭台楼阁组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一个个空间主题形成了一个个空间场景,每处景点都有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场景描写。而空间边界的围隔与引导则构成了场景的转换。如第四十回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一碧池水成了各个庭园的空间边界,把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缀锦阁、蘅芜苑等串联起来。

(1)荣禧堂

荣禧堂为荣国府正堂,书中有详细传神的描述,“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从这段细腻传神厅堂室内陈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一书的作者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清朝的前期。大厅上两溜十六张交椅虽然已是固定性的陈设,但还没有配套的茶几夹在两张椅子当中。像晚清小说作者所描写的八张椅子四个茶几,是乾隆以后的一种新形式的家具,更是清代典型陈设格式之一。

(2)贾母院正堂

对于书中描述的另一厅堂——贾母院的上房正堂,书中采用的手法则完全不同于荣禧堂的集中描写,而是散落在书中各个章节中的。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散落的文字集中起来加以分析。

第三回略写贾母院的上房正堂内景,书中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第三十二回又写道:“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第三十九回又借刘姥姥的眼睛表现贾母院的上房正堂内景,书中写道:“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第四十二回又借王太医之眼看房内陈设,书中写道:“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这里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儿、宝钗姊妹等见大夫出去,方从橱后出来。”这些散落的章节的文字描述虽然零碎,但并不混乱,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所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描述,勾画出贾母正房的室内布局。综合起来分析可知:这贾母正房是“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第三回)。这五间上房的室内布局是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上房的室内布局。

正中一间是明间,其左右是次间、稍间。明间一般做为客厅,次间、稍间则是主要的休息场所。通过对于书中描述的分析,可知这贾母上房的西稍间中有“套间暖阁儿”,是贾母的卧室。而东稍间则是用“碧纱橱”与西侧的房间隔断。碧纱橱内有床,原来是贾宝玉的卧室,后来是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的卧房;碧纱橱外也有床,是贾宝玉从碧纱橱中移出来后的临时卧室。而贾母的这五间上房还有后房门,与后院相通。出后房门到后院,再从后院的东西穿堂穿过,就到了一条“南北宽夹道”,通过这条夹道就可到凤姐院和王夫人院的后院。

而贾母这五间上房的正中明间中的最主要的陈设就是在堂屋的正中设一张“罗汉床”,即书中屡屡提到的“榻”。例如除了前面所引提到之外,第七十一回还写道:“只便衣常妆出来,堂上受礼。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自己歪在榻上。榻之前后左右,皆是一色的小矮凳,宝钗、宝琴、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姊妹等围绕……便命他两个也过来榻前同坐。宝玉却在榻上脚下与贾母捶腿。首席便是薛姨妈,下边两溜皆顺着房头辈数下去。帘外两廊都是族中男客,也依次而坐。先是那女客一起一起行礼,后方是男客行礼,贾母歪在榻上。”

第七十五回“尤氏等遂辞了李纨,往贾母这边来。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从中可以看出这“榻”在贾母正房中的中心地位。“榻”即“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

如果您觉得值得收藏和转发,请您点击关注“蚂蚁上树”,与小蚂蚁一起畅游文化的海洋!您的关注是对小蚂蚁最大的支持!小蚂蚁会每日定时更新精彩内容,么么哒!

标签: # 红楼梦 # 满族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