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芳先生山水画技法讲座之三——《山水画临摹》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阡陌之绿
钱桂芳先生山水画技法讲座之三——《山水画临摹》
  艺 术 简 历 

   钱桂芳1948年生,天津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一级画师、天津市艺术学会理事、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永乐书画院副院长。大学教授,在多所老年大学任教。

  自幼酷爱丹青,先后师从孙克纲、白庚延、吕云所、于复千等大家。从事绘画40多年,呕心临摹历代名家作品,潜心研究传统及现代绘画技法,无所不师,无所必师,博采众长,取其精华,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和国际书画大展并获优秀奖、特别金奖。被中国文联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并授予“中国当代画家百杰”称号。同时被世界十六个国家艺术机构授予“世界艺术名人”称号。其创作的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南海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机构收藏。 

   先后出版了《钱桂芳画集》、《画家于复千师生作品集》、《钱桂芳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教程(上、下册)》、《钱桂芳山水教学范画选》、《名家国画技法山水教程》、《钱桂芳山水画技法讲座—(山水画基本技法)、(山水画临摹)、(山水画构图) 、(山水画写生)、(山水画创作)》等多部专著。2006年天津电视台摄制了专题艺术片《水光山色笔中情——记画家钱桂芳》,2013年北方网和天津老年人大学摄制了远程教育《中国山水画技法精讲》15集。


 

 

   序  言

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掌握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中国山水画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而创新需要对传统绘画进行认真学习。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不可缺少的一步。

在山水画学习中,临摹是一种笔墨训练过程,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好方法。通过临摹直接与古人对话,感悟古人的笔墨变化,提高笔墨技巧。通过临摹对历代经典山水画作品产生深刻印象,培养自己较高的审美眼光,为以后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临摹也是拜师学习,是拜古人为师,学习各种皴法、构图,体会创作思想和境界。

临摹早在南齐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六法”中就有“传移摹写”之说,指明了习画者应当重视临摹。明代董其昌在总结中国山水画学习步骤时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就是说,学画首先学习前人传统绘画方法,掌握形式和技法,然后再向大自然学习,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也曾说过:“临摹并非创作,但亦为创作之必经阶段。”他认为临摹古代作品是学画的一种手段,一个阶段,是创作必不可少的。现代山水画大师张大千临摹石涛作品可以以假乱真。但他创作的作品却无石涛作品的踪迹。而是渗透着宋元、范宽、董源、赵伯驹、黄公望和明朝沈周、文征明、王翬、王时敏的烙印。说明他非常重视对前人的学习,临摹了大量前人的作品。纵观历代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前辈大师无一不是从临摹传统走过来的。他们对于传统非常重视,都下了苦功夫。对初学者来说,临摹显得尤为重要。况且临摹已写进当今高校三位一体教学大纲,成为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经之路。

在临摹中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山水画临本,特别要选择经典作品为临本。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临上得中,临中得下”。临摹上等画作仅能得到中等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选择优秀经典和适合自己的作品。历代从事山水画创作画家不计其数,而产生重要影响的毕竟是少数。通过对这些经典画家代表作品的观摩和分析,有助于熟悉和掌握这些画家的技法特点和风格特征。如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李昭道,宋代赵伯驹,无论在用线、设色、意境开拓方面都给后世青绿山水以极大影响。水墨山水创作人数众多,在画风上有过几次大的变化。在选择画家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例如北宋三大家——关仝、李成、范宽。他们用线多为短线 、方折、簇点成皴,墨色由淡到浓,层层叠加,其干湿的用笔和多层次的积累,符合表现北方山水的朴厚与雄浑。董源是表现江南山水画风格代表人物,他用线完美,创立了披麻皴,成为“南宋”山水画的特征。在构图处理、点法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需要在临摹时细细品味。除以上几位画家外,“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六家”等,以及现代优秀作品都是我们需要认真临摹研习的对象。

