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倡导红色管理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国有企业,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思路应对挑战?近年来一直众说纷纾令人欣喜的是,在经过迷茫和反复阵痛之后,"红色管理"论果断举起了自己的旗帜,成为当今学术界、企业界、管理界一种新思潮和新理念。
时代呼唤"红色管理"
"红色管理"概念是相对于西方现代管理而产生的,是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说白了就是独具一格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从管理学角度对80多年来治党、治国、治军思想精华和实践经验的提炼,是中国特色管理体系中最基储最根本、最核心的中坚支撑,也是新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中最重要、最现代、最辉煌的组成部分。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红色管理"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仍然管用。尤其是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的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红色管理",不仅是反复实践后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
曾几何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涌入,洋概念、洋理论、洋案例、洋专家纷至沓来,铺天盖地。不应否认,这些"洋货"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有益启示,但也引发了"邯郸学步"后的理论模糊和实践混乱。在西方各种学派、学说冲击之下,国内学术界、管理界、企业界一些崇洋之人,对中国的本土化管理失去了信心,迷失了方向,抱着"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不放,盲目跟风"江北驴子学马叫"。个别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共产党的一套,搞革命可以,搞建设不行";"过去凑合用,今天行不通","红色管理"过时论、无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红色管理"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受到冷落,面临严峻挑战。
盲目的理论必然导致盲目的实践。南桔北枳的例子不在少数,盲目嫁接导致企业惨败的教训更是不胜枚举,秦池的一日溃堤、巨人大厦的轰然坍塌,都不难找到盲目运用西方理论的根源。问题出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水土不服!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遗害无穷。另一方面,也有些过于"怀旧"之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陶醉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环中,一味"寻宗拜祖",挑几个"典故"改头换面、冠个现代名词就作为现代管理学说大力推崇,结果这种简单的"仿古式"抵抗,最终也被时代摒弃。
正反两面的经验和教训再一次昭示:片面的"洋为中用"解决不了"水土不服"问题,片面的"古为今用"解决不了与国际接轨问题。只有"红色管理"既能解决"水土不服",又能解决"国际接轨"问题,成为国有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管理优势。这同样已被无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国有企业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但许多企业沉着应对,坚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国有企业优势相结合,把本土优良传统与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大力深化改革,不断强化管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回顾这段艰难历程,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深有感慨:是"红色管理"把国企带出了困境,带进了新的天地。"红色管理"再一次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展示了独特优势和神奇力量。
"红色管理"为何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为何保持长盛不衰的强劲力量?追本溯源,就是因为"红色管理"是在艰难曲折实践中蕴育成长的,而且根植于中华土壤,融于民族灵魂,是本色的、主色的、正色的管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形势和环境不断变化,但只要执政的政治体制不变,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变,坚持"红色管理"的信念就不能变,这是实践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理性呼唤。
正确把握"红色管理"的核心内涵
"红色管理"是历史的、时代的,又是具体的,其内涵非常深刻和丰富。只有全面、系统理解并掌握"红色管理",才能真正把握"真经",才能身体力行大力弘扬"红色管理",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出"红色"力量。
"红色管理"是一种成就升华。"红色管理"是一种传统之光,实事求是是其本质和精髓所在。它是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炼升华而创造形成的,在不断思考总结把握规律性中丰富发展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揭示了国有企业发展规律,形成了符合国情、行之有效、体现独创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含了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等核心管理要素,结构严谨、衔接紧密、有机统一。既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共同价值观、基本准则、方针政策等系统理念和原则,又有加强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法和技术,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
"红色管理"是一种时代精华。"红色管理"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与时俱进是其永葆活力的源泉。"红色管理"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既应运而生,更应运而进,它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不同重点的"红色管理"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使"红色管理"能够始终顺应管理学发展的潮流,走在时代前列。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诞生;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不动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从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倡导自主创新,等等,无不体现着"红色管理"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
"红色管理"是一种方法凝华。"红色管理"理论闪耀着治党、治国、治军、治企的智慧光芒,其时代内涵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它集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和管理方法之大成,既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也有调查研究、矛盾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科学的认识方法,还有群众路线、精兵简政、集体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典型、"一切行动听指挥"、"三老四严"等有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同时,还包括注重学习改造,不断更新观念,强调保持精神状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大量实用、管用的管理方略。其实质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唱响"红色管理"主旋律
时代呼唤"红色管理",实践离不开"红色管理"。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重塑国有企业新辉煌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发扬光大"红色管理"的特色优势,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倡导、坚持和发展"红色管理"。
一要坚持重大原则不动摇,让"红"色更正。倡导"红色管理",首先要把住重大原则问题,在一些事关重大方向和原则的问题上坚持"党政化"不动遥国有企业作为政治和经济的融合体,讲效益是首要目标但不是惟一目标,必须全面承担起应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必须高度警觉弱化党的政治领导的苗头和倾向,坚决抵制"搞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没必要"、"国有企业可有可无"等错误认识和做法,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切实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管注管好、管到位,确保国有企业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干部手中。要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动摇,增强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性,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正确方向,让"红"色更鲜。改革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灵魂,"红色管理"也需要在改革创新中丰富发展。改革创新必须走国企化、市场化、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不可盲目贪异求"洋"。既要勇于改革创新,又要及时纠正偏差,防止因体制性和方向性错误带来不应有的严重后果。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过分夸大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和作用。要坚持通过强班子实现强企业的方向不动摇,坚信"没有最好的体制,只有更好的班子","企业要搞好,关键在领导层的核心能力"。引导上下都把重心放在提高经营管理者核心能力上,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改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力度,以领导班子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红"色更久。文化是深层的力量,"红色管理"要靠"红色文化"来支撑。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勤俭办企业"、"创新创业"等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红色管理"薪火相传,成为贯穿国有企业发展的灵魂。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关心职工群众利益,充分依靠职工办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发掘提升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建立和谐企业,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还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兼容并蓄,提升企业文化水平。要坚持企业文化的开放性,防止以"红色管理"作为排斥外来先进文化的挡箭牌,只要于我有益,都可为我所用。要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在传承的基础上,以过人的智慧和胆量,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和丰富,以红色文化保证"红色管理"颜色更红!(文/周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