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张仲景怎么样治疗糖尿病

03-15 生活常识 投稿:翻过的亲切
古人张仲景怎么样治疗糖尿病
第一章:看张仲景如何治疗糖尿病

第二章:斑块——藏在血管中的“杀手”

第三章:“杀手”威力可人为降低

编者按:糖尿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患上糖尿病很多生活的细节都要注意,你知道糖尿病的症状吗?糖尿病该如何预防呢?古人张仲景又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呢?

看张仲景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古代中医并无这一称谓,而多称其为消渴病,是指由体质因素加以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年高劳倦、外感邪毒或药石所伤等多种病因所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典型症状的病证,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论述“消渴”第一人

我国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称:“有病口甘者……名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即认识到饮食不节、肥胖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消渴”一词虽首见于《黄帝内经》,但当时多称之为“消瘅”。“消”是肌肉消失的意思,“瘅”是久病或发热的意思,消瘅是因内热引起机体消瘦弱为特征的病证,虽然包括糖尿病的一些症状,但不尽相同。

医圣张仲景虽然秉承了《黄帝内经》的思路,但弃而不用“消瘅”病名,始以“消渴”代之,并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消渴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消渴病的病证、病机、治法及合并症,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用理法方药来论治消渴病的第一人,对后世中医学辨证论治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仲景怎么治疗消渴病

张仲景认为,消渴病是因虚劳而造成的正气不足,营气衰竭所引发的。其主要症状是吃得多而大便坚硬,其原因是尿多,水自尿道走,故大便水少而干结,尿多便干。这一点,跟现代所谓的糖尿病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这“三多一少”的特征是相同的。《金匮要略》中还把消渴病所涉及的脏腑定位为肺、胃、肾,为后世医家对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三消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1)肺胃热盛所致的消渴病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肺位于上焦,胃位于中焦,肺胃热盛则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等,适用于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为清热之剂,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再加入人参以增强其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病以口渴咽干者。

(2)胃热肠燥所致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胃肠位于中焦,胃热肠燥表现消谷善饥,口渴多饮,溲赤便秘,大便坚硬,苔黄燥,脉滑数。麻子仁由麻子、白芍、大黄、枳实、厚朴、杏仁等药组成,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病大便干结者。


      (3)肾气亏虚所致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位于下焦,肾气亏虚表现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无力等。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由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而成,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著名方剂,又加入附子、桂枝两味助阳药,阴中求阳,温补肾阳,适用于消渴病小便量多者。

《金匮要略》中还记载有用于治疗血淤、气虚、肝郁等所致的消渴病,本文不赘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明显,特别是对并发症有着明显的防治优势。而不应忘记的是,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生活方式干预对防治糖尿病更为有效,“管住嘴,迈开腿”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斑块——藏在血管中的“杀手”

粥样硬化斑块这一不借助现代医学检查仪器就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是隐藏在我们人体血管中的一大“杀手”。为什么说斑块是“杀手”呢?这是因为斑块对人体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巨大,虽然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斑块引发的继发病变比如心肌梗死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

斑块形成过程缓慢

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研究认为,粥样硬化斑块始发于儿童时期,然后持续进展,到中年或中老年时才开始出现症状。我们人体的血管内皮极易受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而受损,导致内皮细胞变形、坏死并脱落,内皮下层组织就会暴露出来。内皮受损以后,血液中升高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管“垃圾”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与此同时,在人体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有易损、稳定两种

粥样硬化斑块按照稳定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两大类。粥样硬化斑块之所以被称为隐藏在血管中的“杀手”,主要是因为稳定性较差的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容易受损、容易破裂的一类斑块。这类斑块的表面包膜很薄,内含脂质又多,就像薄皮大馅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比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包膜就会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假如堵塞住心脏血管,则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

稳定斑块相对比较稳定,人体内的斑块大部分属于此类斑块。稳定斑块的包膜比较厚,不容易破裂,但是斑块会逐渐变大,导致血管腔相应逐渐变窄,血流不畅,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严重者,血管腔甚至会被斑块完全堵塞,导致急性供血中断,引发周围组织器官急性缺血。我们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缺血的情况下,功能就会受损,引发疾病。



“杀手”威力可人为降低

通过比较,易损斑块的危险性要高于稳定斑块,那有没有方法让易损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呢?答案是肯定的,医学专家指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压力大节奏快的工作状态、过度吸烟饮酒、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良的作息时间、缺乏运动等因素都有可能会使稳定斑块向易损斑块转化。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减轻压力,调整膳食结构达到营养均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严格控制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这都有利于易损斑块向稳定斑块的转化。

另外,积极预防、合理用药也是让易损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的一大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开展了中药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抑制系统性血管炎症、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由于他汀类药物和通心络都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降脂作用,联合用药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针对这一实验研究,张运院士撰写了论文,并且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杂志上发表,该杂志编辑部专门为这篇论文配发了评论:“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通过检测血液和动脉壁的变化,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通心络在此领域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一个斑块稳定剂。”可以说,这一研究为易损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提供了用药依据,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标签: # 血管 # 稳定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