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烦恼的墨菲法则
天还没亮,你欲匆匆出行,盘算着穿一双黑色的袜子。摸黑中,你的手伸进放袜子的抽屉,取出来的却是一双蓝色袜子穿上。你在室内安装吸顶灯时,不小心将唯一匹配的螺钉掉在地上,你肯定它会弹到一个你认为的某个旮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寻找,却在一个意料之外的地方发现它。你乘坐的大巴车到了终点,你发现你的行李箱与别人的一模一样,你一眼就看出哪个是你的,毫不犹豫地将行李箱带回家。当你打开行李箱一看,里面的东西全然不是你的。更糟糕的是,这些东西的价值还不到你的三分之一。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总会发生这种事?没有人劳神费力地去追根刨底,只是自认多舛,保持沉默,但彼此心照不宣。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爱德华·墨菲的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在日常生活中,墨菲自己也常常遇到前述类似的情况,但都因为是生活琐事,没有十分在意。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火箭减速超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但可恼的是,竟然有人认认真真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这种事故,引起了墨菲的重视,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总结,因为它不再是小事。一段时间后,墨菲得出了他的重大结论: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这就是墨菲著名的论断--“墨菲法则”。起初,人们并不重视墨菲法则,认为这一法则只适合日常生活,并不适合工作或者其他情况。另一个不重视的原因,是事物出现的概率大致相同,只是主观上的企盼与事物发生的概率往往会有较大的偏差:内心越是不希望事物朝着某种糟糕的方向发展,它越是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而较坏的结果总是给人留下更深的心理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及事物的日益繁杂,墨菲法则越来越被重视。一个叫菲纳格的人,对墨菲法则进一步诠释:会出错的一定出错!据说,这一诠释丰富了墨菲法则的宝库。
我抱着凡事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墨菲法则并无兴趣,尽管我与我的朋友H君探讨过。日常生活中,H君是那种不拘小节的人。我有时提醒他某些细节,他不以为然,常常回我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但这并不妨碍H君对神秘莫测的墨菲法则兴趣盎然。
某年四月下旬,我突然接到H君的电话。他约我五一假期一起去武当山游玩,我欣然接受。电话那头,H君自告奋勇地承担购买前往武当山火车票的责任。翌日,我又接到H君的电话,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已经买到了两张卧铺票。要知道,那时的卧铺票特难买到,因此我也挺高兴。H君还告诉我,火车是4月30日晚上零点30分的,约定届时在火车站碰面。我集中精力把手头上的工作尽快赶完。4月30日终于到来了。晚上,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打算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火车站。在赶往火车站的途中,我下意识地突然担心起来。H君买的是4月30日晚上零时30分的火车票--这是H君明白无误地告诉我的。但是……“晚上”这种叫法,就是“天黑”的意思,而“凌晨”其实也有天黑的一段时间。这么说来,我与H君应当在4月29日晚上12点前赶到火车站,然后乘坐4月30日凌晨零时30分的火车前往武当山。一言以蔽之,我们应当乘坐4月29日晚上12点30分的火车!难道,H君没有与我打招呼,昨晚偷偷地约了别人跑走了?但无论如何,先到火车站看看再说。我满腹狐疑、忧心忡忡的赶到火车站。在车站广场的灯火晖映中,我一眼看到H君这厮悠哉游哉地站在那儿,嘴里还叼着一支香烟。
虽然可以放心H君没有另约他人,但乘车时间仍是一头雾水。“把车票拿出来让我看看!”这是我见H君的第一句话。H君见我有点抓狂,赶紧掏出车票递给我。我一看,上面果然写着4月30日0时30分发车。“坏了”我说,“这票的意思,是我们昨晚应当出发的。”H君又把车票夺过去看,沉思了一会儿,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黄。我们迟到了整整一天!我们大眼瞪着小眼,两秒钟后,我们几乎同时喊道:“该死的墨菲法则!”
亚西 二○一八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