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都是“装”出来的
作者:唐一(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fushulf
来自富书 00:00 16:53
所谓“假装成功”,就是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一样做人做事,以全新的自我去打造一个新的格局和视野。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人生小窍门,每天只需花上2分钟改变一下自己的姿势,就能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和成功,你会相信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胡闹。但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家Amy Cuddy告诉我们,这是真的。
在TED一期名为《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的演讲中,Cuddy教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先假装成功,直到成功为止。”
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人们维持充满力量和没有力量的两种姿势,持续两分钟。
充满力量的姿势
无力的姿态
可别小看这两分钟,测试后发现,相比维持无力姿势的人,维持有力姿势的人无论从生理数据还是回答问题的表现来看,都更加出色。
最后,Cuddy教授得出结论:
人的心理能决定我们的肢体语言,反过来,我们的肢体语言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荷尔蒙水平,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心态。保持有力的肢体动作,你也越容易成功。
常有人告诫我们,取得成就的关键要素在于内心的强大。
这自然没有错。不过,我们的语言、姿势甚至着装,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进而影响我们的未来。
这背后的道理是: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先学会如何“假装成功”,用自己的语言、着装和心态来实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正如诗人爱默生所言:“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像为成功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能量!”
“假装成功”
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假装成功”究竟有什么效果?知乎有一个5K赞的回答:
答主当时正在读博士,每月收入1000元,穷得叮当响,自己的旧电脑卡得要命,屏幕也不行,看文献眼睛难受。
他打算换电脑,结果看中了一款9000多的电脑,这基本是他的所有积蓄。
身边人都说:“你那么穷还想买那么贵的电脑,真是败家。”
他也问自己:“我配吗?”
纠结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晚上喝多了,早上起来脑子一片空白,就去银行取了自己所有钱,把这台电脑买了回来。
最后,答主说:“过了这么多年,现在想起来,那恐怕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事情了,没有之一。”
当时的答主,正处于自己的至暗时刻,科研工作一塌糊涂,未来也没什么希望。
但花光了所有钱,买了这台心仪的电脑,他突然意识到一点:
原来,我其实可以拥有更好的电脑。或者说,我值得拥有更好的电脑,更好的未来,更好的生活。
就这样,他的生活开始改变,他的研究开始进步,事业也越来越顺利。
后来他估算,那台电脑带给他的价值,可能是电脑本身售价的20-30倍。
无独有偶,好莱坞喜剧巨星金凯瑞也有类似的故事。
1990年,金凯瑞已经在好莱坞默默打拼了10年。那一年,失意的他做了一个决定,给自己开了一张1000万的支票,兑现时间是5年后。
通过这张支票,金凯瑞给自己植入了一个信念:我一定会出名。
事实上,只用了4年,他就以《变相怪杰》,成为了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喜剧明星。
两个类似的故事,都讲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想成功,你必须先相信自己能成功。
很多人生活不顺,实力、视野、机遇等问题先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挫折中,已经消磨掉所有向上的心气,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变好了。
一个人的姿态,不仅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反过来又会强化他的内心世界。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衣着褴褛,整天唉声叹气,呈现一副对生活放弃希望的状态,那还有谁会觉得他能够变好?他会不会觉得自己能变好?
这样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他对自己不抱希望——周围人不相信他——他的生活陷入低谷——更加坚信自己不能变好——对自己不抱希望……
你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就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打转,一辈子都没办法摆脱出来。即便有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没办法抓住。
因此,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你必须先假装自己可以成功,相信自己最后能变好。
所谓“假装成功”,就是从外部环境入手,重塑自己的自信心,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一样做人做事,以全新的自我去打造一个新的格局和视野。
“假装成功”
是一种有效的脱困方式
“童车大王”、江苏首富宋郑还,年轻时曾是一家校办工厂的厂长。这家小厂效益很差,连年亏损,拖欠不少工资,员工士气都很差。
当时,宋郑还把自己设计的一款产品专利卖了4万元。大家都以为工资终于有钱发了,没想到宋郑还居然用这4万元,给工厂修了一个当地最豪华、最气派的大门!
员工们议论纷纷,老板是不是有病或者腐败了。
宋郑还只说了句:“人要有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他不断向员工们强调,我们厂子以后能成为全国第一,必须修一个豪华大门,不然以后配不上我们的身份!
