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的艺术水平,能超越古人吗
有人问我,当今的书法家与古代书法家相比,谁的水平高?为什么现在书法家的数量增多了,但是感觉质量上不行了呢?
我认为当今书法家泛滥,究其原因,是书法的逐渐职业化。
中国古代虽然有书法家,但是很少有靠书法为生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人会靠着书法来谋生。所以,古代书法家基本上都是业余的。
但是古代的书法家虽然是业余的,但水平可一点都不“业余”现在专业科班出身的书法家,根本无法与之并肩。可以说,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水平远远是超过现代的书法家的。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得知,古代书法家和现代的书法家之间的区别,虽然有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区分,但是其本质就是心态上的区分。
从古代书法家的角度来看,书法在他们眼里就是显示自己身份以及文化修养的象征。因此,书法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形象以及地位。中国书法家的第一个身份不是书法家,而是朝廷的官员、士大夫、乡绅或者是秀才。
有这些身份地位的人就意味着他们谋生不靠自己产出价值、或者说自己生产制造,而是靠国家机器来养活,靠国家财政养活他们,食国家的俸禄。书法从来就不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手段。
真正要走到靠卖字为生的地步,其实是非常悲惨的。古人讲究字如其人,自己写的字虽然不完全代表你这个人,但是如果售卖或者出售,总有一种将自己“售出”给某人的感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卖字为生。除非已经沦落到社会最底层,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出此下策。
比如,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第一身份不是什么书法家,而是王家的贵族、公子哥。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正因为衣食无忧,而且书法家学传统深厚,才会有如此卓越的书法成就。
而王羲之轻易肯定不会卖字。虽然也有传说王羲之为老妪题扇面卖字的传说,但是王羲之本人并不以此为生计来源,也从未认为这些东西应该成为他们毕生的追求。
所以兰亭序里面王羲之隐隐然坦露了一些忧愁。这些忧愁其实是自己未曾建立功业、实现家国理想、士大夫责任的一个侧面反应。虽然在今天我们后人看来,王羲之的书法可以说是值得他毕生去追求的、甚至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事物,但是王羲之和他们从来不会这么认为。
实际上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古代诗人、文学家群体里面也很正常。文学家诗人一般都是士大夫。古代士大夫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这些文辞之事。因此,他们本身的文学成就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丝毫的宽慰,只会不断让他们加剧对人生、社会现实的认识。而认识的越深,就越痛苦。越痛苦,其文学成就就越高,这是一个悲催的循环。
但是如果站在现在职业书法家的角度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所谓职业,第一要义是赚钱、养活自己。所以书法写的好不好没有关系,书法水平不高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可以靠这个养活自己。所以,职业书法家的心态和古代书法家完全不同。
古代书法,可以纯粹为了艺术而艺术。但是现在职业书法家,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混口饭去的,你想让他对艺术纯粹一点,恐怕很难了。
所以,在数量上,当今书法家的确是泛滥的,数量上的剧增其实与书法行业化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么多人指着这些东西吃饭呢。数量虽然上来了,但是质量与以往相比是大打折扣的。很多东西,一旦和商业、和利益牵扯上关系,就很难保持其纯粹了。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所应该具有的素养是,在这个商业化、利益化的今天,尽量的去保证艺术的纯粹,尽量的去为了艺术而艺术,而不是为了利益而艺术。
在这个前提下,利益不用刻意去追寻,自然就会到来。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遵循天地良心,遵循自己的道德,不愧对天地和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
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