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养成指南
文/窦浩
成功学也许是对当下年轻人影响最大的“学问”,纵然有争议,但任何一本成功学教程都不会忽视一点,教年轻人如何处世,归结起来就是一条,做事要先做人。
做人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礼的内涵,与人相处,与人沟通,调节关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懂礼可说寸步难行。与同学、朋友之礼影响着社会资源,与领导之礼影响着升迁机会,与异性之礼更是影响终身大事。
精力旺盛,初生牛犊不怕虎、锋芒毕露、才华横溢、愤世嫉俗都是与年轻人密不可分的词,有的词是褒义,有的词是中性,但总体上都能表现出年轻的特点。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词语也同时存在,年少轻狂、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能是年轻人经常会犯的通病,初入社会,浮躁的心态之下,往往会忘记礼的精神。
许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惯了,独尊的尊在社会之中往往变成一种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得到别人承认,却忘记了尊重他人。
任何freestyle都是在一定尺度之内的。
自尊是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与人相处时,保持一份不卑不亢的状态,既不卑躬屈膝,又不被人侮辱歧视。这是现代年轻人最重要的心理诉求,也是“85后”、“90后”自我意识的表现。
但在社会实践中这种自尊很有可能转变为自负,字典中只论对错、黑白,不论方式方法,所有人做的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对的。但世界上许多事情并不能简单分对错,适当的沟通,甚至礼让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尊是好的,也是年轻人必须保持的状态,但过犹不及,进一步就是自负,在自尊与自负中找到平衡是青年之礼的基础。
礼在中国最初的状态就是秩序,人应该找到秩序中所处的位置,不逾矩便能达到礼最初步的要求。遵守秩序至今仍然是人守礼的初步,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尤为重要。
社会礼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社会交往有明规则可以遵循。而职场中有很多规则是潜伏着的,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试错来学习。
举一例子:某刚毕业的职场新丁工作表现积极,某次与部门经理、总经理和董事长四人一起出外办事。董事长平易近人亲自驾车,新丁很积极地赶紧地坐到汽车副驾驶的位置。董事长瞟了他一眼,表情凝重。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只好坐后排,一路无语。到达后新丁问他经理:今天董事长、总经理怎么都不太高兴呢?部门经理苦笑:你坐了总经理的位置!让领导先走,这是有中国特色的职场规则。
职场中人,见同事的时间比见老婆孩子的时候还长,如何处理好办公室的礼仪,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活质量。
打招呼是与同事最频繁的交往,也是最能体现秩序的行为。如果在电梯里遇见大BOSS,千万不能装作没看见,也不能假扮送快递的,特别是电梯里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应该主动打招呼:“X总,早上好。”
一些有肉麻成份的称谓最近也在职业流行,如“心爱的”,“老大”,“Dear”,“亲”。女性职场新丁最好不要对男领导用此类称呼,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样的语言中,职场新丁要保持的是恰如其分的度,在进退之中显示出做人的本分。
年轻人初闯职场,往往会因为交往尺度把握不当而倍感不适。
不论是早上到公司、中午歇息吃饭去或者下班离开公司,都要向部门领导打声招呼,让他知道你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的,每天都在做什么。“来无影、去无踪”是职场大忌。
职场工作免不了各种饭局。很多人的工作就是组织饭局,他们的工作就是吃饭,吃饭也是在工作。要把主席位置留给老板或者客户的老板。菜要先点好,酒要先喝一轮,人要一个一个敬到位。饭局上的职场礼仪往往比办公室里的还要重要。许多细节直接影响到老板对你的印象,有些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
现如今,人们都说职场如战场,但职场也如饭局,年轻人学会了在一个饭局中游刃有余,有礼有度,就算初步掌握中国式职场之礼了。
本文首发于第437期《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