除了修大门,他还在这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中提出了“我是第一,因为我可以是第一”的口号。
员工们每天经过这道豪华大门,听着这句口号,慢慢也相信,自己这个小厂,真的能做到行业头部。
就这样,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先是研发出一款新型婴儿车,在当地引起轰动,接着又向全国市场推广。
当时,员工们发自心底地认为:“我们一定能成为全国第一的,不好好干怎么行?”
仅仅4年,宋郑还就把企业从一个校办小厂,做到占据全国童车行业80%份额的明星企业。
“假装成功”,是一种脱困的方法。既然已深陷困境,何不给自己更多的信心,把身体里最大的潜能逼出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吸引力法则”的概念:只要你的思想集中在某个领域,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与成功有关的资源、人脉都能被你的信念吸引而来。
如果你连一个成功者的“表面功夫”的不愿做,最后还怎么成为一个成功者?
正如壹心理专栏作者孟夏所言:“有的人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但如果连龙袍都不敢穿,那就更不像了,拿什么来争夺天下?”
“假装成功”
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
几年前我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每天负责编辑公众号图文,找点文章来发发,也就是俗称的“小编”。
我对这份工作做得非常纯熟,不就是复制粘贴吗,也没想过自己还能做点别的什么。
幸亏我遇到了我的前上司,他觉得我有潜力,决心栽培,就把我叫进办公室:“1年内,我要把你培养成我们这个号的主编。”
我当时吓坏了,我刚毕业的大学生,1年就成为主编,我真的可以吗?
他神秘地一笑:“可以,只要你学会如何从主编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那以后,他最爱问我的问题就变成了:“如果你是主编,你会怎么做?”
当时我刚毕业,穿得比较随便,总是一身短裤运动鞋,他就问我:“主编是要经常和别人交流的,你见过哪个主编穿着短裤、运动鞋去和别人交流的吗?”
有时候我和团队的人发生摩擦,他问我:“假如你是主编,你知道如何团结同事,一起把事情做好吗?”
在他的引导下,我换上了整洁大方的职场装,学着和同事合作,学会耐心倾听……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只会复制粘贴的小编,慢慢学会了从一个主编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会思考我们号未来的发展方向,总是转载别人的文章没有出路,必须做原创,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写原创;
发完文章,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立刻跑去玩游戏,而是根据数据,思考文章还能怎么写得更好、排版能不能更精致、如何和粉丝互动?
甚至,当时我们公众号只有两三个人,我就开始考虑,我们应该设置一套怎么样的工作流程,能让我们这个团队更有效率?
就这样,仅仅半年时间,我写出了十几篇爆文,选题排版经常让人耳目一新,公众号粉丝数增加了20万,我也接替了我的上司,成为那个号的主编。
这时候,我才发现,从一个毕业大学生到一个30万大号的主编,根本不需要1年,需要的,只是你要学会从一个主编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实,假装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你要站在成功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倒推出自己离真正的成功,还相差多远、要做点什么。
很多人之所以没法成功,只是囿于自己失败者的身份,总从失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既然是失败者,思考的结果方法自然也是失败;要想成功,就必须像成功者一样思考问题。
“假装成功”
只是一个开始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问:总是假装自己是个成功者,会不会整天顾着吹牛装逼,反而离成功更远了?
其实,“假装成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我们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不是让你登台走秀,而是为了通过整洁的外形获取自信心;
我们学着从成功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是让你装模作样扮大款,而是追随成功者成长的路径,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鲁迅先生曾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这句话,经常被人用来说明那些潜移默化的消极变化,但反过来想想,如果这副面具是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面孔,那先戴上又何妨?
相信“假装”的力量,并不是让你学会虚伪,而是让你相信行动的力量、语言的力量。
你的一举一动、所言所感,都会影响你的思维情绪。你最后能成为什么人,往往取决于你觉得自己能成为什么人。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请你先假装成功,把“假装成功”的信念融入你的骨髓,流进你的血脉,让其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用成功者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用成功者的思维去打开自己的格局。
你要一直“假装成功”,直到你真正成功为止!因为,成功都是“装”出来的!
作者简介:唐一,富书签约作者,90后职场老司机,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心得,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立志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现居广州,知乎@躺糖,豆瓣@唐汤堂糖,微博@堂堂唐哥。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