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
工作不顺心的一天,回家看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散落一地的玩具,马上就怒火中烧,忍不住对孩子咆哮起来,大人的指责、孩子的反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
反之,如果是股票涨停、心情很棒的一天,面对同样的场景,反应就没这么激烈,甚至觉得孩子淘气地可爱,忍不住给他一个爱的抱抱,充满温情。
你看,多么“有原则”的父母,对待孩子同样的行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情绪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父母的情绪,常常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而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情绪的表达,都会影响孩子性格脾性的形成。
1
情绪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场灾难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讲述它和妈妈之间的“特别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生动展现了父母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很多家长不懂得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
开心起来“宝贝”长“宝贝”短,对孩子有求必应;一旦自己心情很差充满焦虑时,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怎么做都是错,不是吼叫打骂,就是冷嘲热讽。
同样的行为,却收到父母不一样的态度,只会让孩子感到迷茫,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行为本身妥当与否,不利于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有的孩子很聪明,等到他洞察到父母心情好时做某一件事不会被骂,便学会察言观色,挑有利的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使得父母教育孩子时越来越被动。
比如很多孩子发现家里来客人时,父母对自己比较宽松,于是总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各种平常不敢提的要求,玩游戏、看电视、吃各种零食,等等。
阴晴不定的父母,还会让孩子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不能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就会不小心惹到父母,于是表现地小心翼翼,内心缺乏安全感。
2
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情商更高
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关于这个问题,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静止脸实验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和影响,内心充满安全感,他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
观察很多家庭可以发现,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也更好,礼貌和教养兼具,看待事物更宽容。
而那些父母性格强势,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或者一惊一乍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多疑、更容易走极端,缺乏一种对周围环境最基本的安全感。
看到父母心情差时就对家人大吼大叫,摔东西,暴饮暴食,孩子的情绪被影响不说,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模仿,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日后也采取这样处理情绪的方法,十分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发展。
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够在一言一行中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正确处理情绪。
3
给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焦虑的父母常常难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
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我们的负面情绪,父母自身要学会给这种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尽量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
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给自己一段时间独处,分析自己为何会生气,带着这样的情绪可能会对孩子做出怎样的行为?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没有实质性帮助?
通过冷静的思考,很多冲动性行为就会被避免,稳定的情绪下,父母会更客观公众地评价孩子的言行,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诚恳地和孩子沟通,表达真实的感受
没有人可以完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被各种负面情绪笼罩,实在做不到风轻云淡时,不妨诚实地告诉孩子: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现在心情不太好,需要一个人冷静一下,如果你总是打扰我,我怕会对你发火,妈妈不想对你发脾气,所以希望你乖一点”
比如父母吵架,尽量不要当着孩子面,或者要与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负面情绪不影响我们和你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是因为你。
通过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孩子会明白有矛盾有冲突不可怕,只要敢于面对,通过正确的处理,结果也会是好的。
真正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才是好父母。作为父母,情绪平和稳定乐观,家庭更温暖,孩子更有安全感。