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身心世界化空”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永远 forever
如何是“身心世界化空”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0年后,遵元音老人嘱咐,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

问:如何是“身心世界化空”?

答:切莫误解了这“化空”二字。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化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若是什么都没有了,那么,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境界,依然还是个相。身心世界化空,这是修行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境界。《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不是“色、受、想、行、识都没有了”,而是见到色、受、想、行、识皆是空相。若是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走在马路上,不见行人,不见红绿灯,就会到处碰撞。

身心世界化空,是“诸法空相”的“空”。诸法空相,这是一个“原本的真实”,不是用功夫修成的。若以妄想的“身心世界化空”为标准,然后,再做种种功夫,努力实现这个“身心世界化空”,那么,尽未来际,也不能实现。仁知大师云:“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荡然无住,是名无心。”(《王骧陆居士全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684页。)这种坦荡无住的境界,就是身心世界化空的境界,而不是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了,也不是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许多修法的人,修了多年,修了几千座,甚至闭关,三年,六年,乃至九年,如此用功的人,他一定经历过根尘脱落、世界化空的状态,他一定经历过了了常明、灵明不昧的状态。可惜,他未能借此因缘而开悟。他不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妄想了一个“身心世界化空”的境界,他又肯定了这个境界,他以这个妄想的境界为标准,死死地做功夫,试图实现这种境界。在用功的过程中,动动身体,发现这个身体还在,还没有化空。睁开眼睛,发现这个虚空还在,还没有炸破。于是,继续用功,等待着他所想象的“身心世界化空”的到来。以自己想象的“身心世界化空”为标准,死死地追求这个“空”,其实,这不是修行,而是追求自己的妄想。仁知大师说:“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人的相貌年岁,如何可得?”(《王骧陆居士全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712页。)六祖大师云:“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六祖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第350中。)

问:心身世界化空,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灵知不昧。这就是开悟吗?

答:身心世界化空,并不是没了鼻子眼睛,也不是没了山河大地,而是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诸法空相。一念不生,也不是没有任何念头,而是念念本空。到了“心身世界化空,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灵知不昧”的境界,更须翻个身,见了这空性,方名开悟。妄想脱落时,灵光独耀时,正是朗月当头。此时,须人识得这个朗照十方而一尘不染的空性,方名见性。修法多年的人,哪一个人没有身心世界化空过?哪一个人没有根尘脱落过?哪一个人没有了了分明、灵明不昧过?可惜,只因见地错,故而错过开悟的机缘。

问:提不起咒时,还念不念咒?

答:对于初用功的人,念咒如推重车上山,要极力追顶,直至人车双忘,这时,学人须具超然的智慧,当下见得这绝待无对的无相真心,方是达成了顿证实相的目的。对于已证实相的人,念与不念,持与不持,皆是他当机运用的事,实无定法。若是不识自心,而又提不起咒了,则不许住在这安安静静的境界里,这时,问问自己,这“了了觉知,不着见闻”的是什么?若也不识,则不许不念。

标签: # 身心 # 世界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