临摹有多种方法,一是对临、二是背临、三是意临(创临)。要从对临开始,创临是临摹的最高境界。临摹前首先要读画,“读”是研读、解读、分析地读,增加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提高临摹质量。临摹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学习过程。临摹不是抄袭前人作品,而是研究前人作品,吸取他们绘画精髓,从而丰富自己,培养自己风格,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山水画临摹》是一部讲解山水画临摹的技法书。全书共分十一章,包括山水画概述、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临摹范本的选择、山水画临摹方法、山水画临摹程序、山水画局部临摹、山水画小品临摹、传统山水画临摹与现代山水画临摹等章节,比较系统地讲解了山水画临摹过程和方法,还有示范步骤和作品临摹,同时增加了临摹作品的欣赏。通过这本《山水画临摹》的学习,能较快地掌握山水画临摹的各种方法,达到能临摹和创作作品的目的。

  临 明 陈道复《峰峦叠翠》

第一章 山水画临摹概述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山水画学习重要的学习内容。古代画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临摹对于学习山水画来说,无疑是掌握其独特的笔墨、造型、结构、章法、意境等艺术形式和规律的最佳捷径。

临摹首先要选好范本。要选适合自己学习的范本,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选择好范本,还要有正确临摹方法。就是临摹之前先读画,分析画面、笔墨技法,弄清作品构图章法。

临摹有拓临、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是临摹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山水画学习入门方式。意临是在原作基础上,内摹仿的外化,是一种潜在的创造和初级创作,也是步入写生创作的必经之路。临摹要由易到难,先学一家,再学多家。通过临摹,系统掌握绘画技法、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了解前人的绘画风格、源流和成就。继承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绘画的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传统技法来反应时代精神。


第二章 山水画发展简史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约有1600年历史。山水画起初只是给人物配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卷轴山水画。宋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最早山水画理论文章。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一. 日趋成熟唐代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唐代以前佛画盛行,到了唐代绘画渐渐脱离政教,有了自由发展趋向,山水画才逐渐兴旺和发展起来。当时著名画家有吴道子、李思训,还有大诗人兼画家王维和张璪。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成为画学上不朽的名言。

 
 
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二. 承上启下的五代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已渐成熟,独具风格。其代表人物有荆浩、关仝、董源。荆浩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一位重要画家。他重写生,创作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法,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法。关仝师法荆浩,有“出蓝”之誉,画史常“荆关”并称。其画笔力雄劲,气势峭拔。董源是水墨山水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在表现江南水乡时创作了披麻皴,为后来文人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北宋 郭熙《寒林图》

北宋 范宽《临流独坐图》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书图》 
  南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三. 兴旺发达的宋代山水画

   北宋时期推崇绘画,画院林立。画家们深入生活“格物致知”,采用不同的绘画手段创作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呈现出灿烂辉煌,泱泱雄博的山水画高峰。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宽、郭熙等。李成是宋代最重要画家。他的雪景寒林,树干挺拔坚实,具有北方山水特色。范宽学荆浩、李成。后来领略到“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于是,定居终南山中,朝夕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以千岩万壑为创作基础,终成一代大家。其山水取法李成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新局面。“南宋四家”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创造了新的水墨风格。

  元 倪瓒《幽涧寒松图》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四. 继续发展的元代山水画

   元朝民族分化,文人多失意,隐逸思想占主导地位。当时一些画家隐居山林,以真山真水取材,对山水画许多观点产出冲击。在技法上,不仅继承了宋代的成就,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黄公望是文人山水画最杰出画家,晚年隐居富春山,《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王蒙作品以繁密取胜,风格独特。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
   明 仇英《桃村草堂图》 

五. 趋向摹古的明代山水画

   明代师古、临摹风气盛行,使中国绘画受到一定影响。明初期,山水画中较有影响是浙派戴进、吴伟,画风苍劲。中期吴门画派崛起,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四家”,画风清润自然。后期董其昌影响很大,他力倡文人画,过分强调笔墨情趣。

  清 王时敏《山水册》 
   清 袁江《海上三山图》

六. 创新与摹古相对抗的清代山水画

    清代山水画多以临摹为主。影响最大的有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当时称为“四王”。他们受皇帝赏识,被誉为“正统”山水画。创新派有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金陵八家”。石涛饱游名山大川,注重写生,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清代最具革新意识的画家。

