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前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
1735年,雍正驾崩,临死前留下遗诏,命皇四子弘历继位,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同时雍正在遗诏中也任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为辅政大臣。在说到允礼时,雍正说他“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因为同时身体不好,也特别嘱咐道,“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凭着这道“保命符”,允礼在乾隆朝颇受优待。
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后来雍正登基后,为避皇帝名字讳,改为允礼。允礼时康熙第十七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当年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允礼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五岁,年龄尚小。同时,允礼对皇位争夺也没什么兴趣,既没有站队八爷党,也没有站队四爷党,而是一直醉心于佛学和丹青之中,这使得康熙对这个儿子很不喜欢,所以备受冷落,连个爵位也没有混到。
但也正是因此,允礼在康熙晚年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始终置身事外,所以当雍正上台后对众兄弟残酷清算的时候,允礼反而毫发无伤,并逐渐受到重用,最后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以致于雍正临死前将他列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那么为何雍正要可以交代乾隆和诸王大臣要照顾好允礼呢?
首先,当然是允礼出色的工作能力。康熙死的时候,允礼已经25岁了,他虽然没有争夺皇位,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政治头脑。雍正登基之后,允礼很快就认清了形势,首先站出来对雍正行君臣之礼,承认了雍正的皇位。虽然雍正对这位小弟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和雍正是过命交情的十三爷允祥保荐允礼,说他“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对其他兄弟狠毒,对十三爷的话却是言听计从,于是便开始重用允礼。
刚开始的时候,雍正交给允礼的只是一些修缮皇陵之类的小事,但允礼做的非常出色,雍正大为赞赏,不久便封允礼为果郡王,让允礼也捞到了王爵。同时,雍正让允礼接替了隆科多,负责管理理藩院事务。理藩院是专门管理蒙、臧、回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肥差,但允礼对各蒙古王公及其他少数民族贵族送来的贿赂,一律拒之门外。而且事必亲躬,即使在生病期间也事无巨细的向雍正进行汇报,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
雍正是最恨贪官的,当他看到允礼事情办的好,又不贪财,非常高兴,于是在雍正六年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并下旨称赞允礼“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并特旨规定允礼的俸禄按照亲王标准执行。
后来,雍正整顿旗务,便让允礼接管了正黄旗蒙古都统和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允礼积极配合雍正,削弱了各旗主王爷的权力,收回了旗权,加强了皇权。直到这时候,允礼终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得到了雍正的真正信任。所以,雍正临死前将辅佐新皇帝的重任交给了允礼,就是看中了他卓越的工作能力。
其次,是雍正和允礼之间的兄弟感情。雍正登基之后,很多兄弟都受到了他的严厉打击,其中八爷胤禩、九爷胤禟还被其折磨致死。但是,这并不代表雍正心中就没有兄弟之情,对那些不曾在争储斗争中攻击过他,对他现在的皇位又没有威胁的兄弟,雍正还是不错的。而对那些能真正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的兄弟,雍正也并不吝惜手中的爵位和权力。比如十三爷允祥,是在九子夺嫡中唯一支持雍正的,雍正对他就非常重用。
康熙虽然儿子众多,但死的死,囚禁的囚禁,真正能帮上雍正的兄弟没几个了。这个时候,雍正难免会更多的珍惜仅有的几个兄弟之情,善待他们。尤其是当十三爷允祥早逝之后,雍正痛失臂膀,必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帮他分担,允礼无疑是其中最好的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雍正对待几个兄弟手段十分残酷,无论朝野上下,还是皇家宗室,对雍正都有些不满,虽然不敢宣之于口,但心中总是多多少少有些意见,暗地里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雍正的议论。为了平息这种议论,雍正也需要拉拢剩下的几个兄弟,以显示皇家宗室之间的团结。
最后一条,应该是为了皇权的顺利交接。清朝自开国以来,从皇太极继位,到顺治继位,雍正继位,权力的交接过程都十分惊心动魄,期间阴差阳错,这才没有酿成大祸。雍正当然深深知道其中的厉害,所以他在死之前必须要为乾隆的继位做好安排。
为此,雍正甚至不惜对自己的儿子们下手。老三弘时很早就被他逼死了,老五弘昼则是因为“荒唐”,搞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才得以保全。雍正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乾隆扫清继位的障碍和风险。
雍正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也很有讲究,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朝中大臣,但前者代表了汉人,后者代表了满人。不过,考虑到君权与臣权的平衡,还需要有皇室的成员,也就是十六爷允禄和十七爷允礼。尤其是允礼的忠诚可靠,让雍正觉得非常放心,所以他才特意叮嘱,一定要善待允礼,就是希望允礼能够保着乾隆,坐稳江山。
以上,就是雍正临死前留下遗诏,叮嘱乾隆和诸王大臣一定要善待允礼的原因,其中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当然了,政治目的是主因,兄弟之情是辅因。
