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新农村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灰尘往事
三晋新农村

白续宏王秀梅今年3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我省应县镇子梁乡魏庄新村考察,进厂区,访农户,看产品,唠家常,对该村以工补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给予赞扬和肯定。

6月中旬,记者沿大运高速北上应县,来到这个新村,追寻它发展的足迹。

20年前,这里是雁门关外的一个普通村庄,1800多口人,3700亩耕地。多少年来,村民们按传统方式耕种着仅有的几亩耕地,夏天寻荫纳凉,冬日找阳晒暖,日子穷得丁当响。但到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已经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村民们享受着齐全的社会保障和各种福利待遇,脸上写满了“春风得意”。

这游戏太神让我果断放弃排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魏庄新村走上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道路?魏庄新村的发展模式对我省其它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又有哪些启示?

家家有员工,户户当股东,全村60%的收入来自于村里的集体企业

51岁的王培花原是魏庄新村数得着的贫困户,丈夫早逝,一个人带着母亲和两个儿子生活,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大儿子因此辍学。后来幸亏村里照顾,招她进村集体的企业上班,还入了股,一年收入好几万。1999年村里规划新村建设,她家又搬进了小洋楼,现在大儿子也在企业工作,小儿子考上了武汉的大学,屋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每逢谈到这里,王培花总是感动得泪流满面。

王培花提起的企业,就是有名的山西老万炉业股份有限公司。20多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这个闭塞的村庄时,老万炉业前董事长邢志权带领7个村民筹资2万元,以按劳分配、按股分红、集体提留积累、实行民主管理的方式办起了土暖器材厂。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农民股份制企业的雏形。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村民在企业入股人数也不断增多,到现在,全村家家有员工,户户是股东。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计划、投资项目、物资采购等都是不定期地召开股东代表大会,由入股的村民表决。正是在这种民主管理的氛围中,当时作坊式的土暖器材厂,今天成长为总资产3亿元、职工1000多人的现代化企业。村党支部书记邢佃耀说:“每年算上工资和股金分红,全村60%的收入来自这个集体股份制企业。村里80多户农民住上了268平方米的别墅,48户农民住上了130多平方米的单元楼,100多曾经的特困户盖起了新房,村里有了100多辆私家车……”

在魏庄新村,还有一个由村民、员工、股东代表共同组成的“维权代表会”,村里要搞新村规划,在什么地方建?多大的面积?集体出多大比例?首批入住的村民按什么标准……每项重大决定都要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之后,“维权代表会”还要代表村民说话。村民邢玉喜说:“当初企业的招工条件,是村里数得着的困难户,后来首批住进别墅的,是公司的优秀员工和劳模。”

经济发展了,所有的村民都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先后4次组织60岁以上的村民共300多人到上海、海南等地旅游,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学楼。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在路灯下散步,在图书馆看书,在职业学校学习各种技术,更有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广场上扭着欢快的秧歌。

以工补农,210亩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铺开了村民绿色致富路

要想让魏庄新村的经济保持健康发展,让每个村民都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还是要走以工补农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魏庄新村的西边,排列整齐的日光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正忙着用沼渣给菜苗施肥的魏庄新村菜农杨明说,他这个“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大棚,种菜养猪两不耽误,一年能收入2万多,不比在企业上班差。

1997年,魏庄新村建起了60亩的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和占地150亩的推广示范区,园区中的100个“四位一体”的温室大棚,以每年每棚400元的价格租给了村民,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村民们在农业园区内,除了种植季节性的果菜,还养了3000多头猪,年收入可以上到3万元。

为了让村民们都有一技之长,村里的职业学校经常不定期地邀请省、市农业方面的技术员、专家到这里讲课。据统计,这个村级职业学校从建成到现在,各种级别的专家们在这里推广转化的科技成果多达36项。

陪同采访的镇子梁乡乡长寇永芳认为,魏庄新村值得称赞的是,在集体企业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没有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而是将发展的方向回归到土地上来,走上了工业反哺农业的二次创业之路,改善全村农业生产条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使魏庄新村的每一个村民都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退耕还“能”,“能源农场工程”将让全村乃至全县的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魏庄新村有炉业,有土地,有农民,如果能找到一个可以实现企业、农业、农民共同发展的项目,进行农业的结构调整,就可以使全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早在1999年,老万生态炉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燃烧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的自动燃烧器,生产的生物质能暖风壁炉、水暖锅炉和炊事灶,不仅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品质特点,而且燃烧使用费都很低,并且没有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极低。到2006年,魏庄新村的“布朗干生物质能技术实验室”已经可以利用玉米秆、豆秆、白麻秆、棉花秆等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秸秆或锯末等有机废物自行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这种把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利用起来进行转化利用的作法,曾被于幼军省长称赞为“是目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良好模式”。

魏庄新村占地100多亩的“生物质能洁净燃料试验基地”,曾先后对加拿大柳枝稷、美国红豆草、山东莘州紫穗槐等国外14种树木和9种草坪新品种进行了成功试种。一年能割两茬,可持续利用15年,长成后亩纯收入每年可达600元,而种粮食作物,纯收入不足其1/3。

将企业与农业结合起来,让全村的农民都能搭上企业与农业发展的快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魏庄新村的第三次创业。

应县县委书记侯新生告诉记者:“魏庄新村新农村建设的可贵之处在于有一个好的经济发展思路,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保持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由此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环境增绿和减少污染,为全县乃至全省的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据测算,老万每年需生物质燃料40万吨,需要26个燃料加工厂来供应,除了农作物的秸秆和农产品的弃物,最低需要种植30万亩乔木、灌木作保证。5年后,应县农民卖生物能原料就可增收8000万元,再加上粉碎、干燥、运输等连带产业,整个应县的新农村建设都会因此发生战略性的转变。

标签: # 村民 # 应县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