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已成人间地狱,为何有大量外国人源源不断的涌入

06-16 生活常识 投稿:唱情歌
叙利亚已成人间地狱,为何有大量外国人源源不断的涌入


NO.533 - 叙利亚外籍战士

作者:巴希尔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自从2012年全面爆发以后,叙利亚内战旷日持久。


军、反对派武装、「伊斯兰国」轮番拉锯,这个原本安稳的中东小国,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据统计,目前流离在外的叙利亚难民高达近700万人,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人口逃出国境。


然而与此同时,另有一些人源源不断涌入叙利亚,他们不仅不畏惧战火,还主动参与其间,成为内战各方的战士。为何有人不远万里到叙利亚参战呢?


▲ 死在土耳其海滩上的叙利亚难民男童


「外籍军」规模空前


内战爆发之初,许多外籍武装人员就开始来到叙利亚。截至2014年1月,参与内战的外籍人员多达7000人,至少来自约50个国家,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五大洲。


随后,由于反对派武装间相互混战争抢地盘,外籍武装一度减少。


但在2014年6月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成功「建国」,更多「圣战士」受到吸引,投入叙利亚战场。反武装内部的外籍人员,至少有12000多人。他们的到来,大大充实了逐步衰减的反对派力量。


▲ 俄罗斯部署在叙利亚的战斗机


当然,军方面也邀请了不少外国人「助拳」。除了公开支援他们的驻叙俄军,伊朗也提供了不少支持。叙利亚统治者阿萨德家族代表的阿拉维派,被伊朗承认为什叶派分支。


至少7000多名来自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教友」前来协助阿萨德政权作战。其中包括出名的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成员。有人评论:「你已经看不到全部由叙利亚人组成的军。叙利亚正是依靠大量外籍人员,才能支撑这个政权继续作战。」


「志愿者」来自何方


来自周边国家的援军可以理解,但许多外籍战士是从和平富裕的欧洲出发,不辞劳苦地投入硝烟弥漫的战场。截至2015年1月,欧盟成员国中至少有3000多人前往叙利亚参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 内战中被摧毁的坦克


大量外籍武装人员参加并非为了物质回报。他们追求的是人生中更高的目标和意义。由于叙利亚内战久拖不决,所谓「温和反对派」早已丧失生存空间,目前活跃的反武装大部分和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有联系。


极端组织在网络媒体上宣扬叙利亚将成为「圣战」之地,号召信徒参与。极端组织的宣传人员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网络媒体。有的西欧「圣战者」参加极端组织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写博客、发推特,还在网络问答平台(如ask.fm)上回答问题,介绍和美化外籍战士生活经历。


宣传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在这里看不到可怕的杀戮或迫害平民,展现的全是战士们的兄弟情谊和英雄情怀。有的场景还非常生活化,比如在战地中带着宠物猫。


▲ 叙利亚外籍战士


与此同时,不少生活在欧洲的年轻穆斯林移民,身处社会底层,在生活中经历过挫折和不满。对新生活的幻想,再混杂进宗教牺牲的热情,足以吸引数千欧洲人加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志愿者」和被迫参军的壮丁不同,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强化自己的动机。


一名来自英国的「战士」解释说,抛弃家庭来到战场的原因,首先是为了保卫穆斯林的土地和生命;其次则是人道主义的原因,「因为我要通过我的战斗来协助这里的人道主义工作」。


通过思想灌输和感染,参战的外籍战士至少在人生价值感方面得到极大满足,足以克服对牺牲的恐惧。

古老的意识形态配合21世纪的网络宣传工具,效果空前。以法国为例,从1979到2001年,参加阿富汗冲突的一共只有十几人,平均每年不到一人;但仅2014年,就有700多人前往叙利亚成为武装分子。


为了混入战线,外国人士采取各种方法规避可能的阻拦。例如,2014年3月,一对皈依伊斯兰教的瑞典年轻夫妇决定参加「圣战」。他们为此学习了简单的阿拉伯语,自行驾车来到土耳其,之后加入了人道主义救援队,通过这种方式到达叙利亚伊德利卜的反对派控制区。


加入内战武装后,许多外籍人员表示再也不会返回原来的国家,有的烧毁了自己的护照,有的和当地人结婚成家。其中很多人与家人断绝联系,直到在战场上阵亡,家人才得知消息。


▲ 战火中的叙利亚城市


尝到甜头的极端组织,逐渐有组织地建立外籍人员招募网络。类似的动员网络遍布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埃及、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圣战士」走向何处


在大量外籍人员参与下,叙利亚内战出现了「国际战争」的特点。叙利亚各方武装使用的语言甚至达70多种,除了最常用的阿拉伯语和英语,还包括荷兰语、索马里和西非语言等。


正因如此,叙利亚内战的影响日益超出国界。外籍人员参战,表现出叙利亚这块棋盘上的大国角力和教派冲突。此外,内战还「输出」了大批极端人员,带来严重的国际安全威胁。


▲ 战火中的叙利亚城市


早在2014年5月就出现了这类恐怖袭击。一名法国穆斯林以外籍战士的身份在叙利亚参战一年。返回欧洲后,他在布鲁塞尔袭击了一家犹太博物馆,枪杀四名游客。


最严重的一起发生于2015年11月,三名从叙利亚回国的法国籍武装分子,在巴黎发动恐怖袭击,造出13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许多国家认识到这一问题,纷纷采取办法,禁止国民前往武装冲突的地区,并促使已经前往叙利亚的人员回国。2015年2月,法国内政部宣布没收50名疑似前往叙利亚、伊拉克参战的法国公民的护照。

不过,大批外籍参战者返回本国后,势必会将极端组织的暴力心理和思想观念也带回国内,令各国揣揣不安。法国为此特别成立了一个呼叫中心,让归国者的家庭报告其家人思想动态。


当然,也有少量不带宗教色彩的外国志愿者参与叙利亚内战。他们主要参与的是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人民保卫军」。


▲ 库尔德战士


库尔德武装长期以来是抵抗宗教极端势力的主力,它同样在Facebook上开设了招募外籍人员的账号。据称其至少拥有400名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志愿者。对此,英国内政部向本国志愿者规劝说,帮助叙利亚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慈善机构捐款,而不是跑到国外打仗。


归根到底,外籍战士出现在叙利亚,体现出这场国家内战的「世界化」。起初西方世界试图将其价值观推广至中东,维持其全球领袖地位,为此对叙利亚内战进行「人道主义干涉」,要推翻阿萨德政权。


不料,宗教势力乘势而起,极端组织也借用叙利亚战争登上舞台,吸引追随者。投奔ISIS的圣战者比过去20年加入恐怖组织的还多,甚至「出口转内销」,回国策划袭击。


▲ IS战士


在全球化程度空前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将世界另一个角落的苦难置若罔闻,否则,它一定会得到某种形式的反馈。遍及五大洲的外籍战士,正是叙利亚战火中诞生并蔓延全球的阴霾。

标签: # 叙利亚 # 外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