   近代 黄宾虹《白岳山中坐雨》 七.衰落欲振的近代山水画

   解放前,山水画一方面有复古风气,另一方面也有进步和发展。形成了山水画欲振的新局面。代表人物有黄宾虹、张大千等。黄宾虹对山水画最大贡献是在于将大写意用于山水画之中,将墨的浓、淡、破、泼、积、焦、宿发挥的淋漓尽致。


  现代 张大千《春山归舟》


现代 傅抱石《西陵峡》


八.百花齐放的现代山水画

解放后,新老画家走近生活,既继承和发扬传统技法,又吸收西画营养,使山水画形成了崭新局面。其代表人物有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魏紫熙、石鲁、关山月、白雪石等。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青年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了百花争艳局面。

 

临 五代 董源《重溪烟霭图》 


第三章 山水画临摹范本的选择

在临摹前,要选择一些历代大师的作品作为临摹对象,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品位起点。眼界高认知着落点层次就高,也少走弯路。如果临本格调不高,起步不高则终身受累。所以选择临摹范本:一是,要选择水平较高范本。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就是说取法要高。选择上等范本,得到中等水平,选择中等范本只能获得下等水平。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看着有兴趣的。有兴趣才愿意画,愿意画才能画好。三是,要选择对自己有启示、有帮助、有借鉴的。四是,选择弥补自己不足或缺少的。用笔较强硬可选择范宽、李唐、王蒙、王原祁作品进行临摹。用笔娟秀飘逸可选董其昌作品进行临摹。用笔平和可选倪云林、王时敏、渐江、范宽的作品进行临摹。用笔自由灵动可选石涛的作品进行临摹。喜欢北方崇山峻岭可选荆浩、范宽、李唐的范画进行临摹。如画南方土山丘陵可选董源、黄公望的范画进行临摹。

选择什么内容里面,要根据自己需要,根据自己特点选择。刚开始临摹,可专学一家,先临摹作品局部,再临摹小品,最后再临摹整幅作品。有些基础后,要多学几家,掌握不同的绘画技法,了解前人不同风格、流派和艺术成就。学习前人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开始对临,然后再意临。总之,临摹要综合自己各方面因素定。在选择范本时一定要选择质量精良、清晰印刷品。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初次临摹,没有经验,最好在老师指导下临摹。

第四章 山水画临摹方法

山水画临摹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 拓临

   元 黄公望《水阁清音》

临是指对着范画一笔笔去画,摹是将范画放在底下,用纸在上面拓着画。拓临就是用拓的方法来临摹作品。拓临一般用拷贝纸将原作放大所需大小,然后放在灯箱上,上面铺上宣纸,一笔一笔勾画出山石、树木、点景轮廓,然后皴染上色。拓临一般用于作品的复制。拓临的作品虽然结构很像,但对于学画者来说不利于动脑和练笔,一般不提倡。

二、对临

《水阁清音》(对临)


    对临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临摹方法。对临就是对着范本真迹或印刷品一笔一划地按原作品笔墨、章法一丝不苟地照样画下来。对临要求忠实原作,要临摹出原作品神采和基本形态,要临得“像”。历史上很多大师临摹前人作品可以乱真,就是精确把握住作品精神、形态和笔墨关系,做到神形兼备。对临要心空无物,古人讲:“澄怀味象”,就是去掉自己原有东西,完全投入到临摹的作品中去。通过一笔一画对临古人作品,来体会古人的心境和作画状态。只有这样对临,才能达到既要形似又要神似目的。


三、 背临

 

 背临《水阁清音》 

   背临比对临要进一步。它要求学画者认真研究原作,把原作的笔墨、章法熟记在心,然后背着临摹。这是学习前人技法的一种手段。过去的画家对于前人的笔法、皴法、树法、石法信手写来,靠的就是背临的功夫。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别人绘画技法,掌握山水画的布局、章法。背临作画如同写诗要大量背诗一样。画山水是写“胸中丘壑”,只有将描写对象背记下来,熟记在心,画时才能从心中流出。背临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对原作品照葫芦画瓢。二是训练默记能力,在脑海里储藏丰富绘画语言。背临从局部开始,一树一石,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四、 意临

