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迷恋星座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月亮私奔
年轻人为何迷恋星座


聚会中,听完一段关于某人的八卦或段子后,用“他一定是狮子座”来总结此人个性。聊天时,用“难怪呢!原来他是处女座啊”给某人贴标签下定义。


星座成了甄别同类、规避矛盾的一个快捷方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年轻人为何迷恋星座。


如今,在年轻人的聚会中,星座成为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刚刚认识的朋友经常会用“你是什么星座”来打开彼此的话匣子。标题党也会用“一旦伤了心,会主动离开的三大星座,你可上榜?”来抓眼球;有数以万技的网站、公号、论坛、微博在发布有关星座预测的内容;甚至在某些婚恋网站,星座被列为与年龄、收入、财务等并列的基本信息。星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有人用星座来预测未来,有人用星盘来指点迷津,有人时常浏览星座专栏,比看股指走向还认真还着迷。星座为何在年轻人中这么盛行呢?


相比较古典时代,现代社会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英国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性的社会,任何东西都很难积聚成形,机车刚刚向前移动几步,铁路就摧毁了,脚印被消除的干干净净,东西刚堆放到一起,它们就土崩瓦解了,而且很快会被忘记。”


与之相应的是,现代人的生活集体节奏加快,在职场,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一辈子在一个公司里而不换工作了。在情场,与从前的“白首不相离”相比,现代人的情感变化频率也加快了,以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播放个人VCR的时候基本上每位嘉宾最少有三位前任,而电影《前任3》成为票房黑马,也正因其引发了情史复杂情路坎坷的现代年轻人的共鸣。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以过去人的慢节奏来看,预测的“未来”是以“年”“五年”甚至“十年”为周期的,比如预测某属相人青年时期运势如何,中年时期如何,老年时期又如何。而在这个稍纵即逝变幻莫测的年代,人们对命理的期待和好奇也会有所变化。星象的预测是以“周”“月”为周期,遭遇情感危机,查本月爱情运势;工作难以抉择,查与本月职业走向。相比较多年以后,年轻人更加珍惜能够把控的现在,相比较一生运势,年轻人对下个月能否加薪升职,最近是否脱单更加期待。


现代社会是一个变得越来越个体化的年代,使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以及后果负责,这样的结果使得人们变得更加孤独,需要一种归属感,得到一种宿命的心灵安慰。“归属感”是从远古时代就根植在基因里面的,对于古典时代的人类,可以是国家种族亲族,对于逐渐个体化的现代人,星座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归属感。星座满足了脆弱的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同一类星座人见面也会类似于“他乡遇故知”。


星座类似于一种个人性格档案,现代年轻人询问“你是啥星座的?”就像古典人类询问“你信奉哪个神?你是什么地方人?哪个宗族的?”如果是一个星座,会找到温暖安心的归属感。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失恋或失业了,在从前,朋友会一直陪伴、耐心劝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要自苦了,一切都会过去”;亲戚也会劝说:“不要紧,振作起来,山不转水转,会好起来的”;甚至街头巷尾的调解是非的阿婆大妈也主动包揽了安慰失意之人的责任。但是现代人的居住情况和社交圈子,已经没有人会对不相干人的情绪如此好奇或体贴,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生活或者更好的生活在倾尽全力,即便是亲朋,也免不了会觉得“你总是向我倾倒你的情绪垃圾是在欺负我”。一再向好友倾诉自己的情绪也会成为对方的负担,甚至会压翻友谊的小船。


可是,在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干预机制还不发达,很少有机构义务进行心理创伤治愈,于是网络上的星座预测就承担了这个疏导和安慰的任务。当失意之人从星座的运势里看到自己这一段时期“不怎么顺利”,把坎坷和苦闷归因于性格,转化成宿命,多少会有些释然,有助于接受现实挫败,帮助自己进行心理康复和重建。


不仅仅是失意和挫败之人需要找到心理重建,有研究发现,人在青春期经常会有“我是谁”的危机感,而星座文化能够满足迷茫期的少年们认识自我的需要。


星座预测告诉冬天生辰在水瓶座的人:“你富于研究精神,喜爱一切新奇、新鲜的事物,乐于接受新的发现,具有好的观察能力及建立理论的能力,常常造成哲学家、科学家或成为一位人类行为研究者。”还会告诉射手座:“你意志坚强思想独立,有良好的直觉和社交能力”还会说白羊座“执着坚韧,从来不在任何困难和失败面前低头……”星座文化能够让少年们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找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


人是社会动物,甚至是被环境塑造的,多少都会有“从众心理”:容易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来顺应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别人的期待和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慢慢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靠拢,从而实现这个期待。聚会中,听完一段关于某人的八卦或段子后,用“他一定是狮子座”来总结此人个性。聊天时,用“难怪呢!原来他是处女座啊”给某人贴标签下定义。


星座成了甄别同类、规避矛盾的一个快捷方式。提起某人是水瓶座,对此人的精灵古怪大家都会表示心照不宣,而双鱼座的强悍、天蝎座的严谨、金牛座的勤奋……仿佛都是这些星座的自带属性。如果周围的朋友见面也经常谈论星座,用星盘算爱情、事业运势,即便是为了追逐时尚或增加谈资,不被视为异类,我们也很自然地会相信星座文化,讨论星座文化。使得谈论星座逐渐成为一种社交需要。


心理学上有个巴纳姆效应。巴纳姆(Barnum)是个有名的马戏艺人,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一句话:“永远要让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若有所获。”根据巴纳姆效应,对这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我们会认为是在精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失意的人们通过星座缓解了暂时的痛苦和焦虑,重新找到了失去的自我;迷茫的青少年根据这些断言,对自己有了信心,从而完成对自我的认同。年轻人们根据这些星座指导成功解决矛盾时,会恍然大悟,会醍醐灌顶,于是更加相信星座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也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空洞、大而化之、放之四海而皆准,他仍然认为这是在说自己,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简直说得不能再准了。星座就符合这点巴纳姆效应:即越是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描述他人的情况,就越能使他人觉得这些描述是准确的。星座文化在现代年轻人中间大行其道不是没有原因,毕竟它给了脆弱的现代人以归属、安慰、自信甚至希望。


标签: # 星座 # 自己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