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经济评论
第一经济观察 | 7月经济“热火朝天”,如何正确解读当前经济形势?新宏观的储备需求能否化解债务,除去枷锁?P2P爆雷的真实原因何在?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七月经济评论 | 新宏观:供求规律失效?”,剖析7月经济新动向。
7月7日,中财办主任杨伟民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指出,2012年第4季度到2015年,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金融风险上升。
“四降一升”,关键点在哪里?反复研究讨论,大家最后认为是价格,是工业品价格连续50多个月的下跌,带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价格为什么跌,是需求不足,还是产能过剩?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是需求侧问题,还是供给侧问题?当时,钢铁、煤炭价格连续两年下降,但全社会表观消费量却在减少,供求规律为什么失效了?原因不是基建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慢等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钢铁、煤炭的产能产量达到了物理性峰值。
所以,“四降一升”是现象,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刻根源是僵尸企业不能及时出清这类要素配置的扭曲。这种情况下,刺激需求,增发货币,加大投资,不仅边际效益递减,而且会加剧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习近平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告诉大家要干正确的事,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6年10月价格稳住了,第4季度增长也稳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1998年以来一直奉行的扩大需求政策的颠覆性变革,是宏观调控的方向性改变。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和比选,是不敢提出这种颠覆性思路的。
第一经济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根据供求公理公式:物价水平P=总需求TD/总供给TS,当时,钢铁、煤炭价格连续两年下降,但全社会表观消费量却在减少,供求规律并没有失效,因为P下降,表观消费量减少即TS减少,显然TD减少。
进一步分析TD总需求减少的原因,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而两者又均可分为自主消费与借贷消费,自主投资与借贷投资,这就是宏观恒等式I=S背后遗漏的债务问题,传统经济学由于忽视了工业革命后央行的出现,进而没有发现货币性质的变化,看不到经济已经由实物时代进化为货币时代,仍然主张货币中性,即认为货币仅仅起到瞬间定价标尺的作用,只是一层面纱而已,将过剩局限于行业比例失衡,满足于萨伊定律调节,整体自动均衡的重农与供给侧理论,结果在被大萧条打脸后,再次被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扇耳光。
新宏观指出,工业革命后,银行系统建立了完整的货币循环,它主导了实物循环,而货币循环的起点为央行的基础货币,它是债务性发行,需要还本付息,是外生的,给经济系统带来了基础性债务;在货币循环的中间阶段,由于储蓄的存在,使宏观货币流中债务发生累积,即商业银行通过乘数效应创造了衍生债务,基础债务与衍生债务的加总,尽管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但也使借贷者不堪重负,不得不减产,期望能提高价格改善经营。但是,上游的减产势必推高下游的成本,迫使其也减产,结果是全部行业减产,这又必然导致就业收入减少,进而减少消费需求,于是不得不进行第二轮减产保价,滞胀形成。
中国供给侧改革就是基于减产保价的这一微观假设,在钢铁、煤炭、水泥减产初期,这些行业价格暴涨,利润激增,效益显著,但是,下游的家电、汽车、电力、房地产却忍受挤压,投资减少,需求下降,经济增长不具可持续性。于是统计局、能源局的2017与2018年数据打架“闹剧”出现。在去杠杆的紧缩货币政策压力之下,投资、消费、股市、楼市、债市一片哀嚎,央行与“相互指责”,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债务长周期的根源,陷入了紧缩触发债务危机,宽松继续鼓吹房价泡沫,进而加剧滞胀的两难境地。
新宏观的解决方案为储备需求,它从消除央行的基础债务与商行的衍生债务入手,不再购美元美债,而是将外汇占款改为储备公共品占款,由央行支付高铁、高速通行费,带动社保基金购买铁路、高速资产,从而化解中铁总公司的5万亿债务,赶走了灰犀牛与明斯基,砸掉货币债务给生产力带来的枷锁,也消除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依赖,增加了本国国民的福利,同时避免了贸易战,实现平衡贸易。
2018年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财经》杂志上发表《如何应对这场不可避免的贸易战?》,他总结道:中美之间关系将会反反复复,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中国应该缩短战线,集中精力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方案、切实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到自主创新和国内需求上来。
新宏观认同上述观点,但关键点没讲出来——即如何使内需扩大,保持经济增长,但债务不增长?其内在含义是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都还没有摆脱加杠杆,经济增长;去杠杆,经济衰退的债务长周期束缚,一句话,经济增长是债务拉动的。不找到根源,就只能朝令夕改,左右为难。这是经济理论研究者与宏观经济管理者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
根据网贷之家报道,2018年6月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80家。7月半月不到,出事的P2P平台总数已超过30家。钱爸爸、牛板金、银票网、投融家四家过百亿的平台相继爆雷。
第一经济首席经济学家认为,P2P行业崩塌的主因有两点:
一是监管趋严;
二是货币紧缩导致流动性短缺。
P2P的规模倒闭客观上起到了去杠杆的作用,但由于经济系统的联动性,使危机具有传染性与扩散性,管理者不可掉以轻心。
版权申明
★本文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张二寅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投稿邮箱:gobo@leadeco
★合作报道:18800338168
★咨询微信:wfly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