 

 意临《水阁清音》
   意临是指继承古法,又不拘泥范本,取其大意,又不必非常像。意临也叫“仿”或“创临”,是培养创作自觉意识的重要环节。意临是临摹和创作的衔接,也是临摹的最高境界。通过经常反复的意临作品练习, 可使自己达到传承过渡的演变,逐步形成个人绘画创作风格。意临分为两种:一是临心中的印象,大意仿某位画家的风格;二是在创作中,借鉴某家的技法构图,将别人的画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将临摹和创作结合起来。这种借鉴是经过自己吸收消化的。意临是训练构图能力和消化临摹的重要一环,是开启创作、启发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


第五章 山水画临摹顺序

一.碳笔定位

          碳笔定位就是在毛笔落笔前,先用碳条确定整幅画面各个部分的位置,要求比例关系准确。用碳笔先画出主要山石、树木、景物的位置和结构关系。用线要准确简练。定位可使临摹作品位置比例得到保证,不至于比例失调。


二.骨法勾勒

            勾勒是用墨线勾出物体的形态、轮廓、结构、纹理等内容。勾勒是临摹中最关键一步,一般顺序,应由近及远,先画近景树石,再画中景山石,最后画远山。勾线时要注意表现内容和笔墨的运用,要尽量忠于原作,注意体会用笔轻重、曲直、方圆、浓淡、虚实之变化。


三.皴出明暗

  

   表现物体内部结构、质感、山石纹理及明暗关系的用笔称为皴。皴法在山水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皴法。皴是临摹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皴可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明暗,使景物更有立体感。


四. 擦出苍厚 

       擦是为了加强物体的质感,加强笔墨之间的关系,皴后用笔细细地擦,使山石苍茫。擦可使笔墨融为一体,增加山石厚度和苍茫感。皴、擦一般不分开,可边皴边皴,也可皴完再擦。但要注意擦不能代替皴,更不能破坏皴。


五. 点出苔点

          点苔可“助山之苍茫”,“显墨之精彩”,有醒、接、补、分、连、断、加等作用。点苔点一般为圆点,也有扁圆点,用墨要重。点苔点要注意位置和疏密关系,不可点得太多,否则会影响画面。


六. 画面染色

  

染色是在水墨稿完成后进行。根据临摹作品,可分为浅绛、青绿、重彩和淡彩。不同的设色要遵循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临作品的染色,一般要根据原作品的色彩来染色。

第六章 临摹中应注意问题  

一. 临前读画

临摹前一定要读画。读画就是对范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特点和笔墨关系,同时还要了解范画临本的方法步骤、整体气韵等。临摹的目的是要学习每一家的长处,吸收对自己有用东西并加以消化。临摹前,要对范画的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查阅资料,对其有所了解。对被临摹作品,从构思、立意、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研究,找出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对作品的感受。

二. 临时心静

   临摹时心态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心静,要收住心。古人作画时追求静娴意定,不受任何干扰。古人是在心态极静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心情浮躁,手忙意乱是绝对进入不了古人境界的,也临不好范画作品。

三. 忠于原作

   临摹是对别人绘画作品的学习,是学习人家的长处,了解人家作品的特点、构图和笔墨运用,所以临摹要忠于原作。特别是对临,要临得像,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要一笔一笔地揣摩古人的用笔用心。只有学得像,掌握了基本画法,才能在临摹中学到绘画技巧。

四. 笔墨运用

   临摹的工具是毛笔和墨。笔的运用对一幅作品非常重要,不同的笔,画出的感觉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狼毫,有的人喜欢羊毫,有的笔锋长,有的笔锋短,笔不一样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临摹时尽量用与原作类型一致的笔,这样笔法才能更像些。如用自己的毛笔,也要注意笔要有弹性,笔锋不要太长。太长不易控制,也无法皴和点。墨最好是自己研,可用油烟墨。无条件时,也可用质量较好的书画墨汁,以不跑墨为好。


