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普通人,是父母最高级的教育
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家有位亲戚给我打电话,她在电话里对孩子100个不满意,觉得孩子没出息不争气。
我问她怎样叫有出息?
她说:“最起码成绩好,能在班级里当个班干部,而不是整天在班里像个小透明,真是伤透心了。”她说完后,我突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是的,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他成为佼佼者,是学霸,最好能考上清华北大,光宗耀祖,所以他们拼命的为孩子改善学习环境,对孩子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明知道孩子是一个普通人,却用尽全力想让他变成超人。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孩子真的累了。
李大钊曾说:“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但我们的孩子似乎从来没有玩痛快过,却被逼着学踏实。
我们追逐精英的生活,却忘了普通人的美好。
据权威统计,真正优秀的人永远只占总人群的5%,为了能进入优秀的行列,很多家长真是拼了命,当自己实现不了时,就把希望寄托给孩子,逼迫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这其实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让他背负太多的枷锁。我一直觉得,孩子只要能活得快乐,能幸福,那么做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好。
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普通人的父母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懂得了教育的真谛。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比较,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只要孩子比不上人家,那么内心就会难过,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前段时间,在我们市发生了一起悲剧。
一名9岁的孩子从自家16楼跳了下来,当场死亡,孩子的母亲也昏厥过去。后来,警方调查原因得知,因为父母对孩子抱怨没玩,她才最终走向了绝路。
这位妈妈含泪说:
我一直希望她能出人头地,所以总是逼迫她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只要她想懈怠,我就会督促她,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要是时光能倒流,只要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我就知足了。
她的一席话道出了无尽的悲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我们总是这样,如果没有酿成悲剧,我们就会一遍遍的重复以前的行为,当悲剧酿成了,我们就会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可这世界上真没有卖后悔药的。
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并不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当你对他一直严苛要求时,可曾想过他的心里想要什么?
也许因为你的威严,他不敢反驳,不敢和你顶撞,但当他承受不了你给予的压力时,他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支配的。
人人都羡慕参天大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参天大树的资格,如果实在没有那个能力,做一株环绕在大树旁边的小草也未尝不可,至少这样我们会快乐。
看武侠电视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很多武林大侠最羡慕的就是能过上普通人的日子,不被盛名所累,能自由自在的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这成了他们毕生的追求。
所以说,做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
朋友刘楠的孩子上六年级了,但是成绩非常糟糕,甚至在班级里倒数。刘楠心急如焚地说:“到底要怎么办呀,这马上就小升初了,真为他担忧。”
刘楠的儿子非常聪明,但现在几乎跟不上,她试过很多方法,都不行。只好拼命的给孩子报补习班,但结果仍然是一塌糊涂。
很小的时候,儿子曾经让刘楠引以为傲,他3岁会背唐诗,上1年级,数学看一遍就会。成绩特别棒,可从四年级开始,成绩就不断下滑。
她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不好好学习,你可以跟他好好沟通,让他爱上学习,不要一直给他压力。”
我刚说完,刘楠瞪着眼说:“你疯了,我这么逼迫,他都不好好学习,要是不给他压力,他肯定连学也不学了。”
刘楠说完后,我并没有回答,我们的教育真的变了,父母的眼里仿佛也只剩下了成绩,让孩子变成一个普通人他们觉得是一种耻辱。
其实,父母最伟大的教育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就是把他教育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这个时代确实变了,英雄主义,“领跑”主义,冠军至上......
在现在的教育中,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非常迫切,为了让孩子成才甚至不惜用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但这些都超越了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让孩子疲于奔命于所谓的“高端人生”。
高分数,上名校,高工资,这些成为了每个家长心中最炽烈的梦想,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变得越来越难。
生活就像一部电视剧,每个人都想做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但这个角色只有一个,大多数的人注定要成为普通人。
人生最难的就是接受自己的普通,当自己无力反抗时,就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孩子身上,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酿成悲剧。
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普通人很丢人吗?
我觉得一点都不丢人。
艾小羊说:“活成普通人,其实比学习更复杂,学习只是一个点,往深里钻就可以了,但平凡而健康的活着,有无数个点需要父母与孩子一同探索。”
就算他是普通人,那么也一定会通过普通人的方法,普通人的努力,将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一点,给自己多一点选择的权利,让生活多一份幸福。
就算是普通人,他也会在平凡的生活里,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把简单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作者简介:林子树,富书签约作者,做过报社记者,媒体期刊写手,日更达人,我有一支笔,带你游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