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01-09 生活常识 投稿:孤像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   ②环堵萧然  堵: 

③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②醉翁: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每有会意  会意:   ②期在必醉  期: 

③援疑质理  质:   ④无从致书以观  致: 

⑤走送了  走:   ⑥俟其欣悦  俟: 

2、翻译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相同点是: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异: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②树林阴翳  翳: 

③太守谓谁  谓: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⑤是进亦忧  进:   ⑥微斯人  微: 

2、翻译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请说说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政治抱负。

欧阳修: 

范仲淹: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选自《满井游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佁然不动  佁然: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土膏微润  膏:   ④泉而茗者  茗: 

2、翻译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甲文段中有“似与游者相乐”,乙文段中有“皆有喜气”,表面上是写鱼和动物的“乐”与“喜”,实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结合文段内容试分析这种“乐”和“喜”的异同。

同: 

异: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一、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 到、往   ②环堵萧然  堵:  墙壁 

③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 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每有会意  会意:领会书中的意旨   ②期在必醉  期: 希望

③援疑质理  质: 询问   ④无从致书以观  致: 得到

⑤走送了  走: 跑  ⑥俟其欣悦  俟: 等到 

2、翻译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利禄。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遍各种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 衬托对老师的恭敬,突出自己求学的勤恳和艰辛。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相同点是:  都喜欢读书。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都有对知识的渴求。   

异: 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

三、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②树林阴翳  翳: 遮盖

③太守谓谁  谓:  是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⑤是进亦忧  进: 在朝廷做官  ⑥微斯人  微: 没有

2、翻译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3、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请说说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政治抱负。

欧阳修: 把被贬官的失意寄寓在游山玩水之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范仲淹: 直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

1、解释加点字词。

①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②以其境过清  清: 凄清

③土膏微润  膏:  肥沃   ④泉而茗者  茗: 名作动  煮茶

2、翻译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3、甲文段中有“似与游者相乐”,乙文段中有“皆有喜气”,表面上是写鱼和动物的“乐”与“喜”,实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结合文段内容试分析这种“乐”和“喜”的异同。

同:  看了优美的自然风光都产生一种快乐的心情。

异: 柳宗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快乐是短暂的,一有凄清的环境就会触发凄苦、孤寂、悲凉的心境;袁宏道通过对初春欣欣向荣景象的刻画,表现自己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标签: # 太守 # 之心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