  

第七章 山水画局部临摹

初学应先临摹范画局部,这样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上。初学不要求画得和原作一模一样,而是力求弄懂原作内涵,搞清楚后再临摹。临摹局部可先临摹作品中的山石或树木。通过对局部树石的临摹可具体学习山石、树木表现方法,掌握用笔的能力。对局部临摹,也是学习名家对局部处理的方法。要善于分析一个局部是怎样处理成功的。在临摹局部基础上,了解山水画基本原理和组合要素。临摹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和虚实、繁简、浓淡、枯湿、轻重的变化。要仔细观察古人对画面的经营和布置。通过临摹局部景物,加深对笔墨的理解和掌握。


第八章 山水画小品临摹  怀古图
  临宋画

 
烟林策杖图

   山水画小品是对大自然中一些景物,如树、石、房屋、人物点景等所做的仔细刻画,是山水画临摹的重要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图简单,易于把握。在临摹山水画小品时,可多临摹一些宋元山水画小品。这些作品构图严谨,笔法细致。通过临摹山水画小品,达到掌握笔墨技法、了解前人章法构图与创作思想的目的。


              第九章 传统山水画临摹

一.水墨山水画临摹

1.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对临)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对临)

范宽是北宋大画家。《溪山行旅图》采用全景高远法构图。描绘出巨峰巍然耸立,山涧飞瀑直下,山峦雄峻浑厚,树木繁茂,山脚下怪石兀立,老枝虬劲,溪流潺潺,旅人与驮马队伍经过的生动情景。皴法采用钉头皴和“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风骨上得天独厚。此画用笔雄强,意境悠远,是山水画中的旷古佳作。

 

2.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意临)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意临)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著有《写山水诀》一书,自成一家。黄公望经常携带笔墨,寄身于大山之间,手摩心记,“领略山川之情韵”。《丹崖玉树图》,画面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石用董源、巨然之法,多做披麻皴。自有一种天机灵动隐现出没其间。

 

二. 淡彩山水临摹

1.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对临)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 对临)

王蒙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他以大自然为师,独具面貌,是元末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家。《春山读书图》是其晚年作品。此作品采用披麻皴和解索皴,构图巧妙,有层次和空间感,达到一种意境清幽美的效果。

 

2. 明 戴进《溪堂诗思图》(意临)

   明 戴进《溪堂诗思图》
明 戴进《溪堂诗思图》(意临)

戴进是明初巨匠,“浙派”创始人。《溪堂诗思图》近于全景式构图,融入南宋画院风格。画面右侧繁复,左侧空灵。画中主峰高峻,中部双峰耸峙,极具委婉之态。山间悬流瀑布,透出空灵。近景茅屋深掩树丛中,访客行于小桥上,与屋中倚坐的士人形成呼应,深得深山幽静之趣。

 

三.重彩山水画临摹

1. 明 仇英《玉洞仙缘图》 (对临)

    明 仇英《玉洞仙缘图》 

明 仇英《玉洞仙缘图》(对临) 


仇英江西太仓人。其山水作品工整、妍丽,是“明四家”之一。《玉洞仙缘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琼楼、溶洞、溪流、烟云飘渺其间。此作品取景宏宽,结构严整,山峦脉络清晰,楼阁、树石布置有序,境界幽深高远。笔墨、设色运用传统青绿法。

 

2. 清 王鉴《九夏松风图》(意临)

  清 王鉴《九夏松风图》  清 王鉴《九夏松风图》(意临) 

王鉴,明末清初画家,江苏太仓人。从小秉习临摹,功夫深厚。他的山水画受董其昌影响,又追摹董源、巨然。所画多仿宋元诸家。他还善于青绿设色、皴染兼长。他与王时敏同为当时画界领袖。后人称他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为“四王”。《九夏松风图》构图严谨,松树繁茂,穿插合理。远景山峦起伏,脉络清晰,意境深远。

 

第十章 现代山水画的临摹一. 水墨山水画临摹

1. 现代 傅抱石《华山青柯坪》(对临)