乾隆继位之后,对自己这位十七叔并不怎么样。乾隆刚即位时,对允礼还是不错的,不仅让允礼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而且还给允礼涨了工资,“永赐与亲王双俸”,也就是说允礼可以拿双倍工资。此外,乾隆还给了允礼一种超规格待遇,因为允礼有脚疾,行走不便,于是乾隆下诏说,以后允礼见到他可以不用跪拜,直接坐下来说话,而且也不用天天上朝,隔几天进宫一次汇报工作就可以了,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待遇了。
但是,允礼可能把乾隆的客气当真了,有一次乾隆正在跟大臣们开会,允礼进去后直接就坐下了,结果乾隆十分生气,当众训斥道,“虽为叔侄,亦是君臣,岂能如此毫无人臣之礼?”并为此事削去了允礼的“双倍工资”。
此事过后,乾隆不再重用允礼,允礼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最终郁郁而终,中年42岁。允礼死后,乾隆十分悲痛,亲临其丧。后来,因为允礼无后,乾隆还把自己的六弟弘瞻过继给允礼,继承他的爵位。过了几天,乾隆还给允礼加祭了一次,谥曰“毅”,所以后人也多称允礼为果毅亲王。
我是林长风,专注历史问答,敬请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由于《甄嬛传》等影视剧的热播允礼和雍正后宫的关系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也被影视剧误导,将影视剧误认为是历史。下面我们来大致看一下历史上真正的果亲王。
和硕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康熙皇帝十七子,因为雍正登基为了避讳改名为允礼,由于允礼的出身并不是很好,其母只是二等侍卫之女,虽然诞下皇子,但是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获封“嫔”号,所以允礼平时一直谨小慎微。
康熙晚年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所谓的“九子夺嫡”,除了名义上的九位皇子之外其他成年皇子多少也被卷入夺嫡之争,比如“八爷党”的骨干成员就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四爷胤禛之所以最终能够登上皇位也离不开“四爷党”的帮助,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三爷胤祥,十六阿哥允禄和十七阿哥允礼也是四爷胤禛的同党。
胤禛登基后,大部分兄弟的结局都不太好,但是和胤禛关系较好的十三爷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十六阿哥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继承了庄亲王的爵位,十七阿哥允礼在康熙一朝都没有获得爵位,雍正即位后即受封郡王,雍正六年又进封和硕果亲王。
在平稳度过雍正一朝后,允礼和张廷玉、鄂尔泰等人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乾隆皇帝,乾隆登基后赐给果亲王允禄亲王双俸,还给庄亲王、果亲王上殿免拜的特权,乾隆三年果亲王允礼去世,乾隆遣皇长子永璜前往致哀。
允礼的一生没有波澜壮阔,平平淡淡勤勤恳恳,工作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较大的过失,至于《甄嬛传》中果亲王和甄嬛的爱情故事则纯属虚构,很可能是允礼曾长期在雍正私邸办事的经历引申出来的。
其他网友观点雍正其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帝王,在他继位后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将当初和自己争夺“嫡位”的各位阿哥一一铲除,就连他的胞弟都没能逃得过他的毒手,可是在这些阿哥中,雍正却对一位弟弟拥有着不错的好感,这个弟弟便是他的十七弟,也就是后来的果亲王。
根据历史的记载,果亲王和自己的这位哥哥关系是相当不错的,所以皇帝对他很是喜欢,以至于在后来自己病逝前夕,还告知下一任皇帝要好好的对待他。
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解开他们之间的不解之情。
源于这位弟弟的默默无闻和支持他的这位弟弟在众多兄弟中,排名为十七,可以说是比较小的了。十七第之所以会得到四哥的好感,这是因为他的默默无闻,以及沉默寡言所导致的,因为在那个时候的阿哥中,很多人都已经站好了队伍,你争来、我夺取,而这位弟弟的不表态和中立,则是在无意中得到了这位四哥的好感。
再加上他的身份是根本没有成为嫡长子的可能,则使得他们没有利益的冲突,使得他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据说,这位十七弟做事的风格过于认真和较真,所以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但是这种得罪都是一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和众多阿哥夺嫡的事情相比较,他的这件事简直就是轻于鸿毛,虽然他和雍正的感情不至于向电视剧中那样,为了哥哥和其他兄长大大出手,但最起码,他的哥哥对于这位弟弟拥有着不错的印象,而且在后期还或多或少的帮助过雍正继承大统。
善于做事的弟弟如果说,这位弟弟留给雍正的好印象是来自于“夺嫡之战”,那么他们之间的感情便是出于后来的共同战线。在他继位后,就马上给自己的这位弟弟封了一个爵位,然后又给了他一个可大可小的官职,这个官职是管理蒙古、回族等部事情的办事机构,就对于十七阿哥来说,这个官职其实不算是很高的,雍正最初的目的也不过是给弟弟一个闲职,让他有事可做,可这个十七弟即使在得到了这个闲职后,也还是勤勤恳恳的做事,即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都要做到最好。就这样,在十七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下,他看到了为弟弟的闪光点和优点。
后来在他的安排下,十七弟从最初的郡王爵位升为了亲王的爵位,后来紧接着还被哥哥委任了管理军事机构的职位,因为这位弟弟的做事越来越出色,再加上当时雍正急需自己人来牵制自己手下的大臣,所以在他当政了一段时间后,便安排这十七弟进入了六部做事,管理的是工部和户部。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六部等于是中央中最高的办事机构,掌握的权力是较大的,就工部和户部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从雍正给弟弟的职位就可以看出,这满满的都是对于弟弟的信任,对于弟弟做事能力的肯定。
害怕自己的儿子对十七弟下手俗话说,每一代的帝王都有着自己处理事情的风格,在登基后烧的三把火也可能是自己的臣子,也可能是自己的儿子,或是自己的叔父,所以当时快要驾崩的他,就是害怕自己的儿子会在自己死后,会因为其他事情对十七弟下手,因为当时雍正安排给这位十七阿哥的位置,是乾隆的辅政大臣,所以雍正担心的是,这位执拗的弟弟会和自己的儿子有矛盾,更害怕自己的儿子会因为要夺走权力对弟弟大打出手,所以他才会在驾崩前这么告诫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