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底前后泡沫破灭
第一个问题,现在有没有放大水?最近的降准和扩大抵押范围,市场上很多人解读为又大水漫灌了,房价要涨了,未来肯定是大通胀。
我的观点是,央行在放水,但没有对市场大水漫灌。因为基础货币在减少,信用在坍塌,强监管、表内转表外等导致市场资金紧张,适度放水是止渴,水进入金融机构,但央行的总闸在放水,金融机构的水龙头并没有大打开,因此市场并没有洪水。
本国很多东西都是明暗两本账,就像公务猿的收入有工资和福利,很多时候福利占的比重非常大,当福利被基本砍掉时,适当加点工资,总收入还是较大下滑的,并不能说收入又涨了。收入情况怎么样,公务猿自己感觉最明显。资金情况怎么样,问问银行经理资金压力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就知道了。
放水能不能救债务?能不能支撑房价?
这个需要谈谈明司机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放水的效果和后果是不同的。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生产还有潜力、市场还有空间,因此引入资金扩大生产可以增大规模、降低成本、抢占份额、增加利润,这是债务良性循环阶段,往往伴随温和通胀和收入上涨。
第二个阶段是扩张过度,产能过剩,市场饱和,这时资金和债务的边际效应就体现出来了,资金越投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利润率却越来月底,最后利润只够偿还利息。我们08年后四万亿以后,就是这个阶段。这时如果选择断臂求生,忍痛改革,趁着资金充沛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从低端的红海向中高端的蓝海转型,那么很可能就能浴火重生、发展壮大。可惜人性都是捡易避难的,这种反人性的改革不但痛苦,而且阻力很大,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因此进入债务发展第三阶段----庞式模式。
第三阶段,企业利润对债务本息的覆盖越来越吃力,但市场的资金还是很多,钱不好挣了,但很好借,于是生产成了小事,借钱成了主业。企业借贷和个人借贷不同,个人借贷是用个人未来数十年的收入作为担保,企业说不定那天就破产了,哪个银行敢和你赌明天?于是企业需要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额就是资产评估价格打若干折,规模越大、评级越高的企业,这个折让越小,因此为了借更多钱,企业需要讲更多美好的故事、收购更多让人产生想象的资产,然后贷款借新还旧,玩东墙西墙游戏。比如某企业用自有资产A向银行贷款,评估10亿,贷款5亿,还了旧账利息,暂时还有4亿,投入生产是没前途的,因为根本挣不到钱,所以干脆再用4亿收购一个有故事的资产(即将打造开发区域的土地、新能源新技术国家扶持有想象空间的产业、明星开的工作室等等),然后再去评估再贷款,如果再贷款还没超过购买价格4亿,那么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因此为了借钱来挣钱,需要金融机构在包装、评级、评估、销售上大力支持,让人只觉得高大上但看不明白,并且需要绕开监管,这时就出现大量的金融创新,金融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这时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金融创新发展迅速---没听过、听不懂的东西大量出现;金融行业兴旺繁荣----从业人士高薪的新闻增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一些巨无霸企业并且扩张神速,但主要是收购扩张,主业数据越来越难看。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所有人都在赚钱,连韭菜也在欢呼,所有人都把风险意识扔在脑后,债务人什么故事都敢编,中介什么钱都敢赚,韭菜什么债都敢买,唯一问题是企业债务扩张不能停止,一停止就借不到新钱,老债权人也会来要债。
这时企业杠杆高企,债务黑洞越来越大,生产利润连利息都无法覆盖,纯粹靠借钱续命和维持虚假繁荣----这就是典型的庞式债务模式,事情到了这一步,继续借钱甚至骗钱成了唯一活命的方法。一些游戏模式难度太大、摊子太开、贪婪过度、主业萎缩过快的企业就会被引爆,违约事件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监管的注意和市场的担忧,这时监管开始严厉,市场也开始谨慎,骗钱越来越难,终于走到最后一刻----------明司机时刻。