           傅抱石,江西新余人。他受石涛影响,把石涛那种出于乱世而放荡不羁的情怀,同现代精神相融合,敢于破除古法,自立新法,放笔直扫创立了“抱石皴”。《华山青柯坪》是他赴陕西写生所得。他抓住华山“壁立千仞”的地貌特征,运用抱石皴画出,沉重厚实。通过笔法纵横和烟云流转,达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2. 现代 李可染《千岩竞秀 · 万壑争流》(意临)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先后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美术学院。他极力提倡师法自然,落墨写生。使其山水画黑白对比强烈,为山水画注入新的血液。此作品体现了他的深邃茂密又不失秀润的艺术特色。画面直取近景,山峰巍然屹立。造成强烈视觉冲击感。山涧飞瀑贯穿而下,交相呼应,形成竞秀争流之势。


二. 淡彩山水画临摹

1.   现代 白雪石《奇峰耸翠》(对临)

   

   白雪石,北京市人,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学习山水画,曾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和美术学院。白雪石喜画漓江山水,清新雅丽,别有一番风韵。他匠心独运,自出一格。用笔多以侧鋒,故山石、树木皆有瘦硬爽朗之气。此幅《奇峰耸翠》便是他的代表之作。作品分近、中、远三段景色。远山笔墨较淡,景色朦胧。近景山石、树木,墨色较重,姿态多变。中景山筋脉络随山而定。整座山峰独立水中,加上淡着的色彩,使山峰生机勃现。

 

2. 现代 魏紫熙《黄山高秋》(背临)

  
 

魏紫熙,江苏国画院著名画家。继承传统和注重写生,传统笔墨功力深厚。在意趣表现,静观自然时,寓民族志气于画中。作品《黄山高秋》以黄山为载体,描绘了高秋黄山的景象。作品笔墨流畅,山峰重峦叠嶂,苍松挺拔,烟云缥缈,层次分明。加上彩色的烘托,更加反衬出黄山的神奇。

 

三. 重彩山水画临摹

1. 现代 钱松嵒《溪山胜揽》(对临)

   

钱松嵒,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擅长中国画,尤长山水兼长书法,是现代画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砚边点滴》。钱松嵒先生传统功底深厚,深入生活写生后,创作了大量反应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山水画。《溪山揽胜》是一幅表现太湖山水的作品。作品分三段构图,层次分明,虽然采取传统笔墨技法,却具有浓厚的现代山水气息,用色厚而不燥,恰到好处。

 

2. 现代 杨启兴《青山岧峣》(意临)

   

杨启兴,湖北常德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长期致力于青绿山水的研究,出版有《青绿山水技法》。《青山岧峣》为大青绿金碧山水。受永乐宫及佛教的影响,庙堂之气咄咄逼人,令人深感肃穆、庄严和崇敬。作者在构图上不追求层次空间的处理,而是追求大面积青绿色彩的视觉感受,突出一块大石壁,顶天立地,巍然耸立。产生了雄健、阳刚、压顶之势。丰满的构图,使山具有浑厚感,云水、房屋的白色是透气口。黑色、石绿、深红等色彩丰富。山下村庄,增加了生命气息。整个画面山石粗犷,树木精细,继承了唐宋工笔重彩的雄风,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十一章  山水画临摹作品欣赏

 

临 五代 关仝《山溪待渡图》 
 临 五代 董源《重溪烟霭图》(局部) 
临 明 沈周《魏园雅集图》 临 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 临 明  周臣 《雪村访友图》 
临  清  袁耀《峡江行舟图》 仿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仿 清 石涛《山水清音》 仿 现代 黄宾虹《青城山色》  仿 元 王蒙 《云林踏青图》 仿传统山水 《溪山秋居》 仿 明 仇英 《深山古寺》 仿 明 沈周 《溪山秋寺》 仿 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仿 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仿 现代 张大千 《入山听泉图》 仿传统山水 《夏山清阴》  仿 元 吴镇《溪山舟影图》 

 (钱桂芳先生授权发布)

标签: # 山水画 # 作品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