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觉减寿命!最常见的生活用品竟是“睡眠杀手”,赶紧换了!
睡不着,睡不好,竟然等于慢性自杀!现如今,为什么睡眠障碍群体越来越庞大,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节目开始前,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案 例
R先生在午夜突然离奇自杀,其诱因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他曾是一名退伍军人,但退伍后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脑海里也常有战场恐怖画面的闪回,甚至经常失眠。
原来,睡眠障碍才是这场自杀罪魁祸首。睡不好不仅会影响精神状态,还会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甚至和肿瘤等恶性疾病也密切相关。
有些人的睡眠时间看似很充足,但白天经常犯困,非常疲惫,也预示着睡眠质量差。这类人往往深睡眠少,浅睡眠多。但长期缺乏深睡眠,危害也不小。
白天,大脑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会不断地产生垃圾。正常情况下,随着大脑脑积液的流动,这些垃圾都会被逐渐带走,使大脑变得清亮。
但如果睡眠质量差,相当于大脑还在不停的工作,不断的产生垃圾,此时就会损伤大脑健康,轻则影响休息和记忆力,重则增加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等疾病风险。
失眠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诱发一些癌症的发生。老是睡不着,不仅易焦虑,而且机体还会过多的分泌一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失眠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增加癌症风险。研究表明,熬夜或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男性易出现胃癌和肺癌。
收缩血管,增加高血压风险。临床上,一些睡眠质量差的人,肾上腺素水平相对较高,心跳较快,常伴有高血压。
身体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充分的休息,与肿瘤、老年痴呆、抑郁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解决睡眠问题刻不容缓。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夺走优质睡眠的“凶手”?
“色”,指的是卧室颜色,如:墙壁、床单、被褥、睡衣等。人在接触了颜色后,会传导到大脑,有些颜色有助于睡眠,但有些反而影响睡眠。
第三名:黄色、亮黄色、金色、橙色
黄色非常亮,会刺激眼睛,传导到大脑后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变得比较急躁,扩大一些负面情绪。
第二名:紫色
紫色看起来比较高贵、高冷、神秘,有距离感,很难让人放松。英国调查发现:睡在紫色卧室的英国人,每晚平均只有5个多小时的睡眠时间。
第一名:红色
红色,给人一种非常争强好胜,很开朗热情奔放的感觉,易激发肾上腺素的分泌,会把小事放大,容易引起争吵。
一般来说,卧室不太适宜大面积的黄色、紫色、红色、亮粉色、黑色及白色布置。但焦糖色、绿色、浅粉色有利于睡眠,也能减少激动、急躁、争吵等情绪。
大医生调查发现:失眠家庭及优质睡眠家庭的大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异,冷色调可能引起失眠。
市面上的灯主要有偏向黄色、偏向白色两种光源。很多家庭用的LED灯都是白色的冷光源,非常刺眼,它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失眠。
因此,卧室应该选择颜色微微偏黄的暖色光源。
褪 黑 素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和被唤醒的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从而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辅助改善睡眠,对调节免疫力,延缓衰老,抗击肿瘤也有辅助功效。
褪黑素水平偏低,偶尔有睡眠问题时,适当的阳光照射可以辅助人体合成褪黑素。但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合成褪黑素的能力降低,可以补充外源性的褪黑素。
“被”,主要指被子以及床的位置。
舒适的被子是好睡眠的保障之一。但对于夫妻来说,分被子睡觉,更有利于睡眠。
床的布局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理论上来说,床的位置至少有一侧靠墙,可以提高安全感,辅助提高睡眠质量。
但不宜靠近窗户,以免噪音过大或吹着风;床面也不宜对着镜子,以免镜子反光吓到自己。
神经递质水平决定着睡眠质量,和睡眠相关的主要有褪黑素水平、多巴胺水平、五羟色胺水平三大神经递质。
很多睡眠质量差的人,很可能就是这三个神经递质出了问题。为此,大医生一节目编导,长期失眠,特意到医院做了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检测,发现多巴胺、五羟色胺、褪黑素这三种神经递质远低于正常人,找到了失眠的病根。
多巴胺,有一定的犒赏机制,可以使人愉悦、幸福、有动力,包括一些人酗酒、抽烟成瘾,都是因为这个犒赏机制出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就会下降。研究发现,60岁的女性,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量只有30岁的40%。很多焦虑、抑郁的病人也都存在多巴胺水平下降的问题。
人体一旦缺乏多巴胺,就会出现出现失眠、盗汗、心悸、情绪易激动等症状。如何提高多巴胺水平?
① 运动。运动到微微出汗时,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辅助提高睡眠质量,也能增强免疫力。
② 补充维生素B。多巴胺很容易被氧化失去作用,需要不停合成,维生素B是合成多巴胺的重要原料。
五羟色胺水平过高或是过低都不太好。水平太高,容易急躁、焦虑、发火、兴奋。水平过低,就会出现抑郁、记忆力减退、失眠。
色氨酸,可以辅助合成五羟色胺,提高睡眠质量。平时可吃一些香蕉、小米等食物。
褪黑素,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缺乏褪黑色,睡眠一定好不了。但从青春期开始,褪黑素水平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尤其是中老年时期下降幅度更大,甚至昼夜节奏渐趋平缓甚至消失。人体无法合成充足的退黑素,也是大多数中老年人入睡难、觉多易醒、醒得早等低质量睡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