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丨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来自有书
共读:朱尔斯·埃文斯《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
如果说斯多葛派有更多的悲观主义色彩,比如对待困境要忍耐,要接纳残酷的现实,要降低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讲的伊壁鸠鲁就具有享乐主义色彩,他认为快乐是“人生的全部”。
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只有带来快乐的想法和行为,以及带来痛苦的想法和行为。
这似乎与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相得益彰,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但似乎人生只有快乐又是不够的。
懒人哲学的先行者伊壁鸠鲁生活在古希腊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他倡导一种退出社会的哲学,不去关注外界的冲突与战争,远离纷争,过起了退隐的逍遥自在的生活。
懒人哲学其实表达的是一种不作为的处事态度,是一种逃避责任、无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混合体。
他们认为,实际上我们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取悦谁,我们只需要理性地选择快乐,而不是理性地选择痛苦。
看起来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但又似乎隐含着无为或者顺其自然的超然。
我不会被外界所打扰,也不会被凡事所困惑,我是自由的,我要的只是快乐。
假如你以为伊壁鸠鲁主义者只是沉溺于感官快乐,那可能是对他们的误解,虽然这些诽谤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其实,伊壁鸠鲁是一个非常简朴、理性的享乐主义者。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不追求锦衣华服、山珍海味,只需要一点面包和水。
他所说的快乐是身体上没有痛苦,灵魂上没有烦恼。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极简主义的生活,实际上是让我们放下对物质欲望的追逐。
我们越是被物质所困,我们的心灵越无法获得自由,我们也就越不快乐。
快乐其实很简单,因为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并不多。
对于欲望,伊壁鸠鲁把它分为自然的、必需的,和完全没有必要的。
假如能够把我们的欲望降低到维持简单生命的状态,或者限制到容易实现的程度,我们也就更加容易得到满足。
而内心的匮乏,或者不满足是造成我们痛苦的主要原因。
孩子们总是能找到快乐,一个沙堆,一个小石头,一根小树枝,一堆碎纸片都可以玩出花来,那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很简单,欲望很低。
我们总是羡慕孩子世界的单纯,而简单生活不是在教会我们回到不被欲望所限制的孩童时代吗?
所以,你如果永远得不到满足,那么即使你得到了全世界也会觉得痛苦。
你如果选择简单生活,那么生活给你的一点点馈赠都会令你欣喜。
伊壁鸠鲁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推迟享乐:
比如等我有钱了,我就去旅行;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再换一张舒适的床;等我退休了,我再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后,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快乐,我们拼命地工作,等身体累垮了,我们才让自己休息。而那些想要的生活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看起来,我们并不爱自己。为什么不停下脚步去想想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为什么不可以任性地放下手中的工作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呢?
我们似乎在创造未来,为未来的幸福在努力。
而哲学思想却让我们回到当下,只有当下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我们需要为当下的快乐负责。
我们大量的时间被放在了摆脱不了的过去以及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恐惧上,以至于没有时间做当下该做的事情。
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你,也是未来的你,只有当下才是最有价值的,当下才是可以把握的。
享受当下的快乐,可以让我们忽略疾病与痛苦。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中提到了一个癌症晚期患者葆拉,她在帮助同样遭受着病痛折磨的癌症病友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快乐,她忙碌而充实,她没有时间为自己的疾病去担心。当下的力量,让她一直奇迹般地活着。
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活过。
当我们有勇气面对死亡时,我们才会更珍惜当下的时光,才不会让生命留下遗憾。所以,你的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因为如果你死了,你也就失去了所有未来的可能。
追求快乐其实是一个悖论。如果把追求快乐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快乐。
在你不断地追问“我快乐吗”,你会越发焦虑,你因为得不到快乐而不快乐了。
把快乐太当做一回事,会把它上升到一个道德高度,那就是“假如我不快乐,我就是个失败者,只有我快乐时,我才是人生的赢家”。
而人生不可能总是快乐的,只有疯子才会永远张着嘴傻笑。
其实人类存在的意义远远不止快乐本身,而是比快乐更多的东西,比如知识、自由、创造力、成就、爱与亲密,这些价值的满足,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似乎比快乐来得更深沉与隽永。
亲爱的书友,快乐其实很简单,放低自己的欲望,努力享受当下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与生活中,你都能找到属于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