明司机的引发,可以是强监管政策打击、可以是某个大家觉得绝对不可能违约的企业违约吓坏市场、有可能是某种原因导致资金突然紧张且成本上升(比如万恶的美帝加息)……但是现在债务问题是普遍的、天量的、无底黑洞似的,很多企业也是大而不能到,因此企业、代言人、既得利益者、甚至韭菜受害人都呼吁放水,希望能够续命,能够稀释债务,能够有机会解套。
那么我们眼下的阶段,降下洪水能不能稀释债务、解决明司机困境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不能,没有其他可能。
有人会反驳,某某某企业或者个人或者地方正斧九几年欠下当时看似巨大的债务,随着这几十年的通胀,现在这笔债完全不值一提,分分钟还清。兄弟,麻烦看清楚,现在是债务滚动第三阶段,九几年那时还是债务第一阶段,完全两个概念,主要区别在哪里?就是能不能“挣”到钱?财富从来都是挣来的,不是借来的,之所以庞式阶段能大家发财,玩的都是韭菜(债权人)多年来的积蓄。
就好比一个人努力在挣钱,从事的生意也还有空间,那么如果他一时资金短缺,这时借钱给他救急周转,很可能他就能挣回更多的钱,如果发展得好,说不定生意做大了,多年后这点借款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这就是我们改开几十年对债务的直观感受)。
不过如果钱借给一个生意挣不了钱,纯粹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不然就是把钱拿去滥赌的人,借再多钱也没有用。
问题的核心再哪里?就是经济结构(落后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不足)、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加大,消费占比下降)、资金导向(房产过度吸收资金,导致一业畸形繁荣而百业凋敝)等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
要知道,所有经济的支撑,都是“人”的消费。郭嘉印钱,如果能通过企业流向个人,成为个人收入和积蓄,那么消费就会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这个环节被扭曲,大部分放水都是在房产和金融行业投机和空转,没有生产增加就没有收入增加,放水的结果就是根基松动。如上文所说,就算是金融行业,也是需要居民的储蓄、收入来作为基础,如果到了把多年积蓄消耗光了,还把未来几十年的预期现金流挪用到今天来了,并且这些钱并没有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那么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很多专家说,放水支撑住房产泡沫,以后居民收入上来了,泡沫就不是泡沫了,就软着陆了,这个呢,纯属放p,其心可诛。居民收入上涨需要实业发展,实业发展需要降低成本、资金支持和消费支撑,而房价不破则资金不进实体、居民无力消费、生产成本高企,本身逻辑就是自相矛盾。好比说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健康过度肥胖,身体出了问题,节食怕饿,锻炼怕苦,打针怕疼,专家开出的药方是:不用节食、锻炼、打针,只要像以前一样继续大吃大喝久坐不动,只要以后长出的都是强壮的肌肉,等肌肉长多了,这点肥肉就不是问题了--------问题是,要是老办法可以长肌肉,这一身肥肉哪里来的?放水导致的债务问题,只要继续放水就能解决,真是有想法。
债务发展第三阶段,放水已经无法扩大生产和利润,不能“挣”钱了,自然就无法稀释债务了。如果债务还有发展空间,放水就会继续推高债务;如果债务发展到顶,挣钱付不出利息,韭菜的积蓄耗尽,借贷能力使用到极限,不能再骗到钱了,那么继续放水就会推高通胀。
有人说,通胀好啊,水涨船高,房价又要涨。这就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前提不正确。对所有经济问题来说,都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前提,就是如果A(如汇率贬值),那么会导致B(出口增加),前提是其他变量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遭遇对方关税制裁,或者本身属于原料严重对外依赖型国家进口成本也会随汇率贬值而上升,或者市场对继续贬值有预期导致下单周期改变,甚至因为本币贬值导致本国的相对贸易国因为货币升值出口减少而影响消费能力导致进口减少,都会导致出口增加不明显甚至减少。
因此,贬值=出口增加是错的;同样,放水=通胀=